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小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8.37
3.4折
¥
54
全新
仅1件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4908
出版时间2012-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4元
货号31605369
上书时间2024-10-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中公图书秉承“依据大纲内容”和“紧扣真题考点”两个标准,致力于准确把握考试命题趋势,及时更新考试真题情况,给考生提供精准的备考资料。
2019版的中公教师资格图书对图书进行品质升级,具备如下特色:1.紧扣考纲真题,讲解核心考点。本书编者依靠考试大纲的要求和历年真题的考点分布,确定了图书的核心内容,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知识体系的完整,又凸显了考试的重难点。
2.立足学习规律,打造特色模块。本书编者在图书的主体内容之前,放置了应试攻略,以便考生整体把握考试特点。图书的主体内容包括考点聚焦、考点梳理、经典真题、备考锦囊、知识拓展及牛刀小试。相信这些设计可以增强图书的实用性。
3.升级增值服务,提升备考体验:本书新增备考点拨课,仅付1.99元即可在线观看章内重要考点串讲;更有免费的真题视频讲解、在线考试题库、移动自习室供考生自由学习。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职业理念/1
第一节?教育观/2
第二节?学生观/11
第三节?教师观/21
第四节?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的作答/32
素质教育的内涵/2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4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1 教师劳动的特征/2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23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28
第二章 法律法规/43
第一节?《宪法》中的常见考点/44
第二节?《民法典》中的常见考点/52
第三节?《教育法》中的常见考点/57
第四节?《义务教育法》中的常见考点/69
第五节?《教师法》中的常见考点/78
第六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常见考点/88
第七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常见考点/103
第八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常见考点/114
民事权利/5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72
教师权利和义务/78 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96
不良行为/105 发展专门教育/108
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114 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117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121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122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29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材料分析题的作答/138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29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131
第四章 基本能力/143
第一节?信息处理能力/144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164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177
第四节?写作能力/189
Word文档编辑/148 Excel内容输入/154
PowerPoint幻灯片编辑/158 类比推理/164
图形推理/169 数字推理/172
第五章 文化素养/205
第一节?历史常识/206
第二节?科学常识/238
第三节?传统文化常识/274
第四节?文学常识/293
第五节?艺术常识/315
中国古代史/206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229
我国航天成就/242 外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245
中国地理概况/264 教育统计常识/267
古代称谓/274 中国文学名家名篇/293
绘画常识/319 音乐常识/327
内容摘要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小学》设置五章内容:第一章为职业理念,从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职业理念材料分析题的作答四方面进行了讲解。
第二章为法律法规,讲解了《宪法》《民法典》《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的常见考点。
第三章为教师职业道德,讲解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为基本能力,从信息处理、逻辑思维、阅读与写作四方面进行了讲解。
精彩内容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考查频次近3年考频:单选题*4丨材料分析题*2近10年考频:单选题*20丨材料分析题*4命题角度单选题: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判断教师的行为或观念与素质教育观相符或相悖;窄化素质教育的外延。
材料分析题:结合素质教育的内涵评析教师的教育行为。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得到发展,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资源,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的发展,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选拔性、淘汰性的地方。
正例:某同学成绩不好,性格内向,班里的同学嘲笑他像块“木头”,老师们也很少关注他。新转来的班主任不仅没有歧视他,还经常和他谈心,充分了解他的情况。
反例:某小学教师经常召集班级中成绩好的学生开会,和他们分享一些新的学习方法;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该教师认为他们没必要知道这些。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全面发展不等于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偏重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全面发展应该建立在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兴趣与爱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之上。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理想追求。素质教育强调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正例:某小学改革了学生评优制度,增设了“创造之星”“孝心少年”等荣誉称号。
反例:教师忽视学生的独特之处,用同一方法教育所有学生;教师用统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检验其是否合格。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二)素质教育的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终身的,它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知识延伸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把什么都学好。
解释: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形成优势,学有所长。
误区2: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
解释: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误区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解释:考试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不应废止考试,而应改革考试制度。
误区4:素质教育会降低升学率。
解释: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强调科学地学习,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升学率。
经典真题1.(2022下·单选)何老师经常要求班里的学困生在课间操时去他办公室补课。何老师的做法(??)。
A.恰当,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B.不恰当,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C.恰当,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D.不恰当,不利于学生均衡发展2.(2021上·单选)晓军向老师报告:“安安偷看我的试卷。”老师说:“安安怎么会偷看你的试卷,她的成绩比你好。”晓军红着眼睛坐在座位上,无心考试了。该老师的做法表明他没有做到公正待生。做出此评判的依据是(??)。
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B.因材施教是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C.教学相长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特征 D.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2018上·单选)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包括社会实践B.素质教育不包括家庭教育C.素质教育就是学校教育D.素质教育不包括社会教育【答案】1.B??2.D??3.A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考查频次近3年考频:单选题*2|材料分析题*2近10年考频:单选题*12丨材料分析题*3命题角度单选题:结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对情境中教师的行为做出判断或评价;考查在教学观指导下,教师面对特定教育情境应采取的恰当处理办法。
材料分析题:结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评析教师的教育行为。
(一)宏观——国家政策的保障政府作为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统筹资源,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推行必须借助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素质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应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①学生主动、自觉、自愿;②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
合作学习: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③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①学生主动参与,提出假设;②科学理论指导,科学方法探究;③获得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正例: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由探索。
反例: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在课前将本节课要学的古文词义全都写在黑板上。课堂上,学生根本顾不上听课,都在埋头抄写板书,课后直接背诵。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①评价功能的转化。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②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象,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③评价指标多元化。改变将分数或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指标的现象,强调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考查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④评价标准差异化。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通过建立具有一定弹性的评价标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⑤评价方法多样化。重视定性评价,即采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演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学生做出定性结果的价值判断。强调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丰富评价和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⑥评价过程动态化。强调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①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②创设智力操作活动:启发学生勇于质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②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①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特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过程。
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探索新知的体验。
(4)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①“关注学科”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②“关注人”的具体体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三)微观——学校的具体改革措施1.转变学校管理者(校长)的观念。
2.积极开展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3.重视班主任工作。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经典真题1.(2021上·单选)在科学课教学中,李老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开展一项环保小调查,调查结束后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李老师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B.李老师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C.李老师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方式D.李老师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式2.(2019上·单选)图1-1-1中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A.评价主体多元化B.评价标准单一化C.评价方法复杂化D.评价方式多样化【答案】1.C??2.B?强化练习1.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德育B.素质教育只适用于基础教育C.素质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D.素质教育不要求学生平均发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