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考古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31.1
6.6折
¥
1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杨鸿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57142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1202983638
上书时间2024-11-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概论——“建筑考古学”的创立与发展 1
一、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 1
二、建筑考古学的创立与发展 3
三、“建筑考古学”是建筑史学的坚实基础 7
四、建筑考古学的核心是复原工作 9
五、建筑考古学研究已填补了建筑史的若干空白 10
六、21 世纪的建筑考古学展望 27
第一章 建筑考古学的田野工作 29
第一节 田野考古调查 29
一、踏查 29
二、探查 30
三、探沟 33
四、试掘 33
五、调查记录 34
六、水下考古调查 34
第二节 考古发掘 35
一、发掘工具与仪器 35
二、开“探方” 36
三、考古发掘的文化地层学知识 37
四、建筑考古学不同于普通考古学的特殊发掘原则 40
五、遗址的发掘 42
六、建筑学知识指导下的遗迹现象辨认 44
七、严禁改变遗迹现象及现场“复原” 45
八、探方的原始记录 45
九、出土标本的筛选 47
第二章 建筑考古学的室内工作 48
第一节 建筑材料与构件的筛选与清理原则 48
第二节 发掘报告的编写 48
第三节 复原研究 48
一、复原研究的认识论——遗址与遗迹现象是复原研究的基础 48
二、复原研究的方法论——寻找深化认识的切入点 50
第三章 体现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考证案例 57
第一节 遗址复原考证 57
一、河姆渡文化水井 57
二、仰韶文化半坡F1、F41、F22 57
三、大地湾F901(黄帝合宫) 63
四、喇家干阑遗址 69
五、襄汾陶寺圆坛遗址(帝尧“观象授时”台) 70
六、二里头F1(夏后氏世室) 72
七、二里头F2(宗、庙一体建筑) 81
八、偃师尸乡商城的王宫遗址(左祖右社、苑囿) 86
九、郑州商城的宫殿遗址 97
十、金沙郊祀遗址的九柱遗迹复原研究 102
十一、小屯殷商离宫 112
十二、“殷墟”甲十二楼阁 115
十三、乙二十长屋殿堂 117
十四、“母辛宗”(妇好墓上建筑) 118
十五、盘龙城商方国宫殿遗址 122
十六、殷晚期周原邦君宗庙(岐山凤雏甲组基址) 130
十七、周原扶风县召陈建筑遗址 139
十八、周原云塘士的住宅遗址 144
十九、战国秦咸阳宫一号址 148
二十、战国中山王陵墓上享堂遗址 151
二十一、秦碣石门与碣石宫 160
二十二、秦始皇陵园及九层之台的陵上享堂 164
二十三、西汉未央宫前殿 175
二十四、西汉未央宫椒房殿及掖庭宫 180
二十五、西汉桂宫明光殿 184
二十六、西汉杜陵上的享堂及寝殿、便殿 193
二十七、西汉长安明堂辟雍 198
二十八、王莽九庙 220
二十九、北魏复建洛阳宫城阊阖门 221
三十、北魏洛阳宫城凌云台凉风观 228
三十一、北魏洛阳永宁寺塔 234
三十二、隋仁寿宫 247
三十三、唐大明宫清思殿 247
三十四、唐大明宫三清殿 250
三十五、兴庆宫花萼相辉楼 254
三十六、兴庆宫勤政务本楼 257
三十七、唐华清宫温泉浴殿 260
第二节 现存古建筑原状考证案例 267
一、唐长安慈恩寺大雁塔 267
二、唐长安荐福寺小雁塔 273
三、北宋定州开元寺塔 277
第三节 借助他案破解的连环案例 280
一、黄帝时明堂(昆仑=干阑=京) 280
二、周人明堂 280
三、喇家遗址的干阑遗迹——原始明堂 286
第四节 纠正错判的案例 286
一、河姆渡文化水井(错判为“原始崇拜建筑”) 286
二、 仰韶文化半坡F1、F41、F22(错判为日本的“天地根元造”及环脊覆碗式) 286
三、偃师商城宫殿(错判为“坛”) 286
四、小屯商离宫(错判为殷都遗址——“殷墟”) 286
五、商盘龙城宫殿廊庑(错判为“双层墙”“无散水”) 288
六、战国秦咸阳宫一号址(错判为单独建筑) 288
七、 秦始皇陵园三重宫垣及九层之台的陵上享堂(错判为内外城及“覆斗形封土”) 288
八、南越宫苑殿堂(错判为“秦造船工厂的船台”) 298
附 再论南越王宫苑——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澜 306
九、隋大兴城太阳门·唐长安城明德门(错判为无双阙的一字长观) 310
十、唐大明宫含元殿(附殿前的朝堂) 322
附 含元殿朝堂 343
十一、唐大明宫麟德殿(将“三殿”错判为四顶及左右梯对称) 346
十二、唐东都武则天明堂(万象神宫)(错判无天井) 360
十三、吴越皇妃塔(雷峰塔)(错判为五级、无副阶檐、无卷杀) 372
第五节 器具考证案例 382
第四章 中国建筑考古学的分期与主要研究成果 383
第一节 古史传说时代的建筑考古(石器时代的人为的建筑遗迹) 383
一、 哈尔滨阎家岗22000 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两座圆屋遗迹——动物化石垒砌矮墙体(与西伯利亚同一系统) 383
二、黄河流域和北方的穴居系统的新石器时代住所 383
三、 长江下游河姆渡遗址七千年前的建筑遗存——巢居系统的干阑长屋 383
第二节 夏商周建筑考古(铜器时代,包括同时代周边的酋邦) 384
第三节 秦汉建筑考古(铁器时代,上至战国时代,下至三国、魏晋、南北朝) 384
第四节 隋唐建筑考古(铁器时代,包括五代十国) 384
第五节 宋元建筑考古(铁器时代,包括西夏、辽、金) 384
第六节 明清建筑考古(铁器时代,包括边疆附属国) 384
第五章 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385
第一节 回填保护 385
第二节 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385
一、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个案 385
二、单体建筑遗址展示方式 385
三、遗址状况或位置的模型展示 385
四、建筑复原展示(日本称为“模型保护”) 386
五、外国复原展示的参考案例 386
六、外国遗址模型展示的参考案例 386
附录一 原书稿目录 387
附录二 原书稿第三章第三节“一、黄帝时明堂(昆仑=干阑=京)”参考素材 395
内容摘要
本书重点阐述了“建筑考古学”田野工作的特殊性和“建筑考古学”室内工作的方法,特别是复原研究工作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并结合建筑考古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讲解如何正确运用这些认识论与方法论,才能对古聚落遗址、古城遗址、古建筑遗址等已经湮灭毁坏的遗迹现象进行科学准确的破解和进行合理的复原研究,从而为中国建筑史尤其是早期(缺乏实物资料)阶段的建筑史学研究提供可信的证据。本书具有创学科的重要意义,是一部关于“建筑考古学”之学科系统的研究专著,是建筑考古领域和建筑史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著作,特别是书中关于古聚落遗址、古城遗址、古建筑遗址等一般复原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建筑考古学的田野工作和室内工作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书适合建筑学、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