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4.63
6.2折
¥
8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王标,孙自强 著 著作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2467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1482894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标,男,湖南衡阳人,教育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本科、硕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西南大学,主要从事基础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在《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3本,参与著作、教材编写7本,合著2本;主持省级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项目5项;作为成员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3项。
孙自强,男,湖北通山人,海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在《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编和参与著作、教材编写5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8项,先后荣获省级、学校教学科研奖励6项。
目录
导言
第一章绪论
一、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一)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薄弱环节
(二)三级课程实施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
(三)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多年来关注不够
二、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值得关注的问题与研究价值
(一)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三级课程实施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国内外三级课程研究动态
一、国内外的农村义务教育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研究动态
(二)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研究动态
(三)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动态
二、农村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研究动态
(一)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同研究现状
(二)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现状与问题研究动态
(三)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对策研究现状
三、农村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相关研究动态
(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认同程度有关研究现状
(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研究现状
(三)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问题与建议研究现状
四、国内外有关三级课程及其实施的研究现状动态
(一)有关国家课程及其实施的研究动态
(二)有关地方课程及其实施的研究动态
(三)有关校本课程及其实施的研究动态
(四)有关三级课程整体及其实施的研究动态
第三章三级课程实施研究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方法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三级课程实施的相关政策
(二)课程实施理论
(三)课程政策理论
二、核心概念界定——三级课程
(一)作为课程政策的三级课程
(二)作为课程管理体制的三级课程
(三)作为课程体系的三级课程
三、关注对象及采用的研究方法
(一)关注的对象
(二)采用的研究方法
四、本书基本框架与调查设计
(一)本书基本框架
(二)调查设计
五、三级课程实施研究信度、效度与伦理
(一)信度
(二)效度
(三)伦理
第四章农村义务教育三级课程实施情况与主要问题
一、调查概况
(一)调研时间进度
(二)调研样本容量
(三)接受调研教师基本信息
二、义务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现状
(一)半数以上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等的理解与认同程度较高
(二)各省三级课程体系基本建立
(三)国家课程基本开齐开足
(四)多数省份重视地方课程,开发了类型多样的地方课程
(五)教师对校本课程价值认识充分,部分学校开发了较为多样的校本课程
三、义务教育三级课程有效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多数省份三级课程结构比例不达标,轻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施
(二)课程管理问题较多,教材选用多样化参差不齐
(三)课程资源匮乏,尤其是教师资源不足
(四)多数教与学的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
(五)评价成为农村义务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的瓶颈
第五章农村高中三级课程实施情况与主要问题
一、调查概况
(一)调研时间进度
(二)调研样本容量
(三)接受调研教师基本信息
二、高中三级课程实施基本情况
(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等了解与认可程度均较高
(二)教师认为三级课程符合教育发展需求,但有效实施仍需努力
(三)国家课程虽全面落实,但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不好
(四)地方课程大多未开设,校本课程稳步推进
三、高中三级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存在重国家课程,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倾向,地方课程大多没有开设
(二)课程科目和内容多,任务难完成,有的高考科目课时超200%
(三)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缺乏相应的师资和设施
(四)高考方案迟迟未出台导致教师不知所措
(五)数学等教材存在初高中不衔接及学科之间不衔接等问题
第六章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硬件与软件资源保障情况
一、基本办学条件状况:各地差异大,有的地方仍有危房存在
(一)高中办学条件
(二)农村初中办学条件
(三)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四)小结
二、经费投入状况:虽逐年增长,但仍较缺乏
(一)高中教育经费收支情况
(二)农村初中教育经费收支情况
(三)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收支情况
(四)小结
三、教师队伍现状:总体情况较好,但存在异样状况
(一)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不少地方有老化趋势
(二)教师队伍学历基本达标
(三)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
(四)教师培训全面铺开但力度尚需加强
第七章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有效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的制度因素
(一)教育法规制度
(二)教育组织制度
(三)教育运行机制
(四)保障机制
二、影响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的非制度因素
(一)教育信念
(二)非权力影响力
(三)人际关系
三、小结
第八章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典型案例与经验
一、典型案例
(一)重庆市綦江县“区域整体推进农村课程改革”
(二)云南省依托“三生教育”全面推动地方课程实施
(三)广西柳江县“三三式”校本教研推动课程改革
(四)四川省中和中学以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促进学校发展
(五)贵州省六堡畲族女子学校将民族民间文化引入学校
二、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的基本经验
(一)各地政府重视课程改革,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实施
(二)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整合教育资源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四)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丰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
(五)积极倡导教学方式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通过教育科研,深化课程改革
第九章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
一、加强课程管理,保证三级课程有效运行
(一)建立健全三级课程实施组织,加强监管
(二)树立三级课程实施校长第一责任人意识
(三)切实有效地推行课程教材多样化
二、精简国家课程科目,有效整合三级课程
(一)精简国家课程科目
(二)三级课程有效统整,走向学校课程
三、努力开发和建设配套的课程资源
(一)加强农村地区本身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二)加快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课程资源
四、加强师资队伍及其支撑体系建设
(一)转变教师课程观念,有针对性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二)多渠道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
五、探索和改革与新课程改革标准匹配的评价体系
(一)摒弃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观念
(二)切实建立和完善发展性评价体系
第十章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2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3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状况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4部分访谈纪要
附录5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6县级学生情况统计表
附录7县级基础教育经费收支情况统计表
附录8县级教师队伍基本信息表
后记
内容摘要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研究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关注西南地区云、贵、川、渝、桂五省(市、区)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的现状与问题,包括三级课程实施、办学条件与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问题,总结农村地区实施三级课程典型经验,并提出进一步有效推进三级课程实施的建议,尤其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精彩内容
**章 绪 论
2001年秋季,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程改革)正式进入实验阶段,时至今日,这场改革已经经历了10余年时间的锤炼,改革之初的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似乎都已经深入人心,课程改革似乎进入了纵深发展的阶段。2011年末,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各门学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删除了各学科课程标准后面的“实验”二字,这似乎预示着“实验”已经告一段落。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但至今还未颁布修订稿。回顾10余年的基础课程改革实验,给人印象*深的是: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全人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管理的新模式——实施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此外还有诸如评价制度的改革等。这些新的变化实施效果如何,尤其是三级课程的实施,目前还没有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研究,在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发展的阶段,有必要对三级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审视,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全人发展服务。
一、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访谈资料。这是与贵州省一所农村学校校长的对话实录节选:
与校长的对话(节选)①
研究者(以下简称B):请问贵校在落实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的国家课程时,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
校长(以下简称C):总的来说,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基本落实了国家新课程方案所设置的一些课程,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落实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B:您能具体说说存在哪些问题吗?
C:问题首先表现在农村的师资力量不足。新增设的一些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科学课程都没有专门的教师,只能由其他教师兼任;传统的音乐课、美术课基本上也没有专业教师;体育教师的数量也很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是新课程改革的有些内容不符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品德与社会中的一些案例,涉及柏油马路、红绿灯等一些城市生活的内容,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教师教学时学生更多的是一种茫然。而且由于这种城乡内容的脱节或对比容易对农村孩子造成心理影响:向往城市,逃离农村,存在离农教育倾向。第三个问题我觉得是当前学校安全责任负担太重,当然我不是想推卸学校的责任。安全稳定压倒一切这是对的,但是过分强调就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比如,我们很多的活动课程由于考虑安全因素而取消,体育课有些存在安全问题的项目不开设。教师们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心理定势:为了避免安全事故,那么就尽量减少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曾经我们有一门课程是劳技课,安排学生到校园里锄草,结果一个学生不小心把锄头扔到了另一个同学的额头上,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知道以后都**生气,说学校对安全教育不重视。从这以后我们的劳动课程就很少安排实践活动。我想这很容易导致我们的学生将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B:您刚才指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我都记下了。
C:我说的不一定科学,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B:谢谢!我还想问您一下,按照国家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学校还应开设一定比例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咱们学校开设了哪些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呢?
C:是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开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我们学校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开设了《农村实用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学校主要开设了《兰花种植》。
B:为什么会考虑开设《兰花种植》呢?
C:这主要是我们的一位语文教师对于兰花种植也有研究,所以他就开了这样一门课程,他过两年就退休了,我们还在思考以后这门课怎么办?是不是会被取消呢!(笑)其实我们还可以开设其他课程,我们这里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文化等都很有特色,可以考虑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学校课程。
B:是这样一个情况啊。从总体上来看,您觉得学校在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
C:我觉得问题还是蛮多的。首先就是教师的问题,没有专门的教师来承担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是如此。其次像地方课程《农村实用技术》本身是需要实践的,但是我们只能在教室里“纸上谈兵”。(笑)还有就是由于这些课程都不需要考试,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很重视,甚至有人认为学这些是浪费时间。这些使得学校在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时很难落实到位。
B:针对这些问题,您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C:好的建议啊?我暂时也没想好,我总觉得这个评价制度改革很重要。还有我觉得新课程改革说是三级课程,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各占一定的比例,但实际上国家课程和上级部门要求开设的课程已经占满了课表,甚至排不开,学校自己想开设一些课程都没法进课表。有时候我们的教务主任开玩笑说,要是上级领导能把我们的课表排好发给我们该多好啊!
上述谈话持续了2个多小时,由于事先没有特意的安排,也没有把访谈提纲提供给他,很多信息都是现场的即兴组织,这可以从中看出一位农村校长对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真实想法,有些或许能够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校长的话语中展示了学校三级课程实施的基本样貌,也透露了他的一些担忧,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应该是每一个教育研究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目前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数量为674149546人,占总人口的50.32%,“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乡村人口中95.1%为农业户籍”②。从这个比例来看,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口相对数量依然庞大,因此他们的教育问题依然是重中之重。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一直也是重点。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政府白皮书中指出西南和西北是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两个区域,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住着全国近70%的少数民族人口。因此,关注基础教育发展也是研究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总之,选择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作为研究主题,并以西南地区为样本,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薄弱环节
前面已经谈到农村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关注的重点,因为我国大量的人口依然居住在农村,国家“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③。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农村幅员辽阔,适龄学生人数较多,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国家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检查组2007年的报告显示,农村教育依然薄弱,突出问题表现在“大班上课、宿舍简陋、贫困生补贴低,农村学校等待经费保障”“农村教师工资低、编制少、年龄偏大”和“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待重视”④。其实问题不止这些,从近年来研究者的关注重点来看,农村学校布局与调整、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都是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学校教育内容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问题。由于我国农村教育的基础薄弱,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农村教育依然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薄弱环节。
(二)三级课程实施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
新课程改革似乎给农村带来了许多生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级课程,给予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权,以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教育多元化、民主化发展的体现,是我国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初,许多研究者谈到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时,都会以三级课程的实施为例,这无疑是一个亮点,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课程改革中首次提到且付诸实施。在一片欢呼中,三级课程蹒跚学步,踟蹰前行,因为这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可供直接借鉴的模式。从各地实施的情况来看,有些地方在三级课程实施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云南省教育主管部门就狠抓地方课程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方课程体系,其“生命 生存 生活”课程(简称“三生教育”)在全省范围内作为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开设,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贵州省开设了“民族文化进课堂”和“农村实用技术”等地方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四川省泸县一所学校全体教师都在探索如何很好地整合三级课程,使学校课程变得更有效 这样积极实施三级课程的案例**多,各地、各学校课程实施的特色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三级课程实施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研究者认为“国家层面对教材编写把关不严;地方层面出现教材‘编写热’;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没有明显改观”⑤,导致国家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沦落为编写教材,学校课程紧紧围绕考试科目等不良现象。这就违背了三级课程实施本身的价值追求,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三级课程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始作为亮点出现,而今它也成了新课程改革实施向纵深发展的难点问题。
(三)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多年来关注不够
本书的调查主要以西南地区为样本,书中所指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云、贵、川、渝、桂),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西南地区中的西藏。这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2.9%,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7.6%(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占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均占全国较大比例,对国家整体发展来说具有重要影响,在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在这一地区居住人口民族众多,如苗族、白族、傣族、水族、土家族、彝族等,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区域之一,多民族共同生活,文化差异较为显著,其他各方面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教育发展呈现多样形态,民族地区的新课程改革实施更是举步维艰。有研究成果认为,民族地区的新课程改革实施存在 “对综合课程的误解或不了解;课程资源不足;教科书不能满足不同学校的需要”⑥等问题。这些固然是问题,换个角度却是优势,新课程改革实施三级课程,学校具有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多民族共同生活与发展的西南地区学校由于自身与生俱来的特点和文化独特性,更能通过课程特色来展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特色,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落后于其他地区,虽然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强势支持下有许多进步,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显著差距,教育发展水平的迅速提升还需要一个过程。基于地域广、人口多、民族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等特点与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关注这一区域的新课程改革之三级课程的实施状况更显必要,以此区域为样本也更具代表性。
二、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值得关注的问题与研究价值
确定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作为研究的主题,其关注和切入的视角还**之多,比如,从宏观角度来看,可以从课程的适切性角度来研究,也可以从课程实施的层次和水平入手;从微观角度来看,可以选择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或者以个案的方式研究一所学校如何进行课程实施,做质的研究 这些都未尝不可。考虑研究者自身掌握的研究资料及研究兴趣,三级课程实施值得关注的问题及重要意义如下。
(一)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书从宏观视角关注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的实施问题。根据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新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是一个创新,但是其落实情况如何,不得而知,这必须通过广泛的调查来获取详情,以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或改进的对策。具体来说,关注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影响农村基础教育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