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5.18 5.8折 ¥ 7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西门·沙马 著,悦读名品 出品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83327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202631817
上书时间2024-11-21
译者序
如果你是对犹太人有着持续性兴趣的读者,并且曾阅读过《犹太人的故事:寻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那么打开本书时可能会想:为什么本书是从1492年开始?为什么作者也像许多编年史家那样把1492年作为犹太史的重要分界?
对于犹太人来说,1492这一在世界史上也许无足轻重的年份(或许两年后的1494年航海事件的辉煌更夺人眼球)却有着重要的转折意义,这确实是一个灾难之秋。是年,天主教对犹太人的宗教压迫达到高潮,作为欧洲大陆西端刚刚统一不久的西班牙,进入鼎盛时期的费迪南和伊莎贝拉夫妻王朝下令全面驱逐犹太人。据历史记载,1492年7月31日(一说8月2日),随着后一名犹太人离开西班牙,大约12万名犹太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房产和几乎所有财物,被迫继续向欧洲内陆和北非地区逃亡。也就是说,公元70年耶路撒冷陷落、圣殿被毁迫使犹太人陷入流散状态后,犹太人的主要流亡潮头在大西洋岸边的旧世界尽头浪花飞溅,打了个回旋又折了回来。是啊,从地理上讲,即使是逃犯或迷路人,到了悬崖边上,也就只能另寻他路了。西班牙是旧大陆的尽头,是犹太人流浪的海角,但在客观上也成为犹太人回归的重要起点。本书讲述的就是自西班牙大驱逐后至1700年间发生的故事。
14世纪之前,在西班牙的犹太人虽然也受到歧视和迫害,但与欧洲其他地区的同胞相比,他们的境遇还是相对优越的。从11世纪开始,争夺伊比利亚半岛的漫长战争爆发,在此期间,犹太人在阿拉伯语言、文化方面的优势以及医学、管理、金融方面的才能使他们成为西班牙民族形成中的重要因素。许多犹太人得以进入宫廷,成为御医、幕僚、税吏和管理人员,从而对西班牙上层社会的生活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14世纪初期曾是西班牙犹太人物质繁荣和广泛自治的黄金时代,这主要得益于当时西班牙小国林立、城邦割据的“混乱”局面。但到14世纪下半叶,随着阿拉贡尤其是卡斯提尔王国的日益强盛,西班牙开始进入所谓“黄金时代”,相对边远的西班牙却在罗马教廷的授意下,开始强迫犹太人皈依基督教。在教会和世俗政权的压力下,各地犹太社区的生存状况变得日益艰难。
随后,西班牙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限制犹太人的经济活动和居住自由,强迫他们皈依基督教。许多犹太人被迫改宗,成为所谓“新基督徒”,并且不得不谨言慎行,过着“昼伏夜出”、内外有别的“两面”生活。但是对抗仍在继续。
1469年,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与卡斯提尔女王伊莎贝拉结婚,这也实际上导致了西班牙统一后,在伊莎贝拉的忏悔牧师托尔克马达的怂恿和领导下,西班牙开始对“马兰诺”实施残酷迫害。这个新的夫妻王国吁请教皇在西班牙设立宗教裁判所(宗教法庭)。宗教裁判所跟踪、侦查“马兰诺”的活动,对后者进行揭发、逮捕并处以重刑。
1492年,随着伊比利亚半岛的格林纳达被攻陷,国王发布了把所有犹太人驱逐出西班牙的法令。这次驱逐在犹太史上也被称为“后的驱逐”,标志着西欧排斥犹太人的过程从此结束,同时也迫使犹太人开始向中欧、东欧、北非、西非甚至更远的地方四散逃亡。这也似乎在冥冥之中迫使犹太人踏上了归途 —— 遥望东方,故国安在?
驱逐令特别规定,如果7月31日后在王国的领地上发现有尚未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将一律处死。于是,西班牙犹太人开始踏上了逃亡之路,争取能在截止日期前赶到附近的港口和边境。关于这次在犹太史上被称为“新的出埃及故事”的逃亡经历,牧师安德烈斯·伯纳迪兹(Andres Bernaldez)曾做了如下描述:
他们穿过小路,越过田野……他们背负着痛苦和不幸,有些人倒下了,其他人又站起来;有些人死去了,其他人又出生了,还有一些人一直在生病。……有些人在痛苦中皈依了基督教并留了下来,但只有少数或者说极少数人这样做。……
而在英国著名犹太历史学家塞西尔·罗斯(Cecil Roth)的笔下,犹太人的逃亡之路却充满了凶险和悲壮:
有一篇古老的史志,讲述一个犹太人连同其家人一起被赶出了西班牙。他一贫如洗,在海上漂泊,后来连仅剩的一点财产也失掉了,后,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被强盗抓去了。“然后,”书中讲道,“那个犹太人站了起来,把双手伸向苍天,他喊叫着:‘……但我现在仍然是一个犹太人,并且我将永远是一个犹太人。’”这是典型的犹太民族性格:虽然被打败,但却永远不会被打垮。他们倔强地拒绝承认至上的武力征服,即使当中世纪的悲剧降临时,他们也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
辘辘的马车和颠簸的小船上载的是满满的乡愁,这种无家可归、心无所属的漂泊生活使犹太人迫切寻找心中的归属感。
回归锡安是犹太人的一个千年梦想。公元70年,犹太人进入了历史上的“大流散”时期,他们作为难民大部分流散到欧洲各地,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他们失土去国、背井离乡,不得不在物质和精神迫害的夹缝中求生图存。然而,浓重的乡土情结使他们难以见容于欧洲世俗政权和罗马教廷,这些犹太人被限制在“隔都”中,没有居住和旅行自由;他们失去了土地,变成了商贩、医生和经纪人。漫长的中世纪是人类历黑暗的时期之一,对犹太人来说尤其漫长,他们似乎变成了终生的难民,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他们靠智慧和勤奋创立家业、积累财富,但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又变得身无分文,甚至变成了“有利则用之,无利则逐之的一群”。
德国小镇希尔德海姆可以被看作是犹太社区的一个缩影。犹太人早于1347年迁入该城。1349年,黑热病肆虐,犹太人绝迹;1351年,该城重建犹太社区,但没过几年即遭到驱逐;1520年,由于某个犹太人见义勇为而被重新接纳,但这些人在1542年再次被驱逐;1585至1587年间,犹太人被选帝侯市政议会主动召回并给予保护,但1595年由于犹太婚姻案例违反当地律法又遭到驱逐;1601年再次被召回,但1609年因被指控引发瘟疫而被驱逐;此后不久又被召回,1660年再次遭到驱逐;直到1662年,犹太人才算后定居下来。
对犹太人来说,面对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何谈归属感?漫漫流亡路上的一代代犹太人开始寻找自己的地理家园和心灵寄托,无论是跋涉在逃亡路上还是在叫卖途中,无论是在被推上火刑柱之前还是坐在银行家的宝座上,即使富贵如德·卢纳姐妹,凶猛如拳王门多萨,即使荒凉如俄国的“栅栏区”,遥远如美国西部的矿山,这些犹太人都念念不忘心中的家园,因为只有那里才是他们的初心所系、乡愁之根。于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流离之后,他们终于在锡安的召唤下实现了自己的千年梦想,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莱奥内
炼金之殇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眼看着自己的晚辈死去更悲惨的事情了,而悲惨的莫过于一个人一生会经历两次,但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莱奥内·莫迪纳(Leone Modena)身上。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在17世纪初期,死亡天使伸展开的巨大翅膀遮蔽了威尼斯的天空,而他埋葬的染上天花、瘟疫、热病和流感的尸体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叫不出名字,更来不及清点一下人数,一具具尸体就被装船运过威尼斯潟湖后埋在利多岛上专为犹太人划定的坟场里。那些社会历史学家显然是错了。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会习惯于如此,尽管身边发生这样的事情早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远房亲戚或朋友家里有婴儿早夭也会撕扯着莱奥内那颗善良的心。当他十四个月大的孙子夭折后,他哀痛不已,说这个小家伙曾经是“我每天的乐趣”。当他二十六岁的儿子末底改(Mordecai)去世时,他泣不成声,说“我的五脏六腑在痛苦地扭动,我破碎的心也在我的胸膛里哀悼”。他所能做的就是检点自己的生活经历,看看犯下了什么过错,竟然惹得老天生气地带走了他的儿子。1难道是他的赌博喜好?其实这种恶习他早在十二岁时就已谴责,而后来却变成了一个瘾;抑或是他曾允许甚至鼓励末底改钻研炼金术而造成了儿子的死亡?
其实在莱奥内的叔叔、莫迪纳家的当铺老板示玛雅(Shemaia)由于“醉心于炼金术”而被那些恶人欺骗之后,他本就应该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了。他们先是下套,声称炼金术可以让示玛雅的金银翻倍,引诱他把家里的金银全都交给他们之后,其中一个人就挥剑刺进了他的腹部。意大利到处是这种装扮成人样的“魔鬼”。然而,炼金术的哲理在犹太学术和习俗中是根深蒂固的。2据说,莱奥内是受到罗马医生、拉比亚伯拉罕·迪卡米奥(Abraham di Cammeo)诱惑,才“跟着傻子做傻事”的。3除了祈祷、教学、翻译和写作,莱奥内还是一个兜售护身符的商贩,这些小物件既有保平安也有壮阳气的功效,其中的魔力和学问属于更高雅的艺术。所以,当末底改放学回家,看到他“身材瘦长、浑身多毛,还留着一撮小胡子,既不高兴也不悲伤”,“一直对父母非常孝敬”,并且问他是否可以跟着学识渊博的祭司朱塞佩·格里罗(Giuseppe Grillo)学一门手艺时,莱奥内并没有阻止。末底改是他的个孩子,是他的“天使”,莱奥内不会拒绝他的任何要求。天知道,作为一个父亲,他在物质上还能给这个孩子什么。
这件事一开始进行得还算顺利,不过稍微慢了些而已。末底改在“隔都”中的一个房间里垒起了炼金炉,并成功地把九盎司铅和一盎司银炼成了十盎司“纯”银,其纯度足以卖个好价钱。奇迹!父亲和儿子又怎么会不因此信心倍增呢?但末底改肯定是疏忽大意了。他的炼金炉实在太小,再加上他离得太近,根本无法确保安全。哈伊姆·维塔尔早就提醒过:“凡迷恋炼金术的人都必须明白,当金银在大火上熔化时,你掺加的药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必须远离其形成的毒烟。尤其是要避开大火上水银着火后生成的烟气,因为你一旦吸入这种烟气,其中生成的氯化汞足以致命。”4但是,末底改需要掺加各种各样的剧毒药物:朱砂、锑粒,还有毒性烈的雄黄(二硫化二砷),其实就是一种白色的砒霜。莱奥内应该早就发现了一些危险的迹象,某种不祥的预感不时地在折磨着他。1605年,虽然末底改当时还是个孩子,但由于长期暴露在费拉拉污浊的烟气中,他肺部感染的炎症已经开始恶化,甚至已经无法参加当年的普珥节庆祝活动,这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难过的事。5十年之后,在住棚节a这个庆祝丰收的喜庆的日子里,末底改开始吐血。虽然已不再炼金,但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却已无法挽回。在那些大量吐血的日子里,他只能进行“轻微的活动”,而吐血的次数越来越频繁,由一个月发作一次逐渐变成了一个星期一次。到了1617年的逾越节,让他的家人感到惊慌无措的是,他竟然每天都要吐血。对于这种病症,当时似乎还没有办法医治。到1617年秋天,虽然先后请过十一位基督徒和犹太医生进行诊治,但他们都束手无策。于是,末底改央求莱奥内把他早年的私塾先生格里罗请过来,因为他的《秘典》中有一些治病的秘方,但由于考虑到年迈的炼金术士才是这一切罪恶的根源,并且担心某些奇怪的药物只会使病情恶化,所以莱奥内拒绝请他医治。此时的末底改已经病入膏肓,显然一切都太晚了。莱奥内开始做一些有关他自己所犯罪孽的噩梦。有一次他做了这样一个梦:儿子来到他面前高兴地告诉他,他已经在“隔都”外面找到了一处房子。莱奥内说“快告诉我在哪里,我要去看看你”,但梦中的末底改却回答说,他不会告诉他,因为他已经不在意父亲是否会来看他。末底改有时会清醒一些,他会挣扎着去犹太会堂听他的父亲诵经。然而在11月7日,“他在床上躺了三个小时,直到凌晨三点,他的‘灵魂’才回到曾把‘灵魂’给予他的上苍那里”。“末底改去了,把我丢进了痛苦的山谷和绝望的深渊里。”
犹太人的故事是一段与世界有关,也为世界所有的历史……
英国历史学家西门·沙马,通过四十年的学术流浪与沉淀,考古、考证与研究,为我们娓娓展开了一幅横跨多个大陆和数个世纪的犹太人历史大图景。本书为“犹太人的故事”系列著作的第二部,时间跨度为1492~1700年,从时间段上接续前作《犹太人的故事:寻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由点至面叙述了犹太人在欧洲、亚洲200余年的颠沛流离、艰难融入、商贸活动的唏嘘历史。
公元70年,随着第二圣殿被罗马人焚毁,犹太人进入了历史上的“大流散”时期,他们作为难民大部分流散到欧洲各地,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失土去国、背井离乡,犹太人不得不在物质和精神迫害的夹缝中求生图存。
漫漫流亡路上的一代代犹太人开始寻找自己的地理家园和心灵寄托,不管是跋涉在逃亡路上还是在叫卖途中,不管是在被推上火刑柱之前还是坐在银行家的宝座上,他们都念念不忘初心所系、乡愁之根——锡安,因为那里才是他们全部身心的后归宿。
作者将自己放在对话者的立场,希望为普通读者呈现一部后中世纪犹太史,一部全面评价犹太人的共同经历,因为在我们这个被焦虑不断侵袭的时代,犹太人寻找家园的行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西门·沙马
Simon Schama
生于1945年,犹太裔英国人,英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和历史学教授。他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任教,自1993年至今在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任教。他编写并主持过数十本畅销著作及纪录片。
西门·沙马教授的作品曾获众多奖项,包括:沃尔夫森历史奖、W. H.史密斯文学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艾美奖等重量及奖项。《犹太人的故事:寻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获得塞缪尔·约翰逊奖,该奖项是英国针对非小说类图书设立的地位的奖项之一。
西门·沙马的其他获奖作品曾被翻译成15种语言,其中包括《公民》(Citizens)、《风景与记忆》(Landscape and Memory)、《英国历史》(A History of Britain)、《艺术的力量》(The Power of Art)、《伦勃朗的眼睛》(Rembrandt's Eyes)、《美国的未来》(The American Future)以及《英国的面貌》(The Face of Britain)。
这部作品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情节,仿佛一部振聋发聩的小说,甚至比伍迪·艾伦的电影更加富有想象力。
——丹尼尔•约翰逊(Daniel Johnson)
《泰晤士报》(The Times)
我很荣幸地了解到西门·沙马爵教授的«犹太人的故事:漫长的流离»被翻译成了中文,它使得使中国读者有机会了解到犹太民族神奇的历史。中国人和犹太人拥有世界上两个古老的文明;我们互相尊重彼此的历史和传统。我认为我们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了解。
——布莱恩•马斯特斯(Brian Masters)
《星期日邮报》(Mail on Sunday)
一部雄浑恣肆、充满活力的动人之作!一场无与伦比、卓越惊险的文化之旅!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
《每日邮报》(Daily Mail)
读来让人完全沉醉其中,一部真正具有权威性且令人难忘的著作。
——本•威尔逊(Ben Wilson)
《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
目 录
部漫长的流离
第1篇 机不可失?
大卫 003
失踪的以色列人 003
大卫出现了? 006
隔都 010
卡斯泰拉佐的摩西 011
红衣主教安东尼尼 013
王子大卫 017
所罗门 021
葡萄牙国王 021
大卫入狱 025
分道扬镳 028
所罗门的结局 032
路难行 036
逃离葡萄牙 036
严酷的考验 039
两姐妹 042
启程 042
禁令 047
抵达 052
婚礼 055
遗产纷争 058
闹剧 067
撒母耳·乌斯克 070
莱奥内 076
表演 076
犹太喜剧 080
转变 083
从戏剧到舞台 083
戏剧之王 088
保罗四世与庇护四世 091
贡萨加宫廷的文化圈 093
夺命魔法师 095
苏丹的食物 099
摩西·哈蒙的计划 103
君士坦丁堡的犹太人 106
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113
约瑟的商业帝国 118
犹太“夫人”们 123
莱奥内 131
炼金之殇 131
莱奥内的自传 133
威尼斯“隔都” 137
撒拉 140
热情的少女 140
情感的考验 144
勇敢面对世界 147
曼图亚的婚礼 147
幺子之死 149
莱奥内的结局 152
在印度 157
在非洲 162
圣殿里的王后 167
王冠上的宝石 167
亨利埃塔·玛丽亚 170
拉比米拿现 174
圣殿守护人 176
合作 181
阿姆斯特丹 184
故事 184
犹太人与荷兰人 187
伦勃朗 199
创作 202
误入歧途? 204
绝望的乌列 204
“绝罚” 207
巴录·斯宾诺莎 212
美洲犹太人! 220
离奇的故事 220
米拿现·本·以色列 225
“谦卑的演说词” 234
幽灵 247
魔法搭档 247
“梦想”的结束 260
日常生活的胜利 266
第三种选择 266
心中的“圣城” 271
注 释 276
扩展阅读 303
(1)英国非虚构文学奖——贝里·吉福德奖入围作品!《每日电讯报》《星期日邮报》《观察家报》2017年度选书。
(2)沃尔夫森历史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得主、英国重量级历史学家西门·沙马40余年学术流浪心血之作。
(3)犹太课题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张倩红、钟志清、傅有德等业内多位学者诚意推荐!
(4)中文版特别添加数百条注释,书末的参考文献对于推动相关研究也颇具启发意义。
(5)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黄福武教授亲自领队翻译,并做了两次通篇审校,在贴合原书作者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更增添艺术性。
新史纪丛书·犹太人的故事(全三卷)
全新北京
¥ 108.00
正版现货 犹太人的故事: 寻找失落的字符 新史纪丛书
全新北京
¥ 46.80
正版书籍犹太人的故事: 寻找失落的字符 新史纪丛书
全新临沂
¥ 46.91
【正版保证】犹太人的故事: 寻找失落的字符 新史纪丛书
全新北京
¥ 47.00
新史纪丛书·犹太人的故事:漫长的流离(1492—1700)(精装)
全新广州
¥ 36.82
新史纪丛书·犹太人的故事:漫长的流离(1492—1700)(精装)
全新广州
¥ 36.83
新史纪丛书·犹太人的故事:漫长的流离(1492—1700)(精装)
全新广州
¥ 36.77
新史纪丛书·犹太人的故事:漫长的流离(1492—1700)(精装)
全新广州
¥ 36.82
新史纪丛书·犹太人的故事:漫长的流离(1492—1700)(精装)
全新北京
¥ 44.31
新史纪丛书·犹太人的故事:漫长的流离(1492—1700)(精装)
全新无锡
¥ 37.7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