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不再等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命不再等待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09 3.7折 35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佩玛·丘卓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49861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1690217

上书时间2024-09-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寂天菩萨是公元八世纪印度佛教中观应成派最具开创性的思想家,他所著的《入菩萨行》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讲述了菩萨道六波罗蜜的修行次第: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最后达到般若境界。本书以《入菩萨行》为蓝本,以平易近人的文风和亲身修行体验,与读者分享了如何领受传统经教中的亘古智慧,使身处烦恼人世中的我们,寻找到真正的平静与深沉的喜悦。

作者简介
佩玛·丘卓(PemaChodron),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弟子之一,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甘波修道院院长,是现代人身心修持的精神导师。她的畅销著作《当生命陷落时》抚平无数人的烦恼心境,牵引众生体察当下,勇敢面对生命的悲苦与困窘。她出家前曾结婚生子,后因先生有外遇而离异。由于经历过痛苦的洗礼,她对佛法的体悟和诠释非常生活化,贴近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和渴望。自一九七四年持戒以来,常常在世界各地主持工作坊和讲座。著有《当生命陷落时》、《转逆境为喜悦》、《与无常共处》、《不逃避的智慧》等颇有影响力的著作。

目录
导读 菩萨道的修行
作者序 平凡如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
第一品 发菩提心
第二品 忏悔罪业
第三品 发心受持
第四品 守护正知
第五品 (上) 调伏自心
第五品 (下) 菩萨学处
第六品 (上)安住其心
第六品 (下) 修习安忍
第七品 精进不懈
第八品 (上) 修习禅定
第八品 (下) 等观自他
第十品 功德回向
附录 研读指导
谢辞

内容摘要
 世间的人事物是不可能处处随顺己意的,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面对无常,调伏自心。这个答案,印度佛教中观应成派最具开创性的思想家寂天菩萨在一千多年前便提出来了。他所著的《入菩萨行》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讲述了菩萨道六波罗蜜的修行次第,可谓一部万能的“情绪处方”,记述了许多对治情绪的智能方法。
本书以《入菩萨行》为蓝本,以平易近人的文风和亲身修行体验,与读者分享了如何领受传统经教中的亘古智慧,以冲刷掉现代人生活中的无明与不安,抚平各种困惑与需求,使身处烦恼人世中的我们,寻找到真正的平静与深沉的喜悦。全书既有着原典的精炼智慧,也有着因应世局人心的崭新诠释,是一本现代人的智能生活行动指南。

主编推荐
《生命不再等待》:寂天菩萨是公元八世纪印度佛教中观应成派拥有开创性的思想家,他所著的《入菩萨行》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讲述了菩萨道六波罗蜜的修行次第: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最后达到般若境界。《生命不再等待》以《入菩萨行》为蓝本,以平易近人的文风和亲身修行体验,与读者分享了如何领受传统经教中的亘古智慧,使身处烦恼人世中的我们,寻找到真正的平静与深沉的喜悦。 


精彩内容
 卷首偈颂为皈依“三宝”——佛、法、僧。依传统的说法,历史上的佛陀是楷模或典范,法是他的圣教,僧是声闻比丘和地上菩萨。然而在此,寂天菩萨将我们所理解的三宝赋予更深的意涵。
佛自然包括一切佛,但亦指我们的潜力(译注:指佛性),我们也有潜力从自我中心所产生的希冀和恐惧中解脱出来。我们与生俱来就有权利拥有一无所限、体见实相的喜悦,因此寂天菩萨并未礼敬身外之物,而是礼
敬他证悟的能力。他崇敬已证悟的圣人,我们所有人都可能证悟圣人所证
悟的实相。
法不但指书写和口头的教授,亦指现证的真理。更直接地说,就是如
实未经改编的生命。无论什么发生在我们身上——好或坏、快乐或忧伤——都可使我们不再一味只顾自己。如果我们善用一直都环绕身边的各种机缘,那么,一切都是佛法。
佛子指善根成熟的僧团,具足伟大的智慧与慈悲,但也包括初发心的凡夫菩萨。所有不再只看重自我,并且努力关心彼此的人,都是佛子。
最后,他对所有令人尊敬的时贤表示感谢,礼敬在修行道路上助他一
臂之力的师友。
在传统的礼敬颂之后,寂天菩萨铺陈主题并决心排除万难完成开示,接着,他将依据经教呈现他由佛、法、僧及其他上师处所学到及所了解的佛法。
下定决心后所产生的力量,往往大得出人意料。但在我们下决心承担任务、将其贯彻始终的过程中,总不免有所犹豫和踌躇。须记得寂天菩萨是受僧人之请而开示,其实僧人是要羞辱他的。一想到听众,他不免战栗,因此他召唤无我的勇气,不受威胁,勇往直前。
这部入行论均为前贤已说,并无创见
我也才疏学浅不擅词藻;因此我丝毫不敢奢望著述利他,遣论主要是为了抒发我的理解。
谦恭也是经教的传统,寂天菩萨表示他清楚骄慢的过患,也知道如果心中充满傲慢,即使佛陀坐在面前,也不会得到任何利益。
然而,谦恭不能与自尊低落混为一谈。当寂天菩萨说我才疏学浅不擅词藻,他并非藐视自己。在西方,自尊低落之所以如此普遍,实肇因于对个人不足之处过于执著。寂天菩萨决心不划地自限,他只是足够谦卑,知道自己哪一关过不了;也足够智慧,了解有法门可以超越。
在第二颂的最后一行中,寂天菩萨解释,他原为激励自心而造此论,从未梦想与人分享。
我的信心,将因而增强,并习以菩萨行。
他人若有缘接触本论,愿他们如我一样得到法益。
在第三颂中,寂天菩萨以信心来完成传统的礼敬颂,造此论并奉行其文义,带给他莫大喜悦。一想到他的省思现在就可能有利于人,使他更为快乐。在欢喜和感谢的心境下,寂天菩萨开始讲授本文。
暇满人身甚难得,不应虚度此生!
若未运用成自利,何时再遇此良机?
以佛教徒的观点来看,人身是非常难得的,寂天菩萨假设我们了解人身的珍贵,以及人身甚难得。他鼓励我们思惟自身的优势,把握机会用这个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然而,这一生忽忽如白驹之过隙,未来无人可知。我已与僧团师兄师姊一同老去,我看到许多朋友死去,或在身体、心智上遭逢剧变。虽然眼
前我们的生命看起来离完美甚远,然而我们有绝佳的机会,我们有智慧,有老师和法教,至少有意研读经论并从事禅修。但我们之中有些人可能会在今年结束之前死去,有些人可能会在五年之内由于病重或过于痛苦而无法专心研读佛教经论,更别提依教奉行了。此外,许多人会更加沉迷于追逐俗务——花上两年、十年、二十年或余生——再也无暇从只顾自己的桎梏中超脱出来了。
未来的外在情况如战争或暴力,也许会当道,使我们没有时间诚实地自省,这极有可能发生。再不然,我们可能堕入过多享受的陷阱。当生活安逸、奢侈而舒适,不会有太多的痛苦让我们从世俗引诱中掉头,我们就会顾盼自得,对众生的痛苦冷眼相看。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