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5.46
6.5折
¥
3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王秀彦//马凤霞
出版社化学工业
ISBN9787122277046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644555
上书时间2024-08-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无机及分析化学》版自2009年出版以来,得到较多使用学校的肯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各学校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此次修订再版,对教材的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本教材仍遵循版的编写原则,坚持体现教材内容深广度适中、适用的原则,增强教材的针对性,为后续课程及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提供强有力的化学知识支撑。此外,教材还兼顾了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叙述深入浅出。能充分满足少学时教学的需求。
同时在教材内容选择和体系编排上,考虑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学科的系统性、规律性和科学性,又兼顾相关专业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不同需求,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介绍。本书通过“知识拓展”向读者提供了化学学科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更便捷的获取化学信息,开阔视野。
全书共计14章,介绍了溶液和胶体、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简介、元素选论、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化合物、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等基础理论以及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包括分析化学概论、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电势分析法、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等。
本教材由王秀彦、马凤霞任主编,王丰、吴华任副主编。全书由王秀彦定稿,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董宪武教授主审。具体编写安排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王秀彦编写至第三章、第五章及全书知识拓展,马凤霞编写第四章、第六至第八章,南京农业大学吴华编写第九章和第十四章;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王丰编写第十章及附录,范秀明、李雪共同编写第十一章,陈海蛟编写第十二章,金鑫编写第十三章。
为方便教学,本书还配套有电子课件。另外,本书还配套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本书是全体教研室教师多年教学、教材改革与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全体参加编写工作的同仁共同辛苦努力的成果。在编写修订的过程中得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领导和教师同行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教材并吸取了部分内容,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专家和同仁及使用本书的教师和学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在重印或再版时,得以更正。
编者
2016年7月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课——化学课程系列教材之一。该教材将基础课中独立的“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整合为“无机及分析化学”新的课程体系,减少了重复,节省了学时,使教学内容更切合农、林、牧、水院校化学课程特色。同时,简介了学科某些前沿领域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保证教材编写质量,使概念阐述得准确,参编教师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教材文献,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
本教材有以下特点:
① 教材是我们在调查研究并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基础上,精简烦琐的计算推导,删除过深的理论阐述, 使教学内容更切合实际,减少教学时数,全书共计14章,需80学时左右,可满足21世纪生物、园艺、牧医等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
② 注重了教学内容系统性、严谨性。
③ 在教材中增设了“化学视屏”部分, 反映了当代学科技术的新概念、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突出教材内容的现代化。
④ 坚持体现教材内容深广度适中、适用的原则,增强教材的针对性,为后续课程及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提供强有力的化学知识支撑。此外,教材还兼顾了内容丰富、叙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等特色。能充分满足少学时教学的需求。
本教材由王秀彦、马凤霞任主编,王丰、吴华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安排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王秀彦(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马凤霞(第四章、第六章~第八章),王丰(第十章及附录),孙世清(第十二章),姜辉(第十三章),范秀明(第十一章);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吴华(第九章,第十四章)。
全书由王秀彦统稿,由董宪武教授主审。本书是全体教研室教师多年教学、教材改革与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全体参加编写工作的同仁共同辛苦努力的成果。
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出版的一些教材和著作,并从中得到了启发和教益,在此特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以及在时间上较为紧迫,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专家和同仁及使用本书的教师和学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在重印或有机会再版时,得以更正。
编者
2009年5月10日
商品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前八章主要介绍了溶液和胶体、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热力学基础与化学平衡、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元素选论、四大平衡等基础理论。后六章介绍了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包括定量分析的四大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仪器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电势分析法以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等。
作者简介
王秀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副教授,1989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获科学技术哲学(应用心理学方向)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文理学院。主要从事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芳香植物化学及高分子材料(胶粘剂方向)。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4部。完成校级项目2项。专业课《无机化学》校级课程带头人。
多次被评为很好教师、教学能手,很好个人,很好教研室主任。1999被评为青年骨干教师,2012年获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首届“我喜爱的人生导师”称号。2013年教师讲课大赛靠前名,2013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优选个人。2014年获得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第二届“我喜爱的人生导师”称号
目录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第一节 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二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物质的量浓度
二、质量摩尔浓度
三、摩尔分数
四、质量分数
第三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上升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四、溶液的渗透压
五、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情况
第四节 胶体与界面化学
一、胶体与表面能
二、表面吸附
三、溶胶的性质
四、胶团的结构
五、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高分子溶液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平均速率
二、瞬时速率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一、碰撞理论
二、过渡态理论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
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
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碳钟——化学动力学在考古中的应用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系统和环境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三、过程和途径
四、热和功
第二节 化学反应过程的热效应
一、热力学能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化学反应热
四、热化学方程式
五、热化学定律 (盖斯定律
六、标准摩尔生成焓
七、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计算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自发过程
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和反应热
三、熵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四、熵判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五、吉布斯函数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二、平衡常数
三、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四、化学平衡的移动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热力学大师——吉布斯
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
第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一、氢原子光谱
二、玻尔理论
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一、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二、四个量子数
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图像
第三节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
二、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三、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四、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四节 元素重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一、原子半径
二、电离能(I)
三、电子亲和?
四、电负性(χ)
第五节 化学键理论
一、离子键理论
二、共价键理论
三、分子轨道理论
第六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
一、分子的极性
二、分子间力
三、氢键
第七节 晶体知识简介
一、离子晶体
二、分子晶体
三、原子晶体
四、金属晶体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准晶体
第五章 元素选论
第一节 s区元素
一、s区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p区元素
一、p区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d区元素
一、d区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第四节 ds区元素
一、ds区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六章 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 酸碱理论
一、酸碱电离理论
二、酸碱质子理论
三、酸碱电子理论
四、软硬酸碱理论
第二节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一、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
二、酸碱平衡移动
第三节 酸碱平衡水溶液中酸度的计算
一、物料平衡式
二、质子平衡式
三、酸度对弱酸(碱)各种型体分布的影响
四、强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五、一元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
六、多元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
七、两性物质水溶液酸度的计算
第四节 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原理
二、缓冲溶液酸度的计算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第五节 沉淀溶解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
二、溶度积规则
三、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人体的酸碱度与健康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一、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二、配位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三、外轨型配位化合物和内轨型配位化合物
第三节 配位平衡
一、配位平衡常数
二、配位平衡的计算
三、配位平衡移动
第四节 螯合物
一、螯合物的基本概念
二、螯合物的稳定性
三、螯合物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配位化合物理论的发展
第八章 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配平
一、氧化数
二、氧化与还原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
二、电极电势的产生
三、标准电极电势
第三节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一、能斯特方程
二、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一、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二、选择适当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五、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六、计算物质的某些常数
第五节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一、元素电势图
二、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第九章 分析化学概论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定量分析的程序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三、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四、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五、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一、误差的分类
二、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
三、减少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方法
第三节 定量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一、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二、正态分布和t分布
三、异常值的检验与取舍
四、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第四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一、什么是有效数字
二、数字的修约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第五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基准物质
四、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分析化学前沿
第十章 滴定分析法
第一节 酸碱滴定法
一、酸碱指示剂
二、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第二节 沉淀滴定法
一、沉淀滴定法概述
二、沉淀滴定法确定终点的方法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
二、EDTA及其配合物的性质
三、条件稳定常数
四、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五、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三、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酸碱指示剂的发展
第十一章 重量分析法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一、重量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二、重量分析法的特点
三、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第二节 沉淀的纯度和条件选择
一、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二、晶形沉淀的条件
三、无定形沉淀的条件
第三节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纳米化学
第十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光的基本性质
二、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三、朗伯-比耳定律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测量方法
一、分光光度计
二、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第四节 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及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二、测定误差及测定条件的选择
第五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实例
一、单组分含量的测定——磷钼蓝法测定全磷
二、多组分含量的测定
三、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光化学传感器
第十三章 电势分析法
第一节 电势分析法概述
一、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二、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和膜电势
第二节 电势分析法的应用
一、直接电势法
二、电势滴定法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与活体分析
第十四章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一、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法
二、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法
第二节 萃取分离法
一、基本原理
二、重要萃取体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
第三节 离子交换分离法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和性质
二、离子交换分离操作
三、离子交换法的应用
第四节 色谱分离法
一、柱色谱
二、纸色谱
三、薄层色谱
思考题与习题
知识拓展新型分离技术
附录
附录Ⅰ 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附录Ⅱ 一些单质和化合物的ΔfHm、ΔfGm和Sm(298.15K)
附录Ⅲ 一些质子酸的解离常数(298K)
附录Ⅳ 溶度积常数(298K)
附录Ⅴ 一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K)
附录Ⅵ 标准电极电势(298K)
附录Ⅶ 条件电极电势
参考文献
元素周期表
内容摘要
“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为本书修订的指导思想,王秀彦、马凤霞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坚持教材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针对高等农林类院校相关专业的特点,在内容选择和体系编排上,既考虑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学科的系统性、规律性和科学性,又兼顾相关专业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不同需求,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介绍,同时在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的基础上,本书通过“知识拓展”向读者提供了化学学科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更便捷地获取化学信息,开阔视野。
本教材前八章主要介绍了溶液和胶体、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简介、元素选论、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化合物、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等基础理论。后六章介绍了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包括分析化学概论、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电势分析法以及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农、林、牧、渔、生物、食
品等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也可供社会读者阅读。
主编推荐
1.通俗易懂,内容全面;
2.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整体设计、优化,有效融合;
3.充分考虑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学生学习课时数等方面的情况,突出适度、适用的原则,使省出的学时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包括化学以外的新知识。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