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
  • 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
  • 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32 3.7折 58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雷家骥|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86417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2124973

上书时间2024-09-0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雷家骥1948年生于广州,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西北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史学观念史、政治与制度史及国家权力与战略等,代表作品有《中古史学观念史》《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武则天传》。

目录
上篇 《资治通鉴》及其修撰者

第一章 司马光小传 
一、司马光的家世与青壮年 
二、新、旧党两巨擘──王安石与司马光 
三、白首执政与著作

第二章 《资治通鉴》同修者略传 
一、刘攽
二、刘恕
三、范祖禹 

第三章 《资治通鉴》编集的意义、结构与工作情况 
一、编集的背景与缘起
二、编集精神与结构
三、实际工作的概况

下篇 《资治通鉴》系列纪 

第一章 周纪 
一、三家分晋──通鉴的开始
二、三家分晋的由来与才德论
三、秦的崛起与周的灭亡 

第二章 秦纪 
一、秦朝统一的要素──客卿 
二、几乎改变历史的一击 
三、秦的灭亡 

第三章 汉纪 
一、改变历史的餐会
二、制礼与叔孙通
三、外戚政治与王莽篡汉 
四、东汉初期的用人与士风
五、东汉的宦官与外戚
六、第一次党锢之祸
七、第二次党锢之祸
八、大冲突的结局

第四章 魏纪 
一、曹丕篡汉与司马光的正统论 
二、从几段重要谈话看三国发展的趋势
(一)曹、董会谈与挟天子都许 
(二)刘、诸葛隆中三分天下
(三)遥想公瑾当年与东吴西进的政策 
(四)先抗曹魏,再图相争

第五章 晋纪 
一、三家归晋
二、魏晋风气
三、“五胡乱华”的背景
四、由群雄角逐至南北对峙之局
五、民族的融合

第六章 隋纪 
一、最后一次的欺人孤儿寡妇及南北统一
二、开皇之治 

第七章 唐纪 
一、唐初继承问题 
二、武则天的篡位
三、从开元之治至藩镇之乱

第八章 后周纪 
一、冯道──五代十国的一个典型官僚
二、陈桥兵变的空白──《资治通鉴》的结束

结 语

附录 原典精选 
《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四 
《后周纪》五

内容摘要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通史。它以时间为纲,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一千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历代帝王的教科书,此书就像一面历史的明镜,人们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本书对这部经典的史学巨著进行了全面评解。上篇介绍了《资治通鉴》主要的编修者司马光、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生平,下篇则依照周、秦、汉、魏、晋、隋、唐、后周诸纪的次序做简要的介绍和讨论,另附部分原典,给读者原汁原味的阅读感受。

精彩内容
第一章司马光小传一、司马光的家世与青壮年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生,宋陕州夏县涑水乡(在今山西省夏县西)人,他的远祖司马孚,是发动兵变诛除曹爽的司马懿之弟。晋武帝(懿之孙)篡位称帝,封这位叔祖为安平王,对他最加尊礼,降至他的裔孙征东大将军司马阳,因葬于夏县涑水乡,其子孙遂定居于此。
司马光高祖以下,都因五代衰乱而不做官。降至祖父司马炫,始举进士,官至耀州富平县(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十里)知县。父亲司马池,历任御史、知州等官,后至尚书吏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相当于吏部的司长兼天章阁的皇帝侍从)。他家累世以气节见称于乡里,父亲更以清直仁厚及文学行谊见著,号称一时名臣。母亲姓聂氏。
司马光儿童时代即凛然如成人,性格早熟。七岁那年,闻讲《左氏春秋》,极爱此书,回家为家人讲述,即已了解其大义;自是手不释书,以至于不知饥渴寒暑。年仅十五岁,书籍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文章的风格。小时候,他与一群小朋友游戏,其中一人攀上瓮顶,失足跌落盛有水的瓮缸之中。众儿惊惶逃去,司马光镇静地捡起石头,击破瓮缸,于是瓮内之水迸发而出,救了那人性命。这件事迹,后来被汴京与西京(洛阳)之间的画家们,画以为图。其后,司马池由于做官,依法得荫任(因先世勋绩而铨叙任官的方式)一子为官,司马光依次应该得到此机会,但他推让再三,让给了堂兄,然后自己受补为极低的斋郎(祭祀时执事之吏,为入仕之资)。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由于范仲淹、欧阳修等越职言事,朝廷以朋党警诫百官。这年司马光才二十岁,举进士甲科而升迁为奉礼郎(文教系统的低级散官)。司马池时任杭州知州,所以司马光推辞升官,要求出为签书苏州判官事(助理判官),以便就近伺奉父亲。获朝廷批准后,未上任而母亲逝世;母亲丧服未除,父亲也相继逝世。及至为双亲服丧期满,才出仕做官,不久累升至国子直讲,后又除史馆检讨、集贤校理等职,开始接触修撰历史的工作。
其父的好友庞籍,向以知人称著,见司马光而奇之。及至庞籍升为枢密使,遂一直提拔司马光;当庞籍外调时,也辟用他为通判(高级行政助理官)。司马光感激庞籍的知遇之恩,尽力为他工作,甚至他死后,司马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兄弟。当时的人,都称赞他们两人。
仁宗末,累升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皇帝侍从兼谏官)。早在至和三年(即嘉祐元年,1056),仁宗皇帝生病,皇帝无子,所以天下寒心而不敢为言,只有谏官范镇(司马光修《资治通鉴》重要助手范祖禹的叔祖)首先发议,司马光(时为并州通判)闻而继之,上疏请求仁宗选择贤良的宗室子弟为皇太子,如果将来仁宗生了儿子,皇太子再换人不迟。司马光为此呈递了三份奏章,又写了一封信鼓励范镇,大意说,这种大事不言则已,言既一出,岂可再收回,希望范镇以死争之。于是范镇鼓吹益力,终被罢职。司马光在五年以后(嘉祐六年,1061),自己已经成为谏官,遂再度上疏提出问题:“臣从前为并州通判时所上三份奏章,愿陛下能果断而力行!”仁宗一向寡言沉默,闻言沉思,良久而说:“是不是要选宗室为皇太子的事呀?这是忠臣之言,只是人不敢提罢了!”“臣建议此事,自谓必死,想不到陛下开诚接纳。”司马光道。 “这有何害,古今都有这种事情啊!”仁宗说。并因而命令司马光把建议通知中书(宰相办公机关)。
“不可,”司马光解释说,“陛下应该自己把此意晓谕给宰相才是啊!”过了一个月(嘉祐六年九月,1061),司马光又上疏面奏:“臣那天进说,陛下欣然无难,私意以为马上实行了。如今寂无所闻,这一定是有小人说陛下春秋鼎盛,子孙会有千亿之多,何必立即做此不祥之事。小人没有远见,他们只是为了等陛下千秋之后,仓促之间,援立他们平常所亲善的人罢了。唐朝自文宗以后,立嗣都出于左右之意,拥立者至有自称‘定策国老’,呼天子为‘门生天子’的人,此祸岂可胜言呢?”仁宗大感悟而说:“送到中书去!”司马光到中书,看到宰相韩琦等,说:“诸位相公若不马上议论决定下来,改天夜半,禁中送出纸条说以某人为皇太子,则天下谁也不敢违抗了。”韩琦等连连称是,说:“敢不尽力!”月余之后,就选定赵宗实,明年立之为皇太子,赐名曙,即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这是司马光做官后,首次参与重大而敏感的政治问题。此事之后,仁宗对他颇为器重,不久任命他判检院(主持人民向君主投诉的机关)、权判国子监,除知制诰(圣旨撰稿人)。司马光坚辞八九次,不肯受任视事,仁宗拗不过他,改任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讲,赐予三品服饰,仍然主理谏院。自此司马光遂兼为天子侍臣兼讲臣,可以与皇帝经常直接接触与建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