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影横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竹影横斜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77 4.3折 2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祝德纯 著 著作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6815279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9.8元

货号1201185664

上书时间2024-11-2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祝德纯,湖南益阳人。广东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有专著《散文创作与鉴赏》;主编《大学语文实用教程》《写作学新教程》等多种教材;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很好教师和“南粤很好教师”。

目录
总序 学者的文学情结
第一辑 天光云影
一、京城访学
古老与时尚
学人、学府,京味十足
光流婉转
未名湖,无以为名
“佛光”照耀,小院生辉
泱泱大庠,“迷你”小院
有空时而无空心
白玉兰,红玉兰
柳絮飘飘,藤蔓摇摇
二、旅韩纪游
从仁川到首尔
“三八线”附近的展望
济州岛上
景福宫与“中国味”
三、黄山市掠影
黄山市与“老街”
程氏三宅
山城与江城
四、湛江即景
海天一“人”
柳影柔波
游吉兆湾
“菠萝的海”话菠萝
白沙湾
杏磊湾
美的牵挂
飞越海峡
五、梅州纪行
“天池”不可掬
东山中学
剑英公园
第二辑 如梦烟云
一、故地重游
红雨随风
水传奇,山作秀
金屋塘·草角树
写在1983年3月的随笔一组——绥宁那段难忘日子
二、师心如酒
聚合离分时
遭遇强台风
播撒情爱
“十品”之外的“官心”
构筑“金字塔”
人尽其才
四年等一回
劝君留下一杯酒
今夜无眠
“举手长劳劳”
三、人生纠结时
在儿子高考的日子里——
熬过来了,烦过去了
期盼
四、酱色的回忆
那些读书和没有书读的日子
“小荷才露尖尖角”时
第三辑 竹影横斜
未有竹之前——爱上了一座荒园
荒园与小楼
荒园变竹园
竹园,何以为名?
并非“青黄不接”时
风雨过后,我不见彩虹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竹园听雨
微型原始森林
云趣
第四辑 闲庭信步
拜谒岳麓书院
看油画《日月潭边杵歌声》有感
采明珠·寄钟明晓同学
鹊桥仙
秋日为君寿
无题
有感
一点春·登岳麓山二首
过秦楼·无题
点绛唇
江城子
和君
江城子·生日逢初雪
乌夜啼
如梦令·无题
瑞鹧鸪·月夜
人月圆·无题
瑞鹧鸪·感物二首
和友(外一首)
雨后
黄昏
山游归来遇雨
满庭芳
窗前
乡居偶得
回赠慧卿
咏睡莲
浪淘沙
赠姑父
为刘周堂六十大寿作
六十生日作
六十生日谢老母亲
花甲日致儿
第五辑 竹园夜读
蓝天·草地·黄花——读吴张英的长篇小说《黄花儿》
万里寻根——读菲律宾作家柯清淡的两篇小小说
并非“特殊情况”——读郑洪杰的近作《特殊情况》
独到的人性思考——读周国芳的小小说《骂人婆》等
深厚的审美意蕴——于心亮的《贞节坊》赏析
人性悲剧的震撼——徐社文的《母亲》及其他
序言跋语
后记

内容摘要
《竹影横斜》为作者祝德纯多年诗文结集,共分五辑,包括天光云影、如梦烟云、竹影横斜、  闲庭信步、竹园夜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过细心摭拾,虽不是个个颗粒饱满,却也足以酵成一坛好酒。求学、教人、育子、出游、闲居、学术研究、亲朋往来,平淡也罢,激动也罢,艰难也罢,欢喜也罢,感慨也罢,皆浸透着彼时彼刻的真心。此时,人生大半已过,这坛“酒”亦可拿出来,或深夜独酌,或良朋相聚,自醉亦可醉人。

精彩内容
    一、京城访学
    古老与时尚
    从北京西客站出来,坐在的士里,一路和风相送,艳阳相迎,38小时的旅途疲劳,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只觉得好清爽,好惬意!车行并非风驰电掣,却也如乘奔御风。走过长安街、建国门大街,直奔东四环,时而扬上高架桥顶层,时而直奔立交桥底部,腾云驾雾一般。车窗两边,天安门、大会堂、博物馆、交通部大楼……扑面而来,又疾驰而过。相违十多年,宛如隔世。楼高了,路宽了,景美了,更气派了。不变的是北京的气氛,典雅、庄重、和谐,那是中华民族的形与神。
    下午两点,在*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小报告厅听了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孟繁华教授的一番精彩言论,谈“传媒与文化的时尚化”,话题时尚,谈锋时尚,形式也时尚,真让人耳目一新。从“媒体霸权主义”“审美普泛化”到“文化时尚化忧患思考”,在轻松、诙谐、幽默中暗示了许多沉重的话题:文学时尚化批判、传媒霸权、传媒世俗化、平面传媒、影像传媒、与网络传媒的互构与冲击、发展与走向等,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东西勾连,古今融合,真可谓大家。
    2003年4月7日
    学人、学府,京味十足
    *国社会科学院,十五层大楼,沉稳地矗立在*宽阔的建国门内大街旁边,直让人望而生畏惧之意,望而生景仰之心。这是集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国社科界*神圣的学术殿堂。
    七楼,*国文学研究所之所在。泱泱大庠,“庭院”深深。曲曲折折,五十多块门牌,让你难以不晕头转向。各学科办公室、教室,宽敞气派,设施现代。典藏室、资料室、图书室,书香满屋,是摸得着的高山,是看得见的大海。成果展室里,直令人高山仰止。而与大师们的交谈,更让你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这里是一片**,是学问的**、思想的**!追师问祖,溯源寻流,你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涛翻浪卷,峰峦迭起,郑振铎、何其芳……一代又一代学界泰斗在这里演绎壮美人生,一拨又一拨精英、学子在这里开山筑路、破浪启航……
    当《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编辑部招牌赫然在目,并身处其中时,往日那种不可企及、只可神追的虚幻感、遥远感悄然远去。抚摸着刚出版的《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只觉得好亲切,好清香!
    真庆幸自己能有机会踏进这座高楼,见证这里的一切。虽然遗憾自己早出生了十年、二十年,但我还是庆幸!虽然我无法在这短短三个月的访学时间内追踪什么,成就什么,但我至少能真切地感受学术、学问,走近大师,走近权威,做一次近距离的观照。爬到这学术殿堂的顶层往远处看、往下面看,与站在底层往高处看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约在当代文学室见到了杨匡汉先生。杨先生精力充沛,神思敏锐,只是没有多少闲谈。虽不至于让人拘谨,却也叫人不敢放肆。他见面就送了我几本书,有他自己的,也有别人的。还给了我一些有关的研究资料。杨先生在当代文学界名气很大,是著名学者,著述颇丰;是社科院的博士生导师,又是当代文学所的*门人,是个*常活跃的文学、文化事业活动家。他讲学时,则判若两人。口若悬河,谈锋锐利,既有广博学识,又是前沿先锋,一派引领学术潮流的大家气象。
    下午,去了鼓楼西大街的*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人说,在北京城里随便转一转,遇着的都是“国”字号、“中华”牌,确实是名不虚传。在这古老的鼓楼后面,在这深深的小巷子里,就藏着一个一流的精神产品制造厂。我是特意去拜访我的责任编辑李尔柔老师的,我们在她的办公室里见面。李老师正当壮年,是一位典型的京城女性,有着北方女子高大的身材,让我这样的南方“小女子”自惭形秽。她有京城女性特有的豪放,性格爽朗大方,一切都写在友善的脸上。见面就问:“住哪儿?”“吃过没有?”很是关切,然后就聊书、聊出版、聊儿子……聊得很投机。谈吐之间,儒雅得体,很有磁力。知识女性特有的那种气质与涵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这京城的学府呵,京味十足!这京城的学人呵,也京味十足!
    2003年4月8日
    P3-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