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写不出歌儿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3.91
4.4折
¥
99.9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美]乔纳·莱勒
出版社浙江科技
ISBN9787573909305
出版时间2023-1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9元
货号31932077
上书时间2024-08-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美】乔纳·莱勒(JonahLehrer)畅销书作家。于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神经科学,曾跟随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EricKandel),在他的实验室里做有关记忆的生物学研究实验。
曾获得有“全球青年诺贝尔奖”美誉的罗德奖学金(RhodesScholarship),成为牛津大学罗德学者,始终关注20世纪的文学艺术,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曾多次为《纽约客》《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撰稿。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介绍神经科学、心理学等方向的研究,尤其关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目录
推荐序 创造力源于想象力
——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
前 言 揭开创造力的神秘机制,让创造力为我所用
第一部分 独自创造,个人创造力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
第1章 大脑是创意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鲍勃·迪伦是如何写歌儿的
左脑见“树木”,右脑见“森林”
“啊哈”时刻的到来,陷入困局让我们尝试新东西
《像一块滚石》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第2章 不期而遇的顿悟,善用发散性思维
3M 公司是如何开发出新产品的
洞见只有在你停止寻找它的时候才会到来
看起来毫不相关的思想重叠更有利于洞见的涌现
做“白日梦”是提高创造力的好方法
第3章 分析和专注,善用收敛性思维
杰克·凯鲁亚克是如何创作出《在路上》的
保持专注是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专注让我们对自己的创造性工作精雕细琢
化难题为想象,让事物露出本来面目
负面情绪让我们的注意力更集中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创造力
坚持不懈地思考,让知晓感变成实实在在的知识
第4章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创作状态
马友友是如何演奏出不可能演奏的和弦的
半梦半醒时最有创造力
痴迷,让孤独症患者成为特定领域的天才
忘我的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即兴表演
做梦,让我们变成即兴表演艺术家
第二部分 共同创造,与更具创造力的团队一起成长
第5章 做局外人,创意往往发生在学科的边缘
礼来公司是如何解决药品开发问题的
不受约束的局外人思维
“局外人”心态最重要,像年轻人一样思考
做自己的局外人,不被已有知识束缚
第6章 混合的团队最有创造力
皮克斯工作室是如何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的
让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创造力来自合作
咖啡间,公司里最重要的地方,产生新思想的绝佳之地
用“建设性批评”取代“头脑风暴”更能激发新创意
把合适的人聚在一起,创造力自然而生
第7章 城市摩擦,思想碰撞引发更多联想
硅谷是如何成为科技中心的
稠密的人口和碰撞的思想,让城市成为永不枯竭的创造力来源
城市的密度越大,创造力就越强
128号公路的衰落和硅谷的兴起
特拉维夫,以色列的“硅谷”
互联网无法取代城市
第8章“模仿”成就创新的开始
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天才戏剧家的
“莎士比亚神话”诞生于良好的文化环境
思想越分享越有价值
释放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永不过时的技能
造就更多天才的4个元思想
结 语 玩创造力的魔术,想象永远都有其神秘之处
注 释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左脑还是右脑更擅长创造?
爱做白日梦更有利于发挥创造力吗?
鲍勃·迪伦是怎么创作歌词的?
马友友是如何演奏出不可能演奏的和弦的?
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天才戏剧家的?
皮克斯工作室是如何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的?
硅谷是如何成为科技中心的?
想象那些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能力是我们人类最突出的智能。收音机里的流行歌曲、衣服口袋中的小玩意儿、墙上的艺术品、窗户上方的空调以及你所坐的椅子,还有你手中的这本书,无一例外都是想象的产物。
畅销书作家乔纳·莱勒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在《鲍勃·迪伦写不出歌儿了》这本书中围绕“我们该如何想象”这一主题来探讨,论述了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的八种方式,以科学的视角揭示了大脑是如何产生创造力的。一旦我们知道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创造力就可以为我们所用。
主编推荐
亚马逊年度十大畅销书之一, 《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脑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弟子、畅销书作家乔纳·莱勒“创造与想象”系列。拥有创造力,更能应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来袭。乔纳·莱勒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神经科学为依据,生动地阐述文学艺术世界的创造力灵感来源。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物理学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李淼,清华大学教授、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王煜全,畅销书《引爆点》《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联袂推荐。湛庐文化出品。
精彩内容
左脑见“树木”,右脑见“森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年轻科学家马克·比曼(MarkBeeman)有些困惑,20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对右脑受损的患者进行研究。比曼说:“医生往往会跟这些人说‘噢,你太幸运了’。然后他们会说右脑为什么不重要,因为它只会在语言方面对人有影响。”这些安慰的话告诉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右脑是可有可无的。美国脑神经科学家罗杰·斯佩里(RogerSperry)在1981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总结说,在他刚开始研究大脑时,关于右脑的主流观点是:右脑的损伤仅会导致不会说话、不会书写、阅读困难、耳聋和运动障碍,总的来说就是缺乏更高级的认知功能。换句话说,右脑只是大脑中一个没什么价值的组织。
但比曼发现,很多右脑受到损伤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认知问题,尽管他们的左脑完全正常。他决定做一份这类患者的障碍清单,清单很长。比曼说:“有些患者无法理解笑话、讽刺或者隐喻。一些患者则看不懂地图或者弄不明白绘画作品的含义。这些虽然算不上多严重的问题,但仍会让患者感到担忧,因为这些问题本是不应该出现的。医生曾经跟他们说过不要担心,因为右脑没那么重要。”这些患者身上出现的障碍性问题促使比曼重新思考右脑的功能究竟是什么。刚开始时,他弄不明白所有这些障碍有何共同之处。幽默跟导航有什么关系?讽刺跟视觉艺术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联系?因右脑损伤而导致的智力问题,种类繁多得令人无法理解。比曼说:“我找不到一个满意的解释,我无法连点成线。”正当比曼打算放弃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也许,右脑的作用就是做他此时想要做的事情:在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之间找到弱连接关系。比曼意识到,他的那些患者所经历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关于如何“弄清总体的意义”。也就是说,不但要弄清楚构成整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还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比曼说:“世界太复杂了,大脑在处理问题时必须同时采用两种方式,它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而右脑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看见‘森林’。”就拿右脑损伤而导致的语言障碍来说,比曼猜测,当左脑处理“本义”(denotation,即字面意思)的同时,右脑则负责处理“转义”(connotation,即隐含意思),或者说词典上查不到的其他含义。当你读一首诗,或者因为一个笑话而开怀大笑时,你主要就是在依靠右脑建立语言关联关系。隐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从大脑的视角来看,隐喻就是不同或者不相关的两种思想(至少表面上如此)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当罗密欧宣称“朱丽叶是太阳”时,我们知道他并不是在说他所爱的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巨大星球。我们明白,罗密欧正在使用隐喻,意思是说朱丽叶对他的意义就如同天上的太阳。她当然不是星球,但她照亮了他的世界,就如同太阳照亮了地球一样。
大脑是如何理解“朱丽叶是太阳”的呢?左脑关注这些词汇的字面意思,但并无助益。总的来说,列出一堆描述两个实体的形容词并不能理解隐喻(在“太阳”和“朱丽叶”的例子中,所涉及的形容词并不多)。只有依靠它们重叠的关联关系探测到它们共有的特征时,我们才能理解两个名词之间的连接关系。这种理解最有可能发生在右脑,因为右脑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通过“拉远镜头”来看待句子,并能从更远的视角对句子进行分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