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本书以图库式的编纂方法、文献式的编辑体例,艺术人生、成就与当时社会洪流的发展相互嵌合的方式介绍。孙景波先生的“云南时期”作为其绘画艺术成就与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书中诚实地记录了作者在绘画思考中不断试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不仅完整地呈现了其艺术创作,更深入地是对其艺术风格与成就的探讨。这一创新式的编纂体例,同时对于艺术家个案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孙景波
画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到云南美术家协会工作。《回望云之南》中记录的即为此一时期的重要历程。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壁画。之后长期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目录
引言
序一 难忘的岁月
序二 致景波
第一章 回顾《夸父吟》到《阿细新歌》创作的心路磨炼
第二章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乌蒙、金沙江纪实
第三章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金沙江写生记
第四章 腾冲、瑞丽写生记
第五章 1978年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和几个“有点怪怪的”画家
第六章 圭山写生和火把节的故事
第七章 西盟佤山写生记
第八章 1999年后,数次回云南写生散篇
后记 要不,这就是个天真老孩子的自言自语
内容摘要
孙景波先生的“云南时期”作为其绘画艺术成就与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书中诚实地记录了作者在绘画思考中不断试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不仅完整地呈现了其艺术创作,更深入探讨了其艺术风格与成就。
主编推荐
本书作为画家孙景波云南写生历程的“文献式画库”,写生作为画家与自然建立联系、进行对话的一种最根本、最便捷的途径。作者极具特色地通过绘画的语言勾勒出了写生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其流淌的所思所想,既是作者个人的绘画思考告白书,也可视作中国当代绘画者的写生备忘录。书中大量的写生作品与内心感悟的细节为其创作经历与历程留下了创作的注脚。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1970年,我25岁,时正“文化大革命”的中期。
那一年3月30日,近中午11点半左右。我提着行李,刚刚走进云南省军事博物馆大门——我回忆:那或许是我到云南工作前后14年间,最兴奋、最得意、近乎有点儿“忘乎所
以”的一刻!
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因为我在通海地震灾区的“突出”表现,破例地把我从五七干校抽调回省
革委机关。更出人意外地任命我为展览筹备组领导
小组成员,同时还任命我为美术创作组组长。
原因是:这个展览倡议方案是我提出的。一个月前,我曾在灾区向抗震总指挥卢瑞林司令递交了一份“关于举办云南省抗震救灾事迹的展览报告”,获准之后,又亡命徒般地——为筹备、设计这个展览,阅读了灾区数以干计的简报、资料;每天工作20个小时,为整个展览写出了3万多字的解说词和版面文字;最让我兴奋的是:我说服了省革委军管会负责人——不问“派别”身份,同意我在全省
范围点名,从各单位调集最有创作能力的“美术工作者”。
领导说:“你们一定要
争取把这个展览送到北京!”如要达到这样的愿望,省革委军管会宣传组领导们明白:“这个美术创作组的成员,他们必须是当前云南美术界的业务骨干1”在我回干校办完调动手续,重返昆明之前,这些人——姚钟华、王晋元、丁绍光、蒋铁峰、李忠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