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讲演录(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学讲演录(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8 3.3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应镠 著 虞云国 编

出版社北京

ISBN9787200151794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1577464

上书时间2024-08-1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册《国学讲演录》的特色略有如下方面:其一,初级入门的针对性。由于当年听课对象都是未窥文献学之门的大学生,课时也有限制,而国学知识的涵盖面却不容有大缺漏。讲稿必须拿捏得当,体现出独有的针对性。
其二,教学互动的现场感。流金师对讲课有其境界追求:“每上完一节课,就像是写了一首诗,完成了一篇创作。”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他习惯将每堂课要讲的每句话写成讲稿,及至开讲却并不完全受讲义拘束。
其三,一家之言的启悟性。同样讲“国学概论”,每个名家取舍未必尽同,评骘也有出入。这册讲义也是流金师的一家言,其中不乏独到之见。

作者简介
程应镠(1916—1994),出生于江西省新建县大塘乡,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和宋史研究。1935年考入燕大历史系,抗战爆发后借读武汉大学,后转入西南联大历史系学习。1940年毕业后奔赴抗战前线。1949年以后,曾在高桥中学与光华大学等学校任教,后调到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历史科主任,成为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南北朝史话》《范仲淹新传》《司马光新传》《流金集》等。

目录
001/引言

007/经学举例

044/史学通说

106/诸子概论

144/文学略说

附录

178/中国文化三题

194/论新中国文化的创造

212/历史的真实与通变

232/谈历史人物的研究

248/玄学略论

261/玄学与诗

内容摘要
程应镠先生以古稀之年亲上讲台讲授“国学概论”基础课,这本《国学讲演录》便是当年他为本科生上课的讲义。讲义包括《经学举例》《史学通说》《诸子概论》《文学略说》四部分,“讲的都是国学中的精华”,既有初级入门的针对性,又有教学互动的现场感,成一家之言,是一本简明易懂的传统文化入门读物。本书还收录了程应镠先生所著《玄学略论》《玄学与诗》《中国文化三题》《历史的真实与通变》等主要历史著作和论文。书中各篇集中讨论了儒学传统、社会演变、家族形态等诸方面相结合,以个案为基础,深入地进行了探索。程先生前半生致力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以陈寅恪为圭臬;后期转治宋史,蔚然一代大家。

精彩内容
引言
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非常丰富的,《汉书·艺文志》根据刘向、刘歆的分类,把它分为七略,即辑略(集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大凡三万三千九十卷。魏荀勖分为四部,甲部为六艺和小学,乙部为诸子,丙部为史学,丁部为诗赋。至隋始以经、史、子、集为四部,至清不改。国学也就是四部之学。
四部之学,包括的范围极广,文学、史学、哲学当然都包括。医学、农学,我国古代是十分出色的。还有军事学,如《孙子兵法》,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无疑地也依然是杰出的。我们要讲的,只能限于哲学、史学和文学。这个内容就十分丰富,只能讲个大概。
为什么要讲这一门课呢?主要是想让大家了解一点我国古代的文化。我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这是没有问题的。到过北京,看到天坛、长城,无不为之惊叹。在西安参观秦兵马俑,看昭陵、乾陵,你们大概也会为二千年前和一千三百年前的人们的思想、技术、力量所慑服。你们读《论语》,能不为那一位伟大教师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的肺腑之言所感动吗!读《孟子》,“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对那些无视人民痛苦的国君、贵族,他不禁破口大骂了。孔子和孟子是儒家,他们的书,在我国近现代史中,有好几回是要被焚的,但其中肯定是有一些好东西,我们是要拿过来的,是要继承的。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文学的传统不如人,没有史诗,没有戏剧,小说也差劲。没有史诗,是个事实。戏剧,在元朝就很发达。元灭宋是1279年,为明所灭是1368年。关汉卿是元人,著名戏剧《窦娥冤》,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这位作者还说,秦汉以后,文学上继承的不是《楚辞》,而是《诗经》,很为此惋惜。《楚辞》是南方的文学,《诗经》代表的当然是北方。过去,总是风骚并提。从形式上说,《诗经》比《楚辞》简单。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文化是很发达的。庄周、屈原都是南方人,他们的作品,文学价值也是很高的。《逍遥游》和《九歌》,都充满了幻想。但说秦汉以后我国文学继承的只是《诗经》,因而贬低我们的文学传统,就不合乎事实了。
也有文章说我们的史学还不成熟(大意如此)。在封建社会中,我国史学最为发达。二千年前,司马迁就提出他写作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很了不起的。你们有兴趣,去翻一翻希罗多德的书,那只不过是一些纪事、纪闻的杂录,比起《史记》,就显得非常幼稚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或译为《南希腊战争》),虽然完整地记述了这一次古代希腊的大战争,但和《史记》所记的战争比较,也就使人觉得浅得很!我们的史学并没有停止于此。刘知幾、杜佑、司马光、郑樵、章学诚都有发展,有贡献。以古为鉴的作史目的,实际上也是在史学的领域内对古今关系的一种解决。
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评价,并不等于对我国四部书的评价,当然也不等于对我国古代史学、文学的评价。
有一种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哲学家着重讲做人,西方哲学家着重讲求知,“中国哲学中认识论不占重要地位”。这也是不合乎事实的。先秦诸子,对“名实”问题的讨论,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宋元学者对“道”与“器”的讨论,是不是认识论的问题呢?李约瑟教授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明以前,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大概是没有人否认的。只着重讲做人,和这一事实是背离的;说中国“长于伦理而忽于逻辑”,和这一事实也是背离的。很难设想,没有正确的逻辑,能在科学技术方面跨出这么大的步子吗?!最近,冯契同志写了一部书,叫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在论“哲学史上的认识论问题”时,对于这个问题,有很正确的见解,做了很好的分析。
我国古代思想重伦理,特别是儒家,当然也是事实。重伦理是不是也是个优良传统呢?我的答复是肯定的。伦理,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重视正确对待人,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就是关系。我们现在说同志关系、师生关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个人与集体关系,这些关系也都要正确对待。研究这些关系并提出行为的规范,就是伦理学的任务。西方哲学,认识论求真,美学求美,道德学或伦理学求善。要建立社会主义的道德,也要有所继承。在这方面,我国古代确也有优良传统。国学概论这门课,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都要讲到。当然,精华是与糟粕并存的。我希望,我能尽量做到:讲的都是国学中的精华。
下面,我将按照经学、史学、子学、文学四方面,也就是经、史、子、集四部分来讲。过去,我曾讲过经学和史学,这两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是旧的了,当然,也不会完全和过去一样,也会有一些增删,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子学和文学,讲课的内容就是全新的了;这两个部分,是我业余的兴趣所在,从幼年开始,我就读《诗》,读《论语》、《孟子》和《庄子》,这两方面的兴趣,至老不衰。我以为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国史的人,必须有这两方面的知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