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仲淹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范仲淹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14 3.7折 59.8 全新

库存8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宗奇 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70942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31197112

上书时间2024-09-1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宋史专家李裕民、文学评论家李炳银、作家韩松落、作家赵心姚联袂推荐本书。
《范仲淹传》通过7省市29地实地考察,真实再现范仲淹的人生画卷。并为我们解说了范仲淹为什么是范仲淹,宋朝何以为宋朝,以及这些人和这些时代,是怎样汇入中国人的精神基因的。并从源头梳理浩繁史料,深刻揭露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作者简介
周宗奇,男,生于古都西安,祖籍山西临猗,毕业于山西大学。在霍州矿务局辛置煤矿顿悟人生并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为短篇小说《明天》。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明天复明天,明天并不多。做过《山两文学》主编、做过山西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发表过各类文学作品近900万字,都在打发明天中度过。自认是匆匆地球一过客,天天都在住旅店,未来不多的明天中,一定还能码出方块字若干。曾自撰打油诗一首日:未死已知万事空,有钱难买太阳升。笔收人间哭与笑,写作聚散两字经。

目录
第一章 朱说种种
1.朱家父子 
2.打开眼界 
3.在继父身边读书 
4.关中游学 
5.醴泉寺苦读 
6.南都岁月 
7.所学者何 
8.复姓归宗 
第二章 范公堤
1.范公堤春秋 
2.筑堤长歌 
3.越权越礼小议 
4.再造范公堤 
第三章 兴学与育人
1.母校之恋 
2.天时与人和
3.复兴儒门教育第一人 
4.老师与学生 
5.问君平生所好 
6.义庄义学之义 
第四章 三次碰撞
1.碰撞解 
2.晏殊受惊 
3.废后风波 
4.《百官图》事件 
第五章 被隐逸者
1.剑胆琴心 
2.睦州风光 
3.两篇《灵乌赋》 
第六章 书生秋点兵
1.范仲淹与韩琦 
2.伴着边患成长 
3.积极防御 
4.伟大的坚守 
5.好水川之败与焚书风波 
6.“重文轻武”之辩 
第七章 闪电新政
1.一位另类皇帝 
2.履新之忧 
3.条陈十事的真价值 
4.皇帝的软肋
5.叹其不争 
第八章 烈士暮年
1.家在邓州 
2.生死朋友 
3.为什么是《伯夷颂》 
《岳阳楼记》:一曲悲怆的命运之歌 
附录一 范仲淹简明年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内容摘要
著名作家周宗奇在大量的资料阅读和经7省市29地实地探访后,用近似直观讲述的方式,十分清晰地梳理范仲淹曲折的人生经历,客观真实地再现范仲淹其作其事,充满激情地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精神世界进行文学再现。作者追寻范仲淹一生的踪迹,力求穿越时空与范仲淹进行心灵对话,深刻揭露以范仲淹、欧阳修等为代表的士君子群体始终无法逃脱“进也忧,退也忧;居庙堂之高也忧,处江湖之远也忧”的原因。

主编推荐
1.宋史专家李裕民、文学评论家李炳银、作家韩松落、作家赵心姚联袂推荐。2.7省市29地实地考察,真实再现范仲淹的人生画卷。3.从源头梳理浩繁史料,深刻揭露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精彩内容
对《岳阳楼记》的四种解读,都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提倡先忧后乐精神”说,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接受。体现读书人忧患意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是全文的点题之笔,又是全文的灵魂和闪光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学说,重视和强调忧患意识,它并不是一己对现实生活困境和自身生存发展困难的忧思与焦虑,而是对群体和社会两方面的关注和忧虑,主要是对道德境界提升和道德价值追求不够的忧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伟大的民本思想的体现。民本思想一直是儒家*基本的信念,它与“平天下”的目标是一致的。老百姓是社会的*底层,又是社会的根基,只有“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使民安居乐业,天下才能太平”。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又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一种民本思想的文学表达。用这样的伟大思想去规劝朋友,策励同道,确实也是《岳阳楼记》的价值所在。
然而,我总觉得这样理解《岳阳楼记》还不够,还远远不够,不够全面,不够内在,不够贴切,还不是老年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时的*真实的心态。如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主要是一种向外的“策励宣言”,那么,这只是《岳阳楼记》的一种品格,或者准确点说,一个层面上的品格,而绝对不是它品格的全部。《岳阳楼记》深邃博大,别有洞天。我这种感悟有幸得益于屈原的《离骚》,以及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但他没有说,因为探不到底,谁也别去探测它。我试着从另一个方向去探测,以检验自己的感悟是否有道理。
据说岳阳这个地方,古来许多贬官都来过,包括伟大的屈原。《离骚》是否写于岳阳?我不知。但《离骚》三昧,于理解《岳阳楼记》大有启示。《离骚》凡二千四百七十七言,三百七十三句,乃屈原呕心沥血之作。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为了振兴邦国,实行“美政”,屈原“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满怀“存君兴国”之志,却唤不醒昏庸的楚怀王,国势日衰,危亡日迫,救国无门……这对“国士”屈原来说,能无怨乎?故发而为《离骚》,故有其代表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过,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来多誉为“励志”之属。这就未免简单肤浅了一点。我以为:《离骚》其实是一部很“内向”的杰作,不管它叙事多么宏大,比兴多么浪漫又具有神话色彩,情感多么激越,语言多么华美惊人,但它主要不是为了“策励宣言”,而是一种灵魂自诉,一曲充满内心矛盾冲突的心灵咏叹调。在这里,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以及悲壮的献身精神,都化在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中:一心向往的“美政”你究竟在哪儿啊,我穷尽毕生之心力,为何还未能达到?我将求索、求索、再求索而不废其志,可我已然老去……这实际上是屈原的又一个《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设身处地想一想,励志的成分不能说没有,可内里真正是一种理想破灭之后的无奈、迷惘与死不瞑目般的不屈。这不是“国士”屈原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中国士君子的群体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灭亡。”这种宿命的悲剧,太容易让人耳边响起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了。
要说我欣赏音乐的习惯,大抵喜中不喜洋,还是相当偏好民族风格的音乐的,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是个例外,百听不厌,属于枕边曲。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常被世人总称为柴氏“悲剧三部曲”。它们在揭示个人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与冲突方面,以及揭示人的精神悲剧方面,都达到了真正的哲学深度。但是,《第六交响曲》与它的姊妹篇相比,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它没有外在的命运主题,没有运用民间歌曲、舞曲的元素,而是完全建立在内心体验基础之上,来抒发感情并表达主题思想的。它虽为标题音乐,却几乎不具有叙述性或描绘性等特征,与被视为西方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滥觞的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相比较,不具有明确的叙述性内容,而与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相比较,也不具有明显的描绘性特征,它更像一部非标题音乐。它与《离骚》一样,更具有一种“内向”品格,所有的外在感受,都通过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展现,人生中所有的美好都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刹那间闪亮却转瞬即逝,一切都变成受伤灵魂的倾诉与呼喊,以一种超越的深沉,对不可逆转的命运,送出一抹并不绝望的神奇微笑。该曲描写人生的哀伤、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一种难得的悲怆之美,仿佛一个人站在自己的墓穴前回顾一生,曾经的一切,都化作深沉的悲怆之美。柴可夫斯基本人这样说:“我肯定地认为它是我所有作品中*好的,特别是‘*真诚的’一部。我从来没有像爱它那样爱过我的任何一部作品。”“在这部交响曲里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俄国著名音乐评论家巴拉基列夫说得更到位:“一个人要经历过多少苦难才能写成像这样的作品啊!”假如能以《离骚》和《悲怆》的品格来鉴赏《岳阳楼记》,肯定别有滋味在心头。那么,《岳阳楼记》真正的“眼”在哪儿呢?我以为,它不在气壮山河的励志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它虽表达新颖但寓意并不新鲜,古今士子对这样的忧乐观并不陌生。《岳阳楼记》的真正块垒,理应从“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浇起。想一想吧,为什么会进也忧,退也忧?居庙堂之高也忧,处江湖之远也忧?这不是一个无解的《天问》吗?这不是一个无解的矛盾吗?这不是一种无解的宿命吗?对,这正是中国士君子至今冲不出去的一个传统怪圈,也正是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时的复杂、矛盾、痛苦的心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