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太平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1.59
4.5折
¥
25.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房龙 著 尹丹 等 译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89533
出版时间2014-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5.8元
货号1200853847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荷兰裔美国人,历史学博士,著名学者,出色的通俗作家,文化普及的大师级人物。他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屡经漂泊,同时苦练写作。他一生笔耕不辍,勤奋著述,独立完成了40余部著作。代表作有《宽容》《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他多才多艺,精通10种语言,拉小提琴也是把好手,还善于绘画,为自己的许多著作亲绘插图。
其作品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知识广博而不乏真知灼见,文字深入浅出、通俗优美、轻松风趣而叉发人深省,贯穿着理性、宽容和进步的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目录
第一章 巴拿马运河
第二章 达连的古代遗迹
第三章 白人到来之前的太平洋
第四章 散落于太平洋中心的岛屿
第五章 波利尼西亚人发现太平洋的历史
第六章 白人来到了太平洋
第七章 寻找神秘的澳大利亚大陆
第八章 地图上出现了澳大利亚
第九章 荷兰人最后一次在太平洋探险
第十章 太平洋最后的发现者
内容摘要
本书讲述了人类探索与发现太平洋的过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的总面积。房龙以简洁轻松的笔调、丰厚的人文知识底蕴,以全新的视角再现了人类探索和发现太平洋的历程,将数百年来航海家的丰功伟绩娓娓道来,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经历那一段历史,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发现秘密的乐趣,欣赏绮丽的异国情调。
主编推荐
一位百科全书式人文大师房龙,重温人类探险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时刻,再现人类探索和发现太平洋的历程,细数几百年来航海家的丰功伟绩!
《发现太平洋》介绍了太平洋地区的地理风貌、风情文化以及探险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巴拿马运河、达连的古代遗迹、史前太平洋、太平洋的中心岛屿、太平洋的早期发现、第二闪发现太平洋、寻找未知的南方大陆、澳大利亚出现在地图上、最后一位荷兰探险家等。
精彩内容
第一章巴拿马运河
人生中的许多不同寻常的经历往往并不是想象中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事实上却是非常简单而又平淡的。
我在幼年的时候,就听到过一些巴拿马运河的情况。在19世纪50年代初期,我的一个舅公迁居巴西。在那里,经历了黄热病的肆虐和大革命的骚扰之后,他不但毫发无损地幸存了下来,而且还积攒了一大笔财产。
他们全家在我六七岁那年回到了荷兰。我那几个奇怪的黑发黑眼睛的表妹很快就在这个荷兰的小镇上引起了阵阵骚动,成为小镇居民驻足观看的对象。但没过多长时间,她们就因为忍受不了这种“特殊的待遇”而躲到了巴黎和里维埃拉。在那里,她们生活得非常愉快。因为她们有着非常丰富的拉丁品位,当地的环境也比荷兰小镇更适合自己。在小镇上,那些表兄弟们斯巴达式的简朴生活和喜欢炫耀富有和魅力的漂亮女孩的性格格格不入。
我能推测出来,众姐妹寄居法国的那段时间并不是事事都顺水顺风,必定会有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事实上,她们曾经受到过一次莫大的侮辱,这种侮辱成为每个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乌云。
几个姐妹都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结成长辫能够垂到脚底的长发,她们也一向以此为傲。但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她们坐上了去往枫丹白露①的公交车。车内人头攒动,十分拥挤。众姐妹被乘客们推推搡搡。等走下车的时候,她们发现辫子竟然不翼而飞!大白天遇鬼了,真晦气!
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女孩子的头发被偷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因为当时的女性之中比较流行戴假发髻,而那些被偷来的头发则成为制作这项工艺的主要材料来源之一。由于假发髻经常要戴在一种由加工布料制作而成的小帽的帽檐下,因此,这种原本50多年无人问津的小帽也就变成了抢手货。做这种发髻需要大量的假发,但假发的存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一种以偷盗长发为生的职业就应运而生了。偷辫子的人不仅出没在巴黎街头,还会经常现身于其他各大城市。因此,那些留着长辫子的巴西人就在劫难逃,成为可怜的牺牲品。她们精心护理了20多年的长发,被那些锋利而又罪恶的剪刀“咔嚓”一声给毁掉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件事竟然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名叫法兰西的民族。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里,我亲眼见到了埃菲尔铁塔。这个建筑看起来像是墨水瓶,又像手表饰物,还像镇纸,埃菲尔铁塔加深了我对法兰西这个国家的认识。最后,我那些慷慨的表叔表婶们送给我的几套印第安民族服装,则来自干法罗-比尔举办的“国际大博览会”。这些东西,让我成为狂热的亲法兰西少年。可惜,当时我只有7岁,要想证明我非常喜欢法国文明这种情感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典雅高贵的法国语言。我被“你有”、“我有”这些艰难地发音给折磨得头疼欲裂。和我的母语荷兰语相比较而言,法语要复杂得多,常常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大家都知道,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出版的《大教义问答录》就是用法语写成的。
不久之后,我就能够轻松自如地运用这种苦涩的语言了。书店里每一个星期都要给家里送上一个文件夹,我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从中找到巴黎的《画报》,还可以把那些极具魅力、让人着迷的图片之下的介绍文字给翻译出来。从这些书画之中,我了解到很多费迪南德?雷塞布先生的事迹。他在成功开凿了苏伊士运河之后,准备再接再厉,在巴拿马地区开凿一条新的运河。只可惜,他的计划还没有付诸行动就夭折了――法国政府把他投进了神秘的监狱。
我们明白,儿时的记忆就像花园中的杂草那样顽固而又有耐性。你可以铲掉、烧毁、毒死那些杂草,但却不能使之彻底消失。过不了几天,你就会看到,它们又在原地出现了,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因此,50多年过去了,我的脑海中依然有着巴拿马的景象,那里有着高耸入云的山峦、似乎永远都走不到边的密林,生活在这个地域的动物是野蛮的原住民和凶残的鳄鱼。
或许是这个缘故,当一个服务生在一个不恰当的时刻敲响我的房门,然后告诉我说:“先生,接下来我们就要到达克里斯托瓦尔了。”我就会迅速地披上长衣、穿上凉鞋,来到甲板上。接着,我就会因为迷惑不解而自言自语:“老天,船长是不是走错路了,把我们带到了荷兰湾?”因为映入眼帘的风景和我故乡的海岸一样美不胜收,我的感觉进入运河就好比是来到了马斯河或斯凯尔特河河口。
当然,船再走近一些,我就能够看出两者的不同了。克里斯托瓦尔的地势并不是十分平坦,上面偶尔会出现一些低矮的小山岗。至于景色,就和荷兰十分相似了。假如我乘坐的这艘船不是在鹿特丹而是在这里上岸的话,我一点也不会觉得奇怪。虚怀若谷的美国政府非常慷慨地将这座城市以伟大的意大利发现者的名字命名。在当时,他正在计划着在运河的北部建立一个属于美国的河港,以此来避免从19世纪中期以后就成为举世闻名的文艺海港科隆产生直接的联系。
科隆的繁华已成过往云烟,旧址上并没有留下多少东西。威廉?阿思平沃尔建造了一条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将重点设在这里。因此,在全球掀起建造铁路大潮的时期,科隆这个城市也跟着阿思平沃尔一起名扬世界各地。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