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影1+2
  • 背影1+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背影1+2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8.93 6.4折 124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未都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71033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24元

货号1203193771

上书时间2024-11-2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背影》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文化学者,在文物研究、文学写作、文化传播等领域均有建树。1996年,马未都创立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目前在北京、上海两地设馆。马未都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他与时俱进,《百家讲坛》《收藏马未都》《观复嘟嘟》《博物奇妙夜》《国宝100》等电视及视频节目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的创意下,旗下“观复猫”品牌创立,观复博物馆拥有了更年轻化的传播方式。马未都笔耕不辍,出版有《马未都说收藏》《中国古代门窗》《瓷之色》《瓷之纹》《醉文明》《国宝一百》《观复猫》等百余册文化艺术类图书。

目录
《背影》
《背影2》
【注】本套装以商品标题及实物为准,因仓位不同可能会拆单发货,如有需要购买前可联系客服确认后再下单,谢谢!

内容摘要
《背影》
本书是马未都为故去亲友所作,书中人物身份各异、亲疏有别,都在作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痕。二十五个人,二十五篇文章,马未都回忆与友人“遇见”的时光,记录他们真挚的性灵。从文学编辑到收藏大家的过程中,他与各种人物结缘,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也成为他人生经历的重要部分。本书映照了一段特定时期的历史,为时代画像,透过他从事收藏四十余年的经历,折射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的文化热、收藏热,在历史的河流中,见证时代与人风云际会的珍贵片段。
《背影2》
“背影”系列是马未都为故去亲友所作。书中人物身份各异、亲疏有别,都在作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痕。“背影”系列,百人百年,马未都回忆与友人“遇见”的时光,记录他们真挚的性灵。从文学编辑到收藏大家的过程中,他与各种人物结缘,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也成为他人生经历的重要部分。在历史的河流中,见证时代与人风云际会的珍贵片段。所有的遇见,皆汇聚成人生的星河。文章千古事,这是一本好好学会告别的书,因为记录,更显珍重。传奇的际遇,照亮彼此的人生。

此书为“背影”系列全新第2辑,第1辑出版之后,一年内加印12次,持续热销中,众多读者感动推荐。有读者说:“朱自清的《背影》是父辈的艰辛,马未都的《背影》是逝者留给后辈的财富。”《背2》特别增加外一篇,倾心记录可亲可爱的观复猫“马大贵”,猫生即人生!“在和大贵生活的日子里,它教会我们许多,守则而自律,独立而自尊,友善而忍耐,懂爱而温柔。”

主编推荐
《背影》
1、这本书,马未都不说收藏说人缘。从文学编辑到收藏大家的过程中,他与各种人物结缘,如史铁生、刘绍棠、王世襄、徐展堂、安思远等二十五个人。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也成为他人生经历的重要部分。
2、我们遇到的那些人,早已由内心注定。马未都与书中人物是何因缘相识?马未都为什么成为改革开放后建立私人博物馆第一人?在记录故交亲友的同时,作者自己的性情、趣味、人生之路也跃然纸上。
3、本书映照了一段特定时期的历史,为时代画像,透过他从事收藏四十余年的经历,折射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的文化热、收藏热,在历史的河流中,见证时代与人风云际会的珍贵片段。
4、全书全彩四色印刷,装帧精美,锁线裸脊,便于平摊阅读。

精彩内容
《背影》
        父亲口吃,时重时轻,关键看什么人在场。按母亲的话,他生怕生人不知道他是个结巴。言外之意,父亲在生人面前,第一次开口先表明自己的弱项,而且总是夸大了这一毛病。
    我小时候听过父亲做报告,记得我站在大礼堂门口,听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见他结巴一句,好生奇怪地回了家。后来在电视上看见有明星介绍自己,平时结巴,一演戏口若悬河,就深信不疑。
    父亲行伍出身,但有些文化。据父亲阱,五岁时他的祖父、我的曾祖父天天背着他去读书。父亲是长子长孙,估计在封建观念很重的民国初期,还是占便宜的。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的很好,有一狭长的间歇半岛名,叫镆铘岛,名字古老而有文化,取自宝剑之名。间歇半岛是非常奇异罕见的地貌现象,每天退潮后形成半岛,有一条路与大陆相连;镆铘岛海底沙子硬朗,退潮后可以开车出入,全世界都不多见,价值连城,如开发为旅游地,肯定是个聚宝盆。可惜在三十多年前被无知的时代无知的人费劲巴拉修了一条水泥马路,把这个间歇半岛毁了,当时还大张旗鼓地上了报纸,当好事宣传了很久。
    父亲十几岁的时候就从镆铘岛中走出来当了兵,参加了革命。因为有点儿文化,一直做思想工作,从指导员、教导员干到政委。父亲曾经对我说,他们一同出来当兵的有三十九人,到解放那年就剩一个半了:他一个全活人,还有一个负伤致残。抗日战争期间,山东战斗激烈,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大部分都是在山东境内实施的。老电影《苦菜花》《铁道游击队》都是描写山东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山东战场打得惨烈,父亲打完孟良崮战役,打济南战役,接着打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最后打完上海战役进驻上海,五年后奉命晋京。
    父亲开朗,小时候我印象中的他永远是笑呵呵的,连战争的残酷都以轻松的口吻叙述,从不渲染。他告诉我,他和日本人拼过刺刀,一瞬间要和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决以生死,其残酷可想而知。他脸上有疤,战争时代留下的,你问他,他就会说,挂花谁都挂过,军人嘛,活下来就是幸运了。
    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坚强与乐观,一辈子受用。上一代人经历风风雨雨,在今天的下一代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从战争中走出来,九死一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各类运动对今天的青年来说,闻所未闻;“三反”“五反”,“反右”“四清”,“”,那一代人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历练一番,都要“经风雨,见世面”。
    我虽是长子,小时候还是有些怕父亲。那时的家长对孩子动粗是家常便饭,军队大院里很流行这种风气,所以我看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打孩子,觉得真实解气,多少还有点儿幸灾乐祸。小时候家中没什么可玩的,没玩具也没游戏机、电视什么的,男孩子稍大都是满院子野。一到吃饭的时候,就能听得见各家大人呼唤孩子吃饭的热情叫声。父亲叫我的名字总要加一个“小”字,“小未都小未都”地一直叫到我二十多岁,也不管有没有生人在场。
    战争中走过来的军人对孩子的爱是粗线条的,深藏不露。我甚至不记得父亲搂过我亲过我,人受环境的影响都是不知不觉的,战争时期没有儿女情长。我十五岁那年,父亲带我第一次回老家。山东人乡土观念重,但他参军后很少回家,因为要打报告获准。他在路上对我说,十多年没回老家了,很想亲人,想看看爹和娘,你弟妹不能都带上,带上你就够了。那次让我感到做长子的不同。
    那时路上火车很慢,他按规定可以报销卧铺票,我得自费。那年月没人会自费买卧铺,都在硬座上忍忍就过去了。我和父亲就一张卧铺,他让我先睡,他在我身边凑合坐着。我十五岁已长到成人的个儿,睡觉也不老实,结果躺下一觉到天亮,醒来看见父亲一人坐在铺边上,瞧样子就知他一宿没睡。我有些内疚,父亲安慰我说,小时候他的祖父还每天背着他渡海去读书呢!
    我与父亲很亲,但回忆起他来却什么事也连不成个,支离破碎的。印象深刻的是父亲那一笔十分有个性的字,书体独特,找不着字帖可比。以前电话没这么方便,父亲常写信给我们兄妹,那时候半年一年见不到父亲是常事,父亲在湖南株洲、四川江油“四清”“支左”过,这些历史今天解释起来都有些困难。
    P4-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