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奥威尔作品集)(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84(奥威尔作品集)(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31 5.1折 55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译者:韩阳//王喆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ISBN9787568014182

出版时间2016-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490787

上书时间2024-10-2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984(奥威尔作品集)(精)》是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世界著名政治科幻小说。这部小说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在书中,奥威尔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泯灭亲情、爱情、人性的恐怖世界。书中描写了一个叫做“大洋国”的极权统治社会,在那里,人性遭到扼杀,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历史每天都在被伪造,记忆不再可靠,人们每天在仇恨中生活。人性也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书中刻画的人类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以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闻名于世。 奥威尔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小文职官员。奥威尔在贫穷而又自视高人一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返回英国后,于1917年获奖学金入伊顿公学读书,成绩优异,并在学校刊物上发表其最初的文章。1922年到缅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意识到英帝国的统治违反缅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内疚,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 1944年写成讽刺苏联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次年出版后头一次使奥威尔名利双收。
1949年出版政治讽喻小说,也是他最后的作品《一九八四》。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三部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附录新话原则

内容摘要
 乔治·奥威尔的《1984(奥威尔作品集)(精)》是一部极具预言性质的政治讽喻小说,描绘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惧的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在这个被称为“大洋国”的极权主义社会里,“你说的每一
句话,发出的每一个声响都会被监听;只要有一点光线,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监视”,人性被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而历史每时每刻也在被伪造。
那里的人类生存状态,永远警示着人们不要走进这黑暗的悲剧。
每一条记录要么被摧毁,要么被篡改;每一本书都被重写;每一张照片都被重印;每一座雕像、每一
条街道、每一个建筑都被更名;每一个日期都被改动。而且这个过程每天、每分钟都在进行。历史已经停止了。

精彩内容
 四月里一个寒冷的晴天,时钟报时十三点整。温斯顿·史密斯缩着脖子,下巴抵在胸口,尽力躲避肆虐的风。他快步穿过胜利大厦的玻璃门,但还是慢了一拍,一股沙尘打着旋随他进了门。
门厅里弥漫着煮白菜和旧地毯的气味。厅尽头的墙上钉着的张彩色海报,作为进门装饰画,显得过于巨大。海报上是一张巨大的脸,有一米多宽。这是一
张四十五岁上下男人的脸,胡子漆黑浓密,脸型粗犷,英气逼人。温斯顿沿阶梯上楼。搭电梯是别想了,因为哪怕在情况最好的时候,电梯也几乎不运作,何况现在是白天的停电时段。停电是仇恨周筹备过程中所采取的一项厉行节约措施。从门厅到楼上的公寓要
爬七层楼梯,而三十九岁的温斯顿右脚踝上方患了静脉曲张溃疡,不得不缓步上行,中途还得不时停下歇息。每上一层,在转弯处,海报上巨脸的目光都从电梯井另一端不偏不倚地落在他身上。世上有些画像被设计成这样:不论你走到哪里,画上人物的目光都会不偏不倚落在你身上。而这张海报便是其中之一。画像下标注着这样一行文字:老大哥在看着你。
公寓里传来浑厚的人声,正在播报有关生铁产量的一系列数据。声音出自一个长方形金属板,宛如一
面黯淡的镜子,镶在靠右手边的墙面上。温斯顿按下一个按钮,声音多少轻了些,但所说的内容依然清晰可辨。这个装置(名为电屏)的声音可以调低,但无法全然关闭。温斯顿朝窗口走去。矮小瘦弱的他,身着
党员的蓝色工作服,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他发色浅淡,脸天生泛红,皮肤被劣质肥皂、钝剃须刀片以及刚刚过去的寒冬摧残得粗糙不堪。
尽管窗户紧闭,窗外世界看上去依然寒冷。下方街道上有尘土和纸屑在风中飞旋。尽管太阳高照,天蓝得刺眼,但除了四处张贴的海报之外,整个世界一
片惨淡,像失了颜色。海报上那张黑胡子男人的脸从每一个关键位置居高临下俯视一切。温斯顿正对面房子的墙上就有一张。标题印着:老大哥在看着你。画像上的男人与温斯顿四目相接,那对黑色的眸子几乎要把他看穿。临街墙上有另一张海报,一角已经脱落,在风中不时噼啪响拍打着,上面一个词时隐时现——“英社”。远处一架直升机在屋顶间掠过,如绿头苍蝇一般盘旋了一阵,继而快速划出一道弧线飞离。
那是警察巡逻队,正透过人家的窗户窥探里面的动静。然而巡逻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思想警察才是最要
命的。
温斯顿背后的电屏依然在滔滔不绝地播报有关生
铁和超额完成第九个三年计划的事。电屏可以同时接收、发送信息。只要温斯顿发出比耳语稍高一点的声响,就会被电屏接收到。不仅如此,一旦进入电屏的视野范围,他的一举一动就会被捕捉。因此,你无从知晓自己是否被监视,也无从猜测思想警察会以何种手段,在何时接通你前方的电屏。他们可能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每一个人。只要他们乐意,就可以随时随地接通你面前的电屏。你不得不在这样一个假设下生
活:你说的每一句话,发出的每一个声响都会被监听;只要有一点光线,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监视。这便是生活,你身处其中,且无从选择。这种生活状态起先只是一个习惯,慢慢就变成了本能。
温斯顿一直背对着电屏。这样比较安全,尽管他清楚地知道,哪怕只是背影也会暴露问题。一公里开
外的真理部是他的工作单位。那座白色的大型建筑在一片脏污的市景中拔地而起。他在心中思忖——带着
隐约的厌恶——这便是伦敦,第一空降场的主要城市
,在大洋国所有行政区中人口总数排行第三。他绞尽脑汁搜寻儿时的记忆,试图记起伦敦是否一直是这番光景。这些摇摇欲坠的19世纪的房屋是否从来如此:墙用大堆木材撑着,窗格用纸板草草遮挡,屋顶上盖着瓦楞铁皮,眼看就要坍塌的院墙东倒西歪;空袭地点扬尘漫天,断壁残垣中野草丛生;被炸弹夷平的一
小块空地上搭起了脏兮兮的木屋,仿佛一个个鸡棚。
但是不行,他记不起任何东西,关于儿时的印象唯剩下一系列没有背景的光影残片,且多数难以辨认。
真理部——在新话中称为真部(新话是大洋国的官方语言。关于该语言的结构和词形变化参见附录),和视野中的其他建筑截然不同。这个巨大的金字塔形建筑由闪亮的白色混凝土建成,层层相叠直冲云霄,塔顶距地面足有三百米。在温斯顿站着的地方,能够勉强辨认建筑白色外墙上的三行字,字体隽雅,是党的口号: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号P4-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