作者简介
" 金其桢,男,汉族,1945年5月出生于上海,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系,江南大学教授、历史学研究员,曾长期担任《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常务副主编、全国理工农林院校社科学报研究会副会长、无锡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无锡市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特聘院外委员兼客座研究员。
金其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教育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矢志于以中国碑刻、牌坊为主要对象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在《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国文化研究》《史学月刊》《历史教学》《东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苏州大学学报》《江苏高教》《南京师大学报》《寻根》等刊物发表《秦始皇刻石探疑》《碑论》《刍议碑的起源和发展》《唐代碑文化研究》《中国古代碑刻的文字语言价值》《无字碑探溯辨疑》《论吴地碑刻文化》《江苏明清时期廉政碑刻探略》《牌坊文化探略》《论牌坊的源流及社会功能》等论文100余篇;先后出版《中国牌坊》《牌坊中国——中华牌坊文化》《中国碑文化》《中国奇碑》《廉政碑文解读》《廉政韵文碑刻》等专著10余种,主编《中国历代人文景观丛书》,参编《江苏吴文化志》;先后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30余项。"
目录
导论中国碑刻是中华文化的石质百科全书/001
第一章碑刻与文字语言/005
第一节古代碑刻对研究简化字发展史的功用/006
第二节古代碑刻对研究“则天文字”的功用/009
第三节古代碑刻对辨识和规范汉字书写的功用/014
第四节古代碑刻对保存和译释多种民族文字的功用/020
第二章碑刻与诸子经典/031
第一节碑刻对保存儒家经典、传播儒家学说的功用/032
第二节碑刻对保存诸子经典、传播诸子学说的功用/039
第三章碑刻与中医中药/045
第一节碑刻用于记载传播古代治病药方/046
第二节碑刻用于记栽传播古代医疗方法/048
第四章碑刻与天文地理/051
第一节碑刻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应用/052
第二节碑刻在我国古代地理科学中的应用/055
第五章碑刻与水文水利/065
第一节碑刻的水文标尺功用/066
第二节碑刻对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重要价值/072
……
内容摘要
《中国碑刻与中华文化》为碑文化专题论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梳理碑刻在文字语言、中医中药、天文地理、水文水利、教育科举、法制吏治、经济、宗教、外交等各领域的应用和功能等,横向揭示碑刻与中国社会、中华文化各方面深层联系,生动阐述中国碑刻何以被称为博大、精深、宏富的中华文化石质百科全书。
主编推荐
"
勤耕不辍,刮摩淬励,作者三十年苦心磨一剑;探本溯源,经纬交织,矢志构建大新全碑刻史。
研究碑刻文化发展历程,还原历史事件真实面貌,展现碑刻文化独特魅力。"
精彩内容
首先,中国碑刻作为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内涵,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该著作展示了中国碑刻的全面研究和深入理解,代表了中国学术的高水准和中华文化的精髓。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中国碑刻的起源、发展、风格和意义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有助于国际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其次,金其桢老师系统总结了中国碑刻的发展历程、特点与鉴赏方法,在著作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理论,突破了碑刻类图书多从书法类进行赏析的角度,丰富了中国碑刻研究的领域,反映了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成果。他的研究和分析基于对大量碑刻的深入探讨,这为推动中国碑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碑刻研究通论》中涉及的《大秦景教碑》等,不仅展示了中国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还展现了中外友好交流的深厚历史渊源。通过对这些碑刻进行翻译和传播,可以增进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文化宝藏以及中外交流的认知和理解。这也符合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宗旨,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基于以上内容,《中国碑刻研究通论》以外文形式出版并进入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将使得该书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到国际学术界。这可以引起国际读者的兴趣,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增进国际学界对中国学术的认知,乃至促进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