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思勉讲三国史(精)/大师讲堂学术经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吕思勉讲三国史(精)/大师讲堂学术经典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11 3.9折 7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思勉著

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067114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9.8元

货号31243986

上书时间2024-10-2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年)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曾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张用新方法整理国故。著有《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中国制度史》等。

目录
后汉乱源与三国始末
何进之败
董卓之乱
李傕郭汜之乱
东诸侯相攻
边章、韩遂
张纯之叛
袁曹成败
曹操平定北方(上)
曹操平定北方(下)
曹操平关陇汉中
关羽欲杀曹公
曹嵩之死
论魏武帝
魏氏衰乱
魏平辽东
司马氏专魏政
马钧
君与王之别
刘备入蜀
刘备取汉中
诸葛亮伐魏
诸葛亮南征考
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李邈
姜维不速救成都
蜀魏之亡
孙策欲袭许
孙氏据江东
孙吴盛衰
孙吴之亡
三国之校事
三国时四裔情形
山越

内容摘要
 作者以渊博的历史识见
为基础,列举大量《三国志》、《三国志注》等文献中的证据,对三国有关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爬梳整理,深入辨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仅给读者很多启发,更为后世通俗讲史者树立了典范。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讲求综合研究、融会贯通,同时还吸收了西方的史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和三国文学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和地理环境之间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能完全信从史书记载和文学记载的观点,认为读史要审慎对待各类资料。

主编推荐
一部讲述三国历史的经典之作,好读易懂、简明扼要,论断之有力,条理之通贯,视野之开阔,令人叹绝。

精彩内容
 后汉乱源与三国始末第一节后汉的乱源两汉时代,总算是中国统一强盛的时代;两汉以后,便要暂入于分裂衰弱的命运了。这个分裂衰弱的原因也甚多,追溯起来,第一件便要说到“后汉时代的羌乱”。
后汉时,羌族分布的地方,是很广的。现在专讲后汉时在中国为患的一支,《后汉书·羌传》说: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又与劓女遇于野,遂成夫妇。
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俱亡入三河间。(《注》:“黄河湟水赐支河也。”案赐支就是析支,就是河曲之地,不能另算作一条河。所以注引《续汉书》作“河湟之间”。)诸羌见
。爰剑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为豪。河湟
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爰剑教之田畜,遂见尊信;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羌人谓奴为“无弋”,以爰剑尝为奴隶,故因名云。其后世世为豪。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威,兵临渭首。灭狄?戎,忍季父邛,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氂
牛种,越嵩羌是也(如今四川的西昌县);或为白马种,广汉羌是也(如今四川的广汉市);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如今甘肃的武都县)。忍及弟舞,独留湟中。并多娶妻妇;忍生九子,为九种;舞生十七子,为十
七种。羌之兴盛.从此始矣。
《后汉书》说越巂、广汉、武都诸羌,都是爰剑之后,这句话恐未必十分可信。但因这一段文字,可以证
明两汉时代,为中国患的羌人确是居湟中这一支。湟中是个肥沃的地方,爰剑又是个从中国逃出去的,他的文明程度,总得比塞外的羌人高些,看“教之田畜,遂见
尊信”八个字,就可以明白。
这一支羌人的根据地,是从河湟蔓延向西南,包括青海和黄河上游流域。他们的文明程度颇低,而体格极
其强悍(《后汉书》说他“堪暑耐寒,同之禽兽”);而且好斗。部落分离,不能组织大群;又好自相攻伐,要到一致对外的时候,才“解仇诅盟”;事情一过,就又互相攻伐了;这也是羌人的一
个特色。(这个是因为他所
处的地方,都是山险,没有广大的平原的原故。羌人在历史上,始终不能组织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出大一点的事业,也是为此。)汉朝和羌人的交涉,起于武帝时。那时候,匈奴还据着河西,和羌人所据的湟
中,只隔着一枝祁连山脉;武帝防他互相交通,派兵击破羌人,置个护羌校尉统领他。羌人就弃了湟水,西依西海(青海)盐池(在青海西南)。王莽时,羌人献西海之地,王莽把来置了一个西海郡,莽末内乱,羌人就乘此侵入中国。后汉时羌人一
支占据河北大允谷和大小榆中一带(在如今平番导河一
带)。颇为边患,和帝时,才把他们打破,重置了西海郡;而且夹着黄河,开列屯田。从此从大小榆中到西海,无复羌寇。然而降羌散布郡县的很多(在安定、北地、上郡的,谓之东羌。在陇西、汉阳、金城的,谓之西羌)。中国的吏民豪右,都不免“侵役”他。前一八○五年,罢西域都护和校尉,发羌人去迎接他。羌人颇有逃散的。郡县到处“邀截”,又不免骚扰。于是各处羌众,同时惊溃。“东寇三辅,南略益州”。凉州的守令,都是内地人;见羌势已盛,无心战守,都把郡县迁徙到内地来;百姓有不愿意迁徙的,就强迫“发遣”;死亡流离,也不知多少。直到前一八九四年,才把三辅肃清,凉州还没有平定,而军费己用掉二百四十亿。到顺帝时,凉州也算平定了,才把内迁
徙的州县,依旧回复。不多时,羌人又叛。用兵十余年,又花掉八十多亿的军费。
到桓帝即位,才用段颎做校尉,去讨叛羌,这个段颎,是以杀戮为主义的。他说:“昔先零作寇,赵充国徙令居内,煎当乱边,马援迁之三辅。始服终叛,至今为梗,犹种枳棘于良田,养蛇虺于室内也。臣欲绝其本根,不使能殖。”于是从前一七五三年起,至前一七四三年止,用兵凡十一年。把西羌直追到河首积石山,东羌蹙到西县(如今甘肃的秦安县)山中,差不多全行杀尽。这历年的羌乱,才算靠兵力镇定(羌乱的详细,可参看《后汉书。西羌传》,和任尚、虞诩、段颎、皇甫规、张奂等传)。
后汉的羌人,并不算什
么大敌,他们的人数,究竟
也并不算多,然而乱事的蔓延,军费的浩大,至于如此。就可见得当时军力的衰弱,政治的腐败。(这件事情,和清朝川楚教匪之乱,极
其相像。军费自然十之七八,都是用在不正当的方面的。)却是(一)凉州一隅,因此而兵力独厚;(二)其人民流离迁徙之后,无以为生,也都养成一个好乱的性质,就替国家种下一个乱源。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