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托马斯·品钦四部小说的空间问题研究》以后现代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四部小说《V.》、《拍卖第49批》、《葡萄园》和《性本恶》为研究对象,将叙事空间研究和空间批评理论相结合,从空间的角度分别考察这四部小说,以便更好地揭示作品对人物思维方式的批判,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品钦对后现代多样性多元化的谨慎态度、作品的后现代叙述技巧与社会政治含义的深层关联,以及小说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化思考,并修正先前的研究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弥补它们的不足。
作者简介
李荣睿,讲师,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20世纪美国文学、叙事学和小说阐释),现为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教师。已分别在《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和《当代外国文学》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科研项目包括:2017年获得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并于6月参加法国国际品钦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PynchonWeek2017),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为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的科研小组成员,承担子课题“跨媒介叙事学”的部分研究工作。翻译成果包括:《2013年欧洲最佳短篇小说集》部分翻译工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待出版);奥地利女作家莉迪娅·米施库勒尼的短篇小说《一位主人公的报应》,发表于《世界文学》,2018年第1期。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节品钦小说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节叙事空间、空间批评与品钦小说中的空间问题 /
第三节本书的研究目的和基本结构/
第一章 《V.》:空间与秩序/
第一节斯坦西尔的追寻:空间与帝国秩序/
第二节普洛费恩的流浪:城市空间的资本秩序与空间异化/
第三节马耳他:冷战秩序的形成/
第二章 《拍卖第49批》:内心秩序的空间幻象/
第一节内心秩序与空间的双重幻象/
第二节特里斯特罗:不同空间的不同现实/
第三节反抗的空间/
第三章《葡萄园》的空间化时间、幻想空间与政治主题/
第一节空间化的时间:大众媒体的记忆政治/
第二节批评距离的消失:大众媒体幻象空间里的超级英雄与大众媒介景观/
第四章 《性本恶》:城市空间认知图绘的困境/
第一节空间形式与城市的认知图绘/
第二节城市的不可知:认知图绘与个体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后现代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四部小说《V.》、《拍卖第49批》、《葡萄园》和《性本恶》为研究对象,将叙事空间研究和空间批评理论相结合,从空间的角度分别考察这四部小说,以便更好地揭示作品对人物思维方式的批判,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品钦对后现代多样性多元化的谨慎态度、作品的后现代叙述技巧与社会政治含义的深层关联,以及小说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化思考,并修正先前的研究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弥补它们的不足。
主编推荐
后现代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空间意识,小说世界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化特点,不仅是它们的时空结构具有空间化的倾向,而且重要的思想和议题也是以空间的形式呈现。本书以他的四部小说《V.》《拍卖第49批》《葡萄园》和《性本恶》为研究对象,将叙事空间研究和空间批评理论相结合,从空间的角度对它们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分析,旨在更好地揭示作品对人物思维方式的批判,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品钦对后现代多样性的谨慎态度、作品的后现代叙述技巧与社会政治含义的深层关联,以及小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化思考。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