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 台湾消费文献综述海峡两岸一衣带水,同根同源。台湾在慈善、投资、旅游等诸多方面对中国大陆颇有贡献,反之亦然。2011年12月30日起,台湾当局宣布具备某些条件的中国大陆企业可以在台湾媒体上投放广告,这意味着两岸经济融合度进一步加大。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台湾文化显示出与福建文化不同的特点。1981年,台湾人均GNP达2669美元,接近发达国家人均3000美元标准,而中国大陆在2008年才达到这个标准,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概近30年。谢瑞巧、黄家骅:《闽台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载《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年第3期。台湾与祖国的亲缘关系*直接体现为台湾与福建的关系,中原文化*初经由福建本土化发展再传入台湾,闽台被视为共同文化区。因此,比较研究闽台消费者行为的异同,有利于闽台经济互为补充、互为交流、共同发展。一、国外研究在ProQuest高级检索里键入“Taiwan”+“consumer”和“Taiwan”+“consumption”题名进行查找,得到46篇相关文献,删除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遴选出与台湾消费有关的文献,得到43篇论文。检索时间:2013年1月1日。*早的文献是麦尼尔、詹姆斯?犹、维斯瓦那滕?维斯和叶强华三位学者(1993)在《亚太市场与物流》期刊上发表的“香港、新西兰、台湾和美国儿童消费者社会化跨文化研究”一文,他们比较研究香港地区、新西兰、台湾地区与美国四个国家和地区儿童消费行为社会化过程的异同,结果发现,亚太地区儿童在小学时就被纳入消费的社会化过程,到中学和大学,他们同时开始实践消费行为;美国儿童被纳入消费的社会化过程相对较晚。Mc Neal, James U&Viswanathan, Vish R&Yeh, Chyon-Hwa“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Childrens Consumer Socialization in Hong Kong, New Zealand,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1993,5(3):56在对43篇国外文献进行判断后,可以大致把国外文献分成三类:**类是以台湾消费为主体的研究,第二类是综合性的比较研究,第三类是针对某个品类或某个行业的比较研究。(一)以台湾消费为主体的研究43篇文章中有37篇是以台湾消费为主体的研究,杨万奇(2010)在《人力资源和成年学习》期刊上发表的“消费行为在节庆旅游中的研究——以台湾咖啡节为例”一文,他选择台湾咖啡节上的335个样本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体验营销对旅游满意度持正向影响,旅游满意度对忠诚度持正向影响,而体验营销对忠诚度没有正向影响。Yang,Wan-Chi“The Study of Consumer Behavior in Event Tourism - A Case of the Taiwan Coffee Festival”,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and Adult Learning,2010,6(2):119-126刘潘腾、阵玖辉和常奇军(2009)三位学者在《商业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台湾消费生活成本研究:加法价格指数公式的运用”一文,他们根据托氏加法价格指数公式,信托成本从1991年到2006年间上升了2993%,平均每年增长176%,而拉氏指数对台湾生前信托成本估计过高,平均每年多了01%。Lieu,Pang-Tien&Chen,Jui-Hui&Chang,Chih-jung“Study on Taiwan Consumers Cost of Living: An Application of the Additive Trnqvist Price Index Formul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2009,14(1):65-81陈梅芳(2011)在《英国食品》期刊上发表“台湾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决定性因素:性别差距在食品选择动机中的作用”一文,他通过522份问卷调查发现,情绪、感性诉求、价格、熟悉度是影响台湾消费者选择转基因产品的积极因素,但是转基因产品在自然特点上受到消费者的抵制;与男性相比,女性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健康与否的判断更加负面。Mei-Fang,Chen“The Gender Gap in Food Choice Motives as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s Attitudes toward GM Foods in Taiwan”,British Food Journal,2011,113(6):697-709(二)综合类的比较研究43篇文章中有3篇是综合类的比较研究,如上述麦尼尔、詹姆斯?犹、维斯瓦那滕?维斯和叶强华三位学者(1993)对香港地区以及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消费行为社会化过程的比较研究。Mc Neal, James U&Viswanathan, Vish R&Yeh, Chyon-Hwa“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Childrens Consumer Socialization in Hong Kong, New Zealand,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1993,5(3):56利?拉?弗利和李维纳两位学者(2002)在《国际消费市场营销》期刊上发表的“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和美国消费者广告态度比较研究”一文,他们比较研究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和美国消费者对广告的不同态度。Carrie La Ferle & Wei-Na, Lee“Attitudes toward Advertis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sumers in China, Taiwan,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2002,15(2):5-23此外,常李勤和黄春澄两位学者(2005)在《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台湾和大陆消费者行为差异研究”一文,他们综述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海峡两岸消费行为既同宗同源,又因50年的隔阂呈现出不同的消费形态。Lieh-Ching Chang&Chun-Cheng Huang“A Study of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sumer Behavior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The Business Review,2005,4(1):131(三)针对某个品类或某个行业的比较研究43篇文章中有3篇是针对某个品类或某个行业的比较研究,储国明和单春两位学者(2008)在《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台湾、香港和上海日用商品消费者行为跨文化研究”一文,他们比较研究台湾、香港和上海在超市里消费行为的异同,结果发现,台湾消费者注重牌子、包装、标签和功效,香港消费者注重充足的供应和现场展示,上海消费者注重产品多样性和超市氛围。Kuo-Ming Chu&Hui-Chun Chan “Cross-cultural Consumer Behavior of General Merchandise for Taiwan, Hong Kong, and Shanghai”,The Business Review,2008,11(1):224杨勤筹(2002)在《亚洲质量》期刊上发表“大陆和台湾消费者行为比较研究”一文,他比较研究中国大陆和台湾消费者对百货商店看法的异同,结果发现,中国大陆和台湾都重视货真价实和服务良好,大陆更看重设计、展示和楼层使用,台湾更看重质量性能和停车的便利性。Ching-Chow Yang“A Comparison of Consumer &n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