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耕地地力评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6.13
3.3折
¥
10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田荣山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43620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08元
货号1201791342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序
前言
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节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一、地理位置
二、人口与行政区划
第二节 自然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二、地形地貌
三、气候
四、水资源
五、植被
六、土壤
七、自然灾害情况
第三节 农业生产概况
一、劳动力资源
二、农业动力资源
三、畜牧业资源
四、农田水利
五、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情况
六、工业、交通、运输业
七、教、科、文情况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章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和方法
节 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内容
第二节 样品分析及质量控制
第三节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
一、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二、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第四节 资料汇总与图件编制
一、资料汇总
二、图件编制
第三章 耕地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节 立地目的意义和条件
一、成土母质
二、农业的自然条件
三、土地利用情况
第二节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一、水资源的分布
二、水利工程布局
三、水利工程区划
四、水利工程评价
五、对各区今后治理发展的建议
六、农田基础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第四章 土壤基本情况
节 土壤形成、分类及分布
一、土壤形成
二、土壤分类
三、土壤分布
第二节 暗棕壤
一、石质暗棕壤
二、沙石质暗棕壤
三、黏质草甸暗棕壤
四、白浆化暗棕壤
五、沙质草甸暗棕壤
第三节 白浆土
一、白浆土
二、草甸白浆土
三、潜育白浆土
第四节 草甸土
一、草甸十
二、潜育草甸土
三、白浆化潜育草甸土
第五节 沼泽土
一、草甸沼泽土
二、泥炭腐殖质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
第六节 泥炭土
第七节 河淤土
一、生草河淤土
二、草甸河淤土
三、沼泽河淤土
第八节 水稻土
一、白浆土型水稻土
二、草甸土型水稻土
三、沼泽土型水稻土
四、河淤土型水稻土
第九节 沙土
第五章 耕地土壤属性
节 有机质和酸碱度
一、土壤有机质
二、土壤酸碱度
第二节 大量元素
一、土壤全氮
二、土壤碱解氮
三、土壤有效磷
四、土壤速效钾
第三节 中微量元素
一、土壤交换性钙
二、土壤交换性镁
三、土壤有效铁
四、土壤有效锰
五、土壤有效锌
六、土壤有效钼
第六章 耕地地力评价
节 耕地地力评价的原则
一、综合因素研究与主导因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三、采用GIS支持的自动化评价方法原则
第二节 耕地地力评价原理和方法
一、确定评价单元
二、确定评价指标
三、评价单元赋值
四、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五、确定指标权重
六、计算耕地地力生产性能综合指数(IFI)
七、确定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级方案
八、归并农业部地力等级指标划分标准
第三节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一、一级地
二、二级地
三、三级地
四、四级地
第七章 耕地质量管理及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节 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防治土壤的侵蚀
二、土壤的干旱和湿涝
三、白浆土的改良
四、合理施肥问题
五、土壤的耕作问题
第二节 耕作土壤的改良和利用分区
一、分区的原则与依据
二、分区的概述
第三节 土地利用经验
一、调整农业用地结构,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二、合理配置各项用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和潜力
三、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四、开源节 流并重,保护和扩大耕地面积,改造利用废弃地
五、强化土地管理机构,加强土地的统一管理
第四节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掠夺式的土地经营方式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不高
二、水土流失严重
三、土地资源利用不尽合理,缺少宏观上的统一规划
第五节 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一、抓紧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二、科学配置土地,优化用地结构
三、珍惜、保护土地资源,充分、集约、永续、合理利用土地
四、加强土地管理的基础建设
五、发挥土地职能部门作用,依法、统一、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
附录
附录1密山市大豆、玉米作物适宜性评价
附录2密山市耕地地力调查与平衡施肥的对策与建议
附录3密山市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总论
附录4密山市大豆、玉米、水稻作物的施肥技术及肥料鉴别
附录5密山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报告
附录6密山市大豆、玉米和水稻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荐表
内容摘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密山市市耕地地力评价与利用的方法及内容,抢先发售对本市耕地资源历史、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引用大量调查分析数据对本市耕地地力、中低产田地力和果园状况等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了本市耕地资源的本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资源合理改良利用意见,为各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各级农业决策者制订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科学施肥,退耕还林还草,进行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