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美学三部曲(全3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美学三部曲(全3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9.98 5.2折 13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大西克礼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90890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35元

货号1202175218

上书时间2024-11-2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大西克礼(1888-1959),毕业于东京大学美学专业,1930年后长期在东京大学担任美学教职,1950年退休后仍埋头于美学的翻译与研究,译作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等,著有《<判断力批判>的研究》(1932)、《现象学派的美学》(1938)、《幽玄与哀》(1940)、《风雅论——“寂”的研究》(1941)、《<万叶集>的自然感情》(1944)、《美意识论史》(1950),去世后出版《美学》(上、下两卷,1960-1961)、《浪漫主义美学与艺术论》(1969)等,是日本学院派美学的确立者和代表人物。

目录
《幽玄》

一 作为艺术的歌道和作为美学思想的歌学

二 作为价值概念与样式概念的“幽玄”

三 中世歌学中的幽玄概念的展开

四 正彻、心敬、世阿弥、禅竹的“幽玄”概念

五 “幽玄”和“有心”、“幽玄体”与“有心体”

六 样式概念的价值意义和记述意义

七 作为美的概念的幽玄内容及考察的视点

八 “幽玄”概念审美意义的分析

《物哀》

一 “哀”的概念的多义性及美学考察的困难

二 “哀”的语 、其积极与消极意味及其他意味的价值关系

三 本居宣长关于“物哀”的学说

四 感情上的深刻、对哀的主观主义解释

五 “哀”从心理学向美学的展开,从一般审美意味向特殊审美意味的分化

六 作为审美体验的“哀”的构造

七 美与“哀”、悲哀与美的关系

八 美的现象学性格与哀愁

九 平安朝时代的生活氛围和“哀”的审美文化发展

十 知性文化的缺陷,唯美主义倾向,“忧郁”的概念

十一 平安时代的自然感情与“哀”

十二 “哀”的相关用例研究,“哀”的五段意味

十三 特殊审美意味的“哀”的用例

十四 情趣象征的问题及其直观契机

十五 审美范畴的“哀”的完成及其用例

《侘寂》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俳论中的美学问题(一)

第三章  俳论中的美学问题(二)

第四章  俳谐的艺术本质和“风雅”概念

第五章  “寂”的一般意味和特殊意味

第六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寂”(一)

第七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寂”(二)

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寂”(三)

第九章  “寂”的审美界限与茶室的审美价值

内容摘要
这是一套关于日本三种美学的理论书籍,分成《幽玄》《物哀》《侘寂》三册,系统阐述日本美学的概念和发展渊源。《幽玄》“幽玄”起初用于传统歌论、能乐论中,包括具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和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在平安时代后的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它逐渐将美的感性深化为精神内在,并产生了“幽玄”的审美意识。《物哀》“物哀”一词起初的来源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他评价《源氏物语》是对周遭的人事和自然,怀抱有细敏微妙的感受力,并由此将这一特质提炼为“物哀”,将日本文学的本质归纳为“在于物哀”。本居所指的“哀”,是人的各种情感,“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都可称为“哀”,所谓:心有所动,即知物哀。《侘寂》中的“寂”最初体现于“俳谐连歌”这样的文体中,而“侘寂”之美则由日本茶圣千利休以“和、敬、清、寂”为本发扬光大,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人,掬清水、抟粗泥、修草庵,凭借纯粹和简朴,制定出一套属于日本的、新的审美系统。

主编推荐
 内容透彻,全新译本:系统梳理日本美学的源头与发展,快速深入掌握日本美学的精髓,以发现美的眼光看待日本文化。全新译本无删节,语言通顺流畅,符合年轻读者阅读习惯。 三册精装,内含彩插:3本精装套封,收录34幅彩插,涉猎文学、绘画、建筑、插花、摄影、能剧等领域,展现代表性日式美学。 精美封面,环保护眼:内外双封面,呈现更具日本气质的封面设计,体现“幽玄”的深邃、“物哀”的唯美与“侘寂”的简朴。内文纸张柔软不伤手,健康护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