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儒家道统系谱建构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宋儒家道统系谱建构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9.17 6.2折 96 全新

库存5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畑|总主编:甘阳//吴飞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7714

出版时间2024-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6元

货号1203313056

上书时间2024-10-0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郭畑 1982年生,重庆大学历史学副教授,于四川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学术思想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唐宋道统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宋代儒家道统系谱的建构与争论”。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中唐宋初:五贤道统系谱的形成
第二章  庆历前后:五贤争论的展开
第三章  北宋中期:新儒学与道统系谱重构
第四章  理学对五贤道统系谱的清理
第五章  理学与道统系谱重构
第六章  两宋的道统竞争与理学的胜出
余论  儒家道统系谱的排他性和开放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统”的观
念自韩愈倡导之后就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文明的延续、转型与发展,而对儒家道统论以及道统人物系谱的研究,也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的焦点。
本书在对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梳理的基础上,全面追溯了唐宋儒家道统系谱萌芽、建构、分裂、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涉及孟子在宋代的升格运动,曾子和子思道统地位的确立,两宋时期新儒家各学派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论争等儒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呈现了中唐至南宋汉唐儒学向程朱理学转型的历史过程,以及儒学以道德性命之学连接“内圣”和“外王”的宝贵尝试。对于重新思考和激
活儒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或有一定的启发。

主编推荐
本书是一部相当优秀的儒学研究著作,从儒家道统系谱的建构与演变这一具体且微观的视角切入,聚焦中唐至南宋这一儒学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以政治史与思想史、文本解读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汉唐儒学向程朱理学转变的历史过程,并涉及对中国古代思想目前较为重要的学术问题的讨论与研究。
以唐宋儒家道统系谱的建构、解构与重构为线索,作者在广泛借鉴历史文献、儒家经典和学界相关著作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古文运动、王安石新学、司马光史学、三苏蜀学和程朱理学的道统观,并基于自身学术视野对各家道统观和道统系谱做出了独到的品评。在思想史的框架下,作者也充分利用了自身较为深厚的历史学背景,将中唐至两宋道统系谱的演变与唐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制度建设等历史因素相结合,为研究传统儒学向新儒学转型以及程朱理学从边缘走向正统的原因提供了新的、历史化的视角。

精彩内容
 韩愈揭倡儒家道统论的政治动因:以道统确立和约束政统
*本文节选自《唐宋儒家道统系谱建构研究》第一
章第一节
标题为编者所拟,注释从略文丨郭畑从杨隋到唐初,从武周以至于唐中宗,尽管宗教尤其佛教对于皇权的确认和帝国的凝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带来了王朝革命的反复震荡,这既不利于政治上的长远稳定,也不利于王朝的维持。此外,宗教尤其佛教有着自己的教义诠释和信仰追求,王朝政治的维持并非其考虑中的必要选项。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外族环伺成了常态,甚至连皇帝都好几次被赶出了京城,如
此孱弱的皇权和中央,乃是隋唐两朝从来没有面对过的新情况。在割据势力叛服无常甚至威胁到李唐王朝存续的政治局势下,宗教作为帝国意识形态的有效性更进一
步打了折扣。
首先,“大一统”是中国根深蒂固的政治思想观念,然而,这并不是当时宗教教义的考虑前提。隋唐时期
,朝廷时常会利用国家力量在境内系统性地推广佛教或道教,由此展示皇帝和中央的权威,进而凝聚帝国的统
一。不过,长安、洛阳如此众多的佛教寺院,实际上服务于不同的政治势力,“寺院地位的升降,与其供养者的政治起伏紧密相联”,而“宗教书写,往往并不完全屈服于世俗政治的压力”,这就与皇权的步调并不统一
。更糟的是,安史之乱后,强大的皇权和中央集权已经不再,但宗教在此局面下却无法为重振皇帝和中央权威
提供多少支持。而另一方面,盘踞在各地的种种割据势力也几乎没有不推崇佛教的,一些藩镇军队甚至“右执凶器,左秉佛书,诵习之声,混于刁斗”,尤其在最具反叛性的河北藩镇内,甚至还形成了各自的佛教中心。
柳宗元《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曾说:“今燕、魏、赵、代之间,天子分命重臣,典司方岳,辟用文儒之士,以缘饰政令。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屠之事者,比比有焉。上人之往也,将统合儒释,宣涤疑滞。”柳宗元对河北听命朝廷、重用儒士的描述显然是其理想而已,但“尊礼浮屠之事者,比比有焉”倒是事实,文畅往游河北,大概也是被其地的佛教兴盛景象所吸引。
这种局面实际上一直延续到宋朝,其周边政权如辽、金、西夏、吐蕃、大理等,佛教在其中基本上都有着国教的地位,甚至还有“辽以释废”的说法。在这种局面下,儒家“王者大一统”“尊王攘夷”的思想,显然更为契合中原王朝的政治思想需求。
其次,安史之乱后,随着尊王攘夷思想的兴起,佛教需要再次面对华夷之辨的难题。自佛教在中国传播开
来之后,华夷之辨就是一个长期困扰佛教的难题,道教信奉者尤其时常执此以攻击佛教。然而,在很长时间里,华夷之辨实际上能够发挥的排佛作用非常有限。就东晋南朝来说,佛教在当时是一种可能的确立政权合法性和进行文化意识形态扩张的新思想资源;就北朝来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