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烟雨迷蒙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又是烟雨迷蒙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3.11 5.6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贤根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44501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1201822093

上书时间2024-11-2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贤根,浙江义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援越抗美实录》《中国秘密大发兵》《西线之战》《邓东哲将军纪事》《火红的阳光》《千古长城义乌兵》等,报告文学集《雷神》,散文集《山野漫笔》 《用自己的头站起来》等。

目录
第一辑  一个生命的诞生
  养蜂
  一个生命的诞生
  月牙形的篾刀
  我的父亲母亲
  ?过河的小弟
  你是牙齿我是米
  在婚宴上的讲话
  春笋破土时
  随风飘逝的话
  寻找长城脚下的乡亲
第二辑  用自己的头站起来
  又是烟雨迷蒙时
  怀竹
  鹁鸪声声
  狗事
  故乡的野菜
  义乌南枣
  芝麻糖的记忆
  勾乘联想
  心中的佛堂
  廊桥之恋
  老鹰
  用自己的头站起来
  在北京看婺剧
  紫玉兰
  我的根
  我是故乡的一条狗
第三辑  走进罗布泊
  将军石
  边陲月夜
  雨中三湾
  老兵
  走进罗布泊
  “神舟”升起的地方
  伟人山
  与熊相处的日子
  老槐树下
  回望将军
  大别山深情
第四辑  春雨中的思念
  送别巴金
  回想魏巍
  忆王力教授的两首诗
  我所见到的杨宪益先生
  春雨中的思念
  一位未来文学家的纪念
  小雨纷纷终成雪
  阳光依旧在路上
第五辑  腹有诗书气自华
  王愿坚对我如是说
  山居樟香
  叶文福印象
  闻莫言获诺奖所想起的
  纪晓岚研究家李忠智
  您是我温暖的阳光
  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六辑  访青藤书屋
  寻访阿房宫
  曹溪元梅
  寂寞关陵
  阳山问碑
  金阁山
  桃花鱼
  上扇子崖
  枯树茂叶
  鄱阳湖的候鸟
  高句丽古都
  山海关老龙头的故事
  遥桥古堡
  镇海吼
  京城的报春樱
  访青藤书屋
第七辑  书道千秋
  珍贵的书简
  书道千秋
  想念十堰书为媒
  致画家战友应青
  弥漫于历史与文化的乡情
  历史文化遗产的诗意呼唤
  青山不老
  文山有云
  一棵不老松
  读《胡泰良钢笔画艺术》
  故友情人
  《山野漫笔》后记
  走在寻找的路上
  我的文学梦

内容摘要
这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散发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 《中国艺术报》《新民晚报》 《散文百家》等报纸杂志及中国作家网的散文随笔选集,部分作品入选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和中小学课外阅读等各种版本。
王贤根的散文淡定、从容、平和,又不乏深情、深邃、睿智,有生活、生命的质感和启悟,彰显的是内质与灵魂。

精彩内容
    养蜂

家养蜜蜂最早起于何时?说不清,爹也说不清,只记得阁楼上那堆残存的蜂桶片有“道光”年号的毛笔淡迹。孩时,十几桶蜂堂而皇之地置在门面旁,屋檐下,前后窗台上,春暖花开,门前屋后,满天穿梭,芬芳四溢,小小的山村人家,沉醉在静谧的甜蜜中。
有日,爹对我说:“上山摆蜂桶。”他将空桶内侧喷了几口蜜,挂上扁担,掮上肩,噔噔地上路了。我像欢跳的溪水追其后。会稽山南端的山山岭岭,曲折迂回,陡峭挺拔,爹攀至崖下,刀劈般耸立的高崖底部里凹,杂草已铲,几块乱石上方置有石板,看出,爹早已瞄好风水。他将蜂桶放置在石板上,桶底锯有齿形的六七个口对外。他背过身,瞄了瞄朝向:“蜂嗅觉灵敏,老远就闻到蜜香,成群地过往,就会进桶安家。”他割几把茅草盖在桶顶,压两片石,算是为它遮风挡雨。其实这地势,雨水不易打着,阳光倒有斜照,有两石压顶,显得稳重。“以后进山,常来瞧瞧,这里朝向好,会有。”
大约半个来月,进山砍柴,路过那座高崖,我架好柴担,攀爬而上,见有几只蜜蜂进出桶底的小口,心似灌蜜。傍晚,我和我爹一高一低上山,举桶瞧看,蜂仅拳头那么一小团。爹坐在不远处抽烟,云丝缕缕飘逸,我在附近采撷野花。待到天暗,爹说:“采蜜的工蜂差不多飞回,包!阿端侬垫。”他端起蜂桶,我将青布围裙铺在石板上,拉平,他包扎好桶底,我们一前一后落山,将桶置在旧屋的窗台上。翌日清晨,它们与其他蜂桶的蜜蜂一样,忙碌开来。“阿农家又增添户口啦!”爹抽着竹管烟筒,在吱吱声中欣赏蜜蜂飞进飞出。
成功与失败,总是相随相伴。有次爹进山砍毛竹,见置在毛竹山上的那只桶口蜂拥如潮,纷飞繁忙。这里山高路险,人们极少上来,待知晓,已是大半桶蜂巢了。他试着拎拎,沉沉的,大部蜂房灌满了蜜。毛竹背下山,后半日回头,等天色昏暗,再用青布围裙包扎好往下背。那夜明月深匿,山溪竹涧沉浸在墨黑中。山路的每个湾头拐角,路旁的每棵松枫竹篁,甚至哪一段走几步,哪段溪跨几脚,在黑夜中我爹也有数,当然,也不在乎野猪出没,草蛇拦路,怪兽嚎啸,但意想不到的是过一泉流时,爹脚底滑苔,蜂桶“嘭”地坐在石头上,“轰”的一阵,蜂桶里的蜂巢砸在包扎的围裙上,万千辛劳的甜美顷刻坠碎,家破蜂亡,存活者疯癫般在桶里挣扎飞旋。爹此时苦不堪言,只得背起,浓郁的甜蜜透过青布包裙漫撒一路。我奶奶、我娘等到深夜还没见村头响动,担心出事,吩咐我们儿孙举火把进山接应。翌日蒙蒙亮,剩活蜂群倾巢逃往山野。
蜜蜂春夏最为忙碌。稻穗扬花灿烂时,蜂已繁殖成大家庭。“搬梯上去看看,每桶留一两个皇房,多余摘掉。”爹说。山里人称之“摘皇”。蜂是母系氏族,每桶蜂只有一只母蜂,即蜂皇,比工蜂长且大,像马蜂。蜂巢将满时,整齐排列的蜂房中间二三片的下端有几个小核桃大小的蜂皇房,蜡黄的房内躺卧蜂皇蛹,待她长大,就要另立门户,带领部分工蜂远走高飞。蜂皇越多,分家的工蜂越少,工蜂采蜜量少,过冬就难。这像家庭,缺劳力,势必生活艰辛。我家九口,爹娘农田劳作,空闲破竹编箩,奶奶年迈八十还用那已消磨成月牙形的篾刀划篾,孩子放学,首要的是完成家长布置的编箩筐数,然后做作业,戏耍。养蜂,对于家庭,是忙碌中的消遣,紧张中的松快。接蜂、割蜜是我爹的活计,其他由我们帮手。我爬上木梯,小心摘除皇房,每桶留最大的一两个。每到此刻,我总要轻轻地抚摸这些密密麻麻的小生灵,对它们说上一阵悄悄话。
有一日,我砍柴归来,斗笠上插着数枝喷香的山兰,见屋檐下一桶蜂前成群结队翻飞,好似古书中描述的千军万马在调遣,“爹,分蜂啦!”我爹冲出门槛,头一仰:“快,泼水!”这话像条指令,全家老少,有的提桶,有的端盆,用瓢向上泼洒,成群的蜜蜂在六七米的空中盘旋,仿佛是在等候蜂皇的命令。我们抓住时机,用力地将清水在空中洒成网,洒成片,在鲜红太阳照耀下,闪出七彩的光泽。最小的弟妹端着小竹碗助战,泼不到一两米,成了落水人。空中的蜂湿漉漉,地上的人湿乎乎。蜂飞不动,被迫停在附近的树上结成团,黧黑的枝干上突然间挂上一个褐色的包。
我爹来不及换衣,回头拎只空桶,喷上蜜,上树,他两腿夹着树干,壁虎般伏在上面,将空桶支在蜂团上,一手扶桶,一手轻轻地撸蜂。那团蜂在他轻轻的抚撸中往上爬行。我们觉得他很费劲,但这活只能单干。待蜂入桶,他拎着蜂桶一寸寸退下,我们真为他担心。
一个新的蜜蜂家庭诞生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