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碳”背景下超大城市绿色发展与精细化治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双碳”背景下超大城市绿色发展与精细化治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0.96 4.6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 睿

出版社企业管理

ISBN9787516429808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2133338

上书时间2024-09-0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胡睿,女,1987年出生,山西人。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专业研究领域:超大城市治理,系统动力学仿真,城市可持续发展等。
北京城市学院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研究基地副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北京城市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从事该领域研究以来,共发表SCI、SSCI、CSSCI等检索的中英文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持北京社科基金一项,各类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二十余项。

目录
上篇 超大城市绿色转型

第一章 绿色发展及绿色城市运行理论

1.1 绿色发展理论历史沿革及内涵阐释 003

1.2 绿色城市运行理论及内涵 004

第二章 城市绿色发展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

2.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007

2.2 国内外城市低碳探索的实践 008

第三章 国内超大城市的绿色发展现状

3.1 城市能耗 011

3.2 绿色政策 014

第四章 国内超大城市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

4.1 绿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 033

4.2 超大城市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 033

4.3 绿色治理多元协同体系尚未完善 034

4.4 技术创新能力仍需提升 035

第五章 绿色城市运行管理的具体路径

5.1 政府引领:积极谋划碳中和,明确量化目标 036

5.2 市场参与:升级碳交易平台,完善碳交易机制 037

5.3 技术支撑:绘制城市治理新蓝图,构建“智慧化”场景 038

5.4 以人为本:提升减碳意识,实现市民个体“微减碳” 040

5.5 有机结合:利用“城市更新”“多元共治”等契机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041

 第六章 专题研究:智慧化促进超大城市绿色发展

6.1 文献综述 044

6.2 方法概述 047

6.3 研究结果分析 051

6.4 研究结论 056

下篇 “双碳”背景下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

第七章 研究缘起:研究背景与意义

7.1 研究背景 062

7.2 研究范围界定 066

第八章 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8.1 组织部门条块分割、功能碎片化现象普遍存在,组织协调整 合机制不健全 067

8.2 机构设置不够科学,难以适应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挑战 068

8.3 政府城市管理职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 069

8.4 缺乏规范常态的内部运行机制,与建设法治化政府还有 一定距离 070

8.5 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不顺,不能满足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071

第九章 以“六度”为导向的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战略

9.1 “以人为本”的温度 076

9.2 超大城市的高度 078

9.3 智慧引领的精度 079

9.4 治理高效的速度 082

9.5 生态宜居的风度 084

9.6 多元主体的维度 085

第十章 提升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的具体路径

10.1 明确导向——构建以满足公众整体需求为导向的目标体系 087

10.2 纵向优化——完善职能体系,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088

10.3 横向贯通——加强跨部门合作,打造多主体协同 093

10.4 专项提升——信息化、绿色化创建智慧、 有机、健康城市 097

10.5 稳定保障——四管齐下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法制体系 099

第十一章 专题研究: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治理

11.1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治理现状 102

11.2 北京城市副中心能耗与绿化数据分析 105

11.3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成就和举措 107

11.4 “双碳”约束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总体思路 114

11.5 “双碳”约束下北京城市副中心治理路径建议 116

参考文献 133

内容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共同富裕之路,离不开高质量充分就业,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建设新时代的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健全劳动法律法规是关键。为此,适应新形势,及时评估劳动法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基本劳动标准法立法研究,解决集体劳动关系主体正当性、集体协商程序合法性与集体争议处理规范性的问题,使集体协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在用工日趋灵活化趋势下,在工时、工资、劳动安全保护等劳动条件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并促进和谐社会关系,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基础工作。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博采众长、坚持开放视野,同时立足我国实际情况,是本书秉持的基本态度。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我国集体劳动关系,客观看待相应协调机制及机制背后所形成的劳动者权利构架。基于这样的立场,本书介绍了世界各国集体劳动关系相关概念,对于我国的和谐劳动关系实践进行了综述,阐释了我国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中的思考逻辑,并在回顾我国在集体劳动关系调整实践的基础上展望今后我国集体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力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集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