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泥减量化与稳定化的物理处理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污泥减量化与稳定化的物理处理技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7.95 6.6折 11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廖传华,李聃,王小军,王万福 著 著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ISBN9787511451866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201855795

上书时间2024-11-2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廖传华(1972—),男,湖北洪湖人。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硕士,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教授。现为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本科生《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教学工作,编写教材2部。2005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从事以下方向的研究工作: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超细粉体的制备、热力干燥、可再生能源与低碳技术及工业节水减排技术等。李聃(1978.9—),男,四川省内江市人,汉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曾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现就职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全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中海油各级科技、生产项目,研究成果已为十余家企业提供服务;发表科技论文十余篇,申请专利十余项,一项科技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先后荣获了先进工作者、百名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王小军(1983—),男,陕西西安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配置与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兼任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水文科学协会Panta Rhei计划中国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非常规和常规水资源协同配置及开发利用战略”、中央分成水资源费“煤电产业节水潜力评估”、“化工行业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等科研项目60余项,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用水管理以及再生水、矿井水等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并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水利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王万福(1966—),男,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曾任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环保所副所长,低碳经济技术研究所书记副所长,中国石油集团高级技术专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负责人。现任中海油能源发展安全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水处理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中国石油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数码设计》杂志编委会委员。本人先后在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从事石油石化环保技术研究、转化应用与科技管理工作。近10年来,本人获授权专利10余件,获省部级技术成果奖10余项, 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污泥基础知识  1.1.1 污泥的来源与分类  1.1.2 污泥的性质  1.1.3 污泥的危害 1.2 污泥处理处置原则及相关政策与标准  1.2.1 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  1.2.2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法规及标准 1.3 污泥的物理处理方法  1.3.1 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  1.3.2 物理方法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参考文献第2章 污泥的调理 2.1 污泥调理方法的选择 2.2 物理调理  2.2.1 加热调理  2.2.2 冷冻融化调理  2.2.3 淘洗调理  2.2.4 超声波调理  2.2.5 微波调理  2.2.6 高压脉冲电场溶胞  2.2.7 加骨料调理 2.3 化学调理  2.3.1 化学调理过程的机理  2.3.2 调理剂  2.3.3 调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2.3.4 酸处理 2.4 生物调理 2.5 联合调理  2.5.1 化学调理剂的复合使用  2.5.2 物理调理和化学调理联用  2.5.3 污泥混合调理参考文献第3章 污泥的浓缩 3.1 重力浓缩  3.1.1 重力浓缩沉降的形态  3.1.2 颗粒的沉降特性  3.1.3 重力浓缩的基本原理  3.1.4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  3.1.5 间歇式重力浓缩池  3.1.6 影响重力浓缩效果的因素  3.1.7 重力浓缩池的设计要点  3.1.8 重力浓缩池的设计计算  3.1.9 重力浓缩池的运行管理 3.2 清泥设备  3.2.1 刮泥机和浓缩机  3.2.2 吸泥机 3.3 气浮浓缩  3.3.1 气浮浓缩的基本原理  3.3.2 加压溶气气浮浓缩工艺及特点  3.3.3 影响气浮浓缩效果的因素  3.3.4 气浮浓缩装置  3.3.5 气浮浓缩池的设计计算  3.3.6 刮渣机  3.3.7 气浮浓缩应注意的问题  3.3.8 运行管理 3.4 机械浓缩  3.4.1 离心浓缩  3.4.2 带式浓缩机浓缩  3.4.3 其他浓缩机浓缩 3.5 其他浓缩过程 3.6 污泥浓缩技术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第4章 污泥的机械脱水 4.1 机械脱水的基本原理  4.1.1 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  4.1.2 常规滤饼过滤理论  4.1.3 污泥机械脱水的方式 4.2 真空过滤脱水  4.2.1 真空过滤脱水工艺  4.2.2 转筒真空过滤机  4.2.3 带式真空过滤机  4.2.4 影响真空过滤脱水性能的因素 4.3 加压过滤脱水  4.3.1 板框压滤机  4.3.2 带式压滤机 4.4 离心脱水  4.4.1 离心脱水机的工作原理  4.4.2 污泥的离心脱水流程  4.4.3 污泥脱水用离心机 4.5 滤带式污泥浓缩脱水机  4.5.1 浓缩段和脱水段的组合型式  4.5.2 浓缩段和脱水段的辊子排列型式  4.5.3 污泥浓缩脱水机的外观型式  4.5.4 污泥浓缩脱水机的特点 4.6 电渗透脱水  4.6.1 污泥电渗透脱水的机理  4.6.2 电渗透脱水的影响因素  4.6.3 电渗透脱水技术的研究应用参考文献第5章 污泥的干化 5.1 污泥干化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5.1.1 污泥干化的方式  5.1.2 我国污泥干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3 污泥干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5.2 自然干化  5.2.1 干化场  5.2.2 太阳能干化床  5.2.3 生物干化  5.2.4 污泥干化芦苇床 5.3 污泥的加热干燥  5.3.1 污泥干燥原理  5.3.2 污泥加热干燥过程  5.3.3 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5.4 污泥加热干燥技术  5.4.1 直接加热转鼓干燥技术  5.4.2 间接加热转鼓干燥技术  5.4.3 离心干燥技术  5.4.4 间接加热多盘干燥技术  5.4.5 流化床干燥技术 5.5 污泥干燥设备  5.5.1 旋转式干燥器  5.5.2 热风高速旋片干燥机  5.5.3 空心桨叶干燥机  5.5.4 闪蒸式干燥器  5.5.5 流化床干燥器  5.5.6 喷射干燥器  5.5.7 螺环式干燥器  5.5.8 带式干燥器  5.5.9 薄膜干燥器  5.5.10 喷雾干燥器  5.5.11 多效蒸发器  5.5.12 间接干燥器  5.5.13 双向剪切楔形扇面叶片式污泥专用干燥机  5.5.14 WG型污泥干化机  5.5.15 污泥快速干燥机 5.6 污泥干化工艺实例  5.6.1 污泥流化床干化工艺  5.6.2 组合两级干化工艺 5.7 干化的安全性  5.7.1 污泥干化工艺中粉尘爆炸的特性  5.7.2 污泥干化工艺中粉尘爆炸的主要影响因素  5.7.3 提高污泥干化安全性的主要措施  5.7.4 污泥干化安全系统的构成与维护 5.8 新型污泥干化技术  5.8.1 微波干化热解技术  5.8.2 污泥热水解干化技术参考文献第6章 污泥的固化与稳定化 6.1 污泥的固化  6.1.1 污泥固化剂  6.1.2 污泥的固化处理方法  6.1.3 污泥固化工艺流程 6.2 污泥固化技术的评价指标  6.2.1 无侧限抗压强度  6.2.2 浸出毒性  6.2.3 增容比 6.3 污泥的稳定化  6.3.1 污泥稳定化技术  6.3.2 石灰稳定化的作用及其工艺  6.3.3 石灰稳定化工艺的控制参数 6.4 污泥稳定化技术的评价指标 6.5 污泥固化/稳定化的机理 6.6 污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应用  6.6.1 以填埋为目的固化/稳定化  6.6.2 以作为填埋场上覆土材料为目的的固化/稳定化  6.6.3 以改良酸性土壤、农用为目的的固化/稳定化  6.6.4 以建材为目的的固化/稳定化  6.6.5 以减少污染物为目的的固化/稳定化 6.7 污泥固化/稳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第7章 污泥的输送 7.1 污泥的管道输送  7.1.1 污泥管道输送工艺流程  7.1.2 污泥管道输送设备  7.1.3 污泥量的确定  7.1.4 污泥输送管道及其流速  7.1.5 污泥管道输送工程实例  7.1.6 污泥管道输送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2 污泥输送泵  7.2.1 离心泵  7.2.2 隔膜泵  7.2.3 螺杆泵  7.2.4 齿轮泵  7.2.5 旋涡泵  7.2.6 磁力泵 7.3 胶带输送机  7.3.1 输送带  7.3.2 托辊  7.3.3 驱动装置  7.3.4 改向装置  7.3.5 拉紧装置  7.3.6 装料及卸料装置  7.3.7 清扫装置  7.3.8 制动装置 7.4 螺旋输送机  7.4.1 有轴螺旋输送机  7.4.2 无轴螺旋输送机 7.5 链板输送机  7.5.1 板式输送机  7.5.2 刮板输送机  7.5.3 埋刮板输送机  7.5.4 FU型链式输送机参考文献第8章 污泥的电离辐射处理 8.1 电离辐射处理的原理和特点  8.1.1 电离辐射处理水或污泥的基本原理  8.1.2 电离辐射处理水或污泥的特点 8.2 电离辐射去除水或污泥中的卤代芳香化合物  8.2.1 多卤代苯及卤代联苯的辐射去除  8.2.2 卤代蒽和卤代萘的辐射去除  8.2.3 五氯苯酚的辐射引发分解  8.2.4 PPCPs类微污染有机物的辐射去除  8.2.5 其他毒性有机污染物的辐射去除 8.3 电离辐射降解有机物的机理与毒性评价  8.3.1 电离辐射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分析  8.3.2 电离辐射产物的毒性评价 8.4 电离辐射与污泥稳定化处理  8.4.1 电离辐射用于污泥处理的原因  8.4.2 电离辐射处理后的污泥稳定性  8.4.3 电离辐射对藻类的影响  8.4.4 污泥电离辐射的除臭效果  8.4.5 电离辐射处理污泥的应用 8.5 电离辐射去除水或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 8.6 电离辐射与其他技术联用强化 8.7 电离辐射处理废水或污泥的影响因素  8.7.1 吸收剂量和剂量率  8.7.2 溶液pH值  8.7.3 污染物的性质和初始浓度  8.7.4 实际水体存在的阴离子和溶解性有机物  8.7.5 O2(空气)、N2和N2O等气体 8.8 电离辐射处理废水或污泥的安全性  8.8.1 辐射源的安全性  8.8.2 辐照后废水或污泥的安全性  8.8.3 辐射防护问题参考文献第9章 污泥的微波处理 9.1 微波预处理污泥的作用机理及作用过程  9.1.1 微波预处理污泥的作用机理  9.1.2 微波预处理污泥的作用过程 9.2 微波预处理污泥的作用效果  9.2.1 物理特性  9.2.2 化学特性  9.2.3 生物特性 9.3 微波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9.3.1 污泥特性  9.3.2 处理条件  9.3.3 微波和其他技术的联合作用 9.4 微波协同碱预处理技术 9.5 微波辐照污泥处理技术的应用  9.5.1 微波辐照杀菌  9.5.2 微波辐照去除挥发性有机物  9.5.3 微波诱导催化和辅助光催化氧化有机物 9.6 不同流态下微波辐射对污泥性质的影响  9.6.1 不同Re下微波辐射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9.6.2 不同Re下微波辐射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9.6.3 不同Re下微波辐射对污泥有机质水解的影响  9.6.4 不同Re下微波辐射对污泥形态的影响 9.7 微波化学分析技术  9.7.1 微波等离子体分析技术  9.7.2 微波形态分析技术参考文献第10章 污泥的超声波处理 10.1 超声波及其应用特性 10.2 超声波对污泥的作用原理  10.2.1 超声波的作用机理  10.2.2 超声波降解污泥的机理  10.2.3 超声波预处理对污泥结构性质的改变 10.3 超声波对污泥减量化的作用  10.3.1 超声波在污泥后续减量化中的作用  10.3.2 超声波在污泥过程减量化中的作用 10.4 超声波预处理污泥的影响因素  10.4.1 底物因子  10.4.2 操作因子 10.5 超声波降解污泥中有机物的影响因素  10.5.1 超声波频率的影响  10.5.2 超声功率强度的影响  10.5.3 温度的影响  10.5.4 空化气体的影响  10.5.5 污泥介质性质的影响  10.5.6 超声波反应器结构的影响 10.6 超声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联合技术  10.6.1 超声技术存在的问题  10.6.2 超声技术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污泥减量化与稳定化的物理处理技术》是“污泥处理技术与应用丛书”之一。本书将污泥的物理处理技术分为调理、浓缩、机械脱水、干化、固化与稳定化、输送等,分别针对各处理方法的原理、工作特性、设备及其工业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电离辐射、微波处理、超声波处理等新兴污泥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