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节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08
2.7折
¥
18.5
全新
库存59件
作者季诚迁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14226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8.5元
货号1200340713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
节日
蒙古族的“那达慕”
蒙古族的“马奶节”和
祭敖包
满族的“颁金节”和锡伯族
的“西迁节”
朝鲜族等民族的“敬老节”
锡伯、鄂伦春、达斡尔、
鄂温克等民族的
“抹黑节”
鄂温克族的“米阔鲁节”和
鄂伦春族的“古伦木
沓节”
第二章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节日
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
天山南北的“诺鲁孜节”
西北民族的“花儿会”
塔吉克族的“引水节”
“播种节”和塔塔尔族的
“撒班节”
柯尔克孜族“马奶节”和
裕固族的“剪马鬃节”
塔吉克等少数民族的灯节
土族的“纳顿节”
第三章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
节日(一)
青藏高原的庆丰收节日
藏族的“雪顿节”和“热贡
六月会”
羌族的“瓦尔俄足节”和
藏族的“女儿节”
苗族、佤族、壮族等少数民族
的“祭鼓节”
湘黔桂山地的“四月八”
苗、侗、布依、彝、壮等
少数民族的“敬牛节”
与“斗牛节”
苗族的“姊妹节”、侗族的
“萨玛节”和布依族的
“查白歌节”
水族的“端节”和仡佬族的
“毛龙节”
第四章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
节日(二)
云贵高原的“火把节”
西南少数民族的“吃新节”
西双版纳的“泼水节”
茶马古道的交易节日
白、彝、怒等少数民族的
“鲜花节”
哈尼族的“苦扎扎”与
“扎勒特”
白族的“绕三灵”和景颇族的
“目瑙纵歌”
傈僳族的“刀杆节”与独龙族
的“卡雀哇”
阿昌族的“耍白象”与布朗、
德昂族的关门与开门节
第五章 中南及东南地区少数民
族节日
南方民族的“三月三”
各民族的赛歌节
壮族的“蚂甥节”、仫佬族的
“依饭节”和毛南族的
“分龙节”
瑶族的“盘王节”与
“达努节”
土家族的“赶年”与京族的
“镇海大王节”
黎族“军坡节”与仫佬族
“走坡节”
高山族的“丰年祭”与
“系列鱼祭”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
《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书中汇集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传统节日。通过本书,你将会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少数民族节日》作者是季诚迁。
精彩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的蒙古族牧民过的一个节日叫“马奶节”,每年八月底举行,为期一天。这是人们为祝健康、幸福、吉祥而过的盛大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主要食用奶制品,如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并要宰羊宰牛,炸果子,煮手抓肉。节日前一天,把奶桶挤满,发酵,酿成奶酪,一大早牧民们或骑马或坐“勒勒车”赶往会场。当太阳升起时,该节日的主要活动项目――赛马便开始了。参赛的全是刚年满两岁的小马,它们象征着草原的兴旺、发达,也唤起人们对马奶哺育的感激和敬意。赛马场上,人欢马叫,气氛热烈。骑马技术高超的小伙子,头扎彩绸,腰系五颜六色的彩带,随着发令枪晌,他们催马向前,人们为之呐喊助威,取胜者将得到物质奖励。而后有摔跤、拔河、投掷,以及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
在举行“马奶节”的庆祝会场,正面坐的是长者,建设草原的英雄模范和旗、乡于部及应邀而来的尊贵客人,左右两边是男女牧民、儿童等,过路人也可参加。会上村长向众人敬酒干杯,向受人尊敬的蒙医献礼。有的朗诵为“马奶节”写的诗,有的拉起扎彩绸的马头琴,载歌载舞,节日从早到晚持续整整一天。
祭敖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习俗,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习俗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
古代敖包的建立和祭祀比较简单,由祭师宣布,选择某一座山或丘陵作为敖包的所在地。人们在这个地方用土或石头建成堆子,举行若干仪式后就建成了敖包。以后附近的居民每年都要到这里祭拜,祈祷人畜兴旺。藏传佛教传人蒙古族聚集区后,祭敖包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牧民对敖包的参拜祭典始终不变。
祭敖包的仪式通常在每年农历五月至七月问举行。有的一个旗、一个苏木独祭,也有的几个苏木、几个旗联合祭祀。祭敖包从日出之前开始,仪式隆重、严肃。所有参加者都要围绕敖包沿顺时针方向转三圈,边转边向敖包滴洒鲜奶和酒,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啥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便要举行“那达慕”活动,牧民们无拘无束,自由欢乐地参加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体育活动,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并聚在一起举杯畅饮。
在内蒙古地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也有类似信仰,每个氏族都有敖包,还有全族共同行祭的敖包,也有鄂温克族的敖包会节日。
鄂温克族的敖包会每年一次,一般在农历四月、六月间选择吉日举行。祭敖包时,要宰牛羊等牲畜,作为祭品。节日期间,大家要先在一起赛马,赛马多由中青年男子参加,赛马惊险的动作往往显示出高超的技艺,不断地获得四周各族群众的欢呼喝彩。赛马完毕,喇嘛们就在敖包前焚香燃灯、诵经、致祭。之后,再进行摔跤、歌舞等活动。
鄂温克族人认为,祭敖包就是祭山神、祭龙王,目的是祈祷山神、龙王保佑禳灾避难,风调雨顺,人畜两旺。
内蒙古地区的祭敖包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许多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总能留下一些对本民族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而成为该民族群体最为难忘的记忆。在东北,满族的“颁金节”与锡伯族的“西迁节”就是由该民族无法忘却的历史时刻演变而成的纪念性的节日。
“颁金节”是满族的节日,满语即“颁金扎兰”,“颁金”满语意为“诞生”,“扎兰”意为“喜庆之日”。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三日,后金汗王努尔哈赤的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废除“女真”(又译为诸申)的旧称,正式宣布将族名定为“满洲”。从此,“满洲”作为正式的民族称谓被固定下来并统一使用。在此之前,无论是自称还是他称,皆通行为“女真(诸申)”。“满洲”(满语意为“吉祥”)名称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古老民族具有了新的发展契机。事实上也是如此。未久,满族作为新民族再度(女真人曾建立中原金王朝)入主中原,建立了延续二百六十余年、幅员远比明朝辽阔的大清王朝,并确定了中国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
满族人民在每年农历十月十三这天,纷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许多满族同胞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装,跳起民间传统舞蹈,唱起民间歌曲,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同时,还准备奶茶、萨其玛、打糕、金丝糕等食品,供大家品尝。许多满族作家、书法家、画家、艺术家、摄影家为大家写诗作画,表演精湛的技艺,使庆祝活动十分热烈而有趣。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而与满族祖先有关的另一个节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俗称“迁徙节”、“农历四月十八节”等,是锡伯族的传统盛大节日,锡伯语叫“杜因拜扎坤节”。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