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0.31 6.1折 5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忠孝,陈平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7002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1201599586

上书时间2024-11-2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3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2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20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30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40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50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59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68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77
结语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86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91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96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03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8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14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0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25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30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38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5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57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69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89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7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223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24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252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265
第四编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277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87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0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311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324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334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343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351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364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370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377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387

内容摘要
本书以教育部统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为蓝本编写而成。本书按课程门类分为四编,各编的章节顺序与每门课程教材章节一致,各章内容设计包括“课程简介”“学习要点”“内容阐释”“学习拓展”“思考练习”“参考答案”等,依据课程性质选择不同模块组合安排各章具体内容,以求达到在忠实于教材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重点,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精彩内容
    靠前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本课程以实现高等院校立德树人培养任务,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优选教学目标。
    本课程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围绕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法律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教育教学。课程教学以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为切入点,依次按思想、道德、法治三个模块展开。靠前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构成思想教育模块,侧重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的教育,主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人生观问题,其是本课程的重点;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质”构成道德教育模块,着重于道德观和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品质、不断增强自我道德修养意识;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构成法治教育模块,属于培养基本法律素质和精神的法治观教育,主要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宪法,领会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与要求。课程以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为落脚点,希望引导大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与思考、修养与实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陶冶高尚的人生情操,提升道德素质修养,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2013年5月在同各界很好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本章要点】
    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和法律
    思想道德从狭义上讲,指的是道德;从广义上讲,是指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观念等上层建筑,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法律,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思想道德与法律同属上层建筑,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2.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掌握推荐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和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障人们合法地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它们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范畴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社会的大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内容阐释】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一个阶段的生活构成人生不同的风景。走进大学,意味着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该怎样度过大学生活,方能既不负春光,又收获满怀?面对大学新生活,我们必须首先思考和做好以下两点。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学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1.增强就业实力
    这是许多学生与家长选择上大学的主要动机,也是很现实和很直接的动机。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上大学,接受较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顺利完成学业之后将会获得毕业文凭。一张大学文凭所包含的、为社会认可的知识和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与范围内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我们初次就业时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学历不同,初次就业的工作层次、工资层次是不同的,学历高的人平均工资高于学历低的人。
    2.完善自身素质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源于大学学习与校园生活的独特性,它能在相当程度上完善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满足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首先,大学的学习内容既有涉及面较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特色鲜明的专业学科知识,还有实验实习环节的操作练习;大学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全面性、创新性和探究性,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创新创造、协调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训练大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其次,大学阶段远离家庭的集体生活,能够极大地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各异的同龄人朝夕相处,更能锻炼和培养大学生处理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让大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学会理解关心他人,同时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很后,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善人的个性品质。大学里有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讲座、党团组织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大学生的组织、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开拓大学生的眼界,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大学生的修养。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个性品质的优化,正表现为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今人说:“大学是所美容院。”
    3.提升人生境界
    上大学,使大学生有机会徜徉在人类很好的科学文化知识世界,聆听富有学识和思想的专家、学者、教师的教诲,与思维敏捷、才华横溢、朝气蓬勃的同龄人结交为友。在学习知识及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充实和提升了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世界、精神世界,形成了大学生对生活意义、人生价值的新看法。如果说以往大学生对人生的追求就像“放牛娃”那样单纯而短浅,那么大学生活会使大学生明白,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大学生活还会使大学生意识到,人不仅要为自己而活,更要为家庭和社会尽到责任与义务。
    (二)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身份的转换时间不过2~3个月,可心态的改变与适应却不那么容易。很多学生带着上大学的理想进入大学校园,却很快发现真实的大学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美妙,每日从宿舍到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活动空间,依旧是听课、写作业、自修的学习模式    以致有学生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感到失望和失落、迷茫和无措。怎样转变心态、适应大学生活?
    1.明确大学学习的实质
    大学生活的美好来自每日看似平淡甚至枯燥的学习生活。学习是我们自觉地获取知识并熟练专业技能的过程,更是伴随内在充实、精神丰富的修炼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获得知识、技巧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自我超越,后者是大学生活给人很为美好的感受之处。学习是一个过程,收获与超越源自过程中的点滴积累,积累意味着既有每、每一个学习环节中的辛苦付出,也有每、每一个学习环节中进步的喜悦。学习犹如登山,没有攀登的过程就无法领略峰顶的美景,无法领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但攀登过程中的苦乐、沿途看到的景色,也是登临险峰体验的重要组成。
    2.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尽快掌握大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大学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会学习的过程。大学学习内容广博,涉及众多学科,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通常搞好学习需要我们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做好准备,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定期总结,归纳要点。另外,要养成多看辅助教材、多做相关练习、多和同学交流、多向教师质疑的学习习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良好的学习方法首先建立在我们树立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其次需要我们具有不怕吃苦、不怕挫折的顽强意志,很后还需要我们善于动脑、善于总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得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二、确立全面发展的成才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选择和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不虚度宝贵时光的必要前提。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优选目标追求。
    (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智体美是人的基本素质构成,其中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在人才培养和选拔过程中,品德与才智的关系问题历来备受关注。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德才两者的关系曾有精辟的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
    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德之所以普遍受到推崇是因为“德”作为个人的思想品德和法治修养,犹如人的大脑,“才”作为个人的学识才干技能,犹如人的四肢,大脑指挥人的行为,决定人的行动方向。上大学,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增长个人的才干固然重要,可是才干如何施展?为谁施展?离不开德行把握方向。人们常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重视并加强思想道德、法治观念的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以才资德、以德率才更为重要。
    修业必先修德。2014年五四青年节,同志在与北京大学师生的座谈会上,对当代大学生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强调“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靠前位的是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正是指导我们确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成才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