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阳初画传/中外著名教育家画传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晏阳初画传/中外著名教育家画传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26 3.8折 6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贤君|总主编:周洪宇

出版社山东教育

ISBN9787532886708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3179317

上书时间2024-08-1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熊贤君1957年生于湖北,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高中毕业先后当农民、民办教师。1978年春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供职。2001年春调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主要论著有:《中国教育管理史》、《中国教育行政史》、《中国教育发展史》(合著)、《皇子教育》、《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合著)、《俞庆棠教育思想研究》、《从湖北看中国教育近代化》(第二主编)、《湖北教育史》(上下,主编)、《近现代中国科教兴国启思录》、《中国女子教育史》、《香港教育通史》(第二主编)等,另有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蜀学风气熏陶
与传教士结下不解之缘
严父慈母的影响
私塾中获得终身教益
“腹有诗书气自雄”
西学良师引领
与史文轩的深厚友谊
奖学金事件
平平的政治系功课
海上奇遇改变命运
勤工俭学活动
参加耶鲁大学各种社团
生动的民主教育课
“爱的驱使”
服务华工“第一课”
“导生制”的试用
华工识字两个伟大发现
创刊《驻法华工周报》
与薄克曼一席谈
泰山许芹牧师及其家庭
一杯胜似玉液琼浆的水
许雅丽的雄心壮志
共剪西窗烛
平民教育状况调查
编辑《平民千字课》
长沙的探索
烟台的推行
嘉兴群众教学法实验
识字教育进军营
推行女子识字教育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成立
“总会”会徽和会歌
出席太平洋学术会议
夏威夷为平民教育募捐
接受母校授予荣典
“本固”然后“邦宁”
平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开“脑矿”
“五自”教育
“四力”教育
首创“革心”之说
“忠恕忍恒”四字教育
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的选择
契机与实验步骤
“博士下乡”
定县的社会调查
科学研究先行
探索汉字注音办法
创造简笔字
编辑平民字词典
编辑平民读物
创办《农民》报
收集民间图画和音乐
采集秧歌、鼓词和歌谣
戏剧教育大显神通
运用幻灯片教学
无线电教学的大胆尝试
实行导生传习制
设立生计巡回训练实验学校
棉花种植实验
小麦种植和园艺工作实验
动物生产改进
表证推广农业科学成果
卫生教育:预防重于治疗
布种牛痘工作的艰难推进
对妇婴卫生的高度关注
节制生育运动的推行
“国民性”的基本估计
以文艺教育攻“愚”
以生计教育攻“穷”
以卫生教育攻“弱”
以公民教育攻“私”
“三大教育方式”以学校式为主,三者连环进行
初高级平民学校
生计巡回训练学校
开办景慧学校纪念熊朱其慧
成立平民学校毕业同学会
建立合作社组织
家庭式教育的研究实验
定县实验时期划分
一场救国运动
一场革命的运动
一场教育运动
一场科学运动
一场民主运动
一场传“教”布“道”运动
一场合作运动
一场世界性的运动
政治的基础在县政
国防重心之所在
县政改革的调查研究
县政建设人才的训练
县政府机构改革
政治与经济建设的努力
重中之重:村单位建设
衡山实验县的机构改革
创办湖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
“误教”和“无教”
湖南地方行政干部训练
动员民众抗战杀敌
组建四川省设计委员会
四川全省的调查和新都实验的进行
创立乡村建设学院
乡村建设学院乡建人才培养原则与目标
乡村建设学院的学风与教风
膺选“现代具革命性贡献的世界伟人”
提出“第五自由”
留美为乡村建设筹款
旧金山市荣誉公民
拜访政治家布鲁区和总统杜鲁门
“三大要项”
创建华西实验区
“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
菲律宾乡村改造传薪火
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建立
中美洲乡村改造的实验场——危地马拉
哥伦比亚乡村会的巨大成功
泰国乡村会的创新
乡村改造工作进非洲
定县故地重游
到欧美同学会讲演
会见京蓉校友
为中国代表举办研讨会
晏阳初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熊贤君编著的《晏阳初画传》以画传形式生动地记述了饮誉中外的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
者与实践家晏阳初(1890-1990)。一不同寻常的百年人生,根据其活动轨迹划分为刻苦求学、法国服务华工、推行平民识字运动、开展定县实验、创立乡村建设学院和走向世界等时期,每一时期都收集到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晏阳初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辛勤奉献的伟大精神,高山仰止,景行景止的高尚人格。

精彩内容
 与传教士结下不解之缘在清代,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相继传人巴中。
18641年,法国司铎金逊来到巴中,在城区、恩阳、花丛等地大量发展天主教徒,建立教堂。1909年法国神父贺某来巴中,开办“真元堂”卖药行医兼传教。翌年法国神父林某亦来巴中,与贺某同办教务,并在东城街设立天主堂。巴中天主教属成都教区领导
,前后在巴中城关、恩阳、柳林设立了三座教堂。
1886年,基督教传教士英人杜明德及国人梁春山由保宁转入巴中,建基督教内地会巴中福音堂。1906年,福音堂开办“华英学校”及“贞德女校”。前者有学生40余人,“贞德”有学生120人。开设圣经、
国语、算术、唱歌、游戏等课程。1912年,中华圣公会四川教区巴中支区成立,教会势力日渐扩大,全县基督徒达787人,教堂7处。先后来巴中传教的外国牧师5人,其中英国3人,加拿大、瑞士各1人。
伊斯兰教亦于嘉庆年间(1796—1820)传人巴中。
对晏阳初影响最大的是内地会。他到底受了内地会哪些元素的影响呢?其一,内地会的五项原则。
1854年,英国的中国布道会派遣传教士戴德生到上海、宁波一带行医传教。因此会缺乏财力从事较具规模的传道工作,戴氏于1857年脱离中国布道会,而自行传教于浙江各地。1865年,他创设了内地会,其原则有五:(1)跨宗派原则,任何宗派都可参加。(2)国际性原则,任何国家都可出人出钱。(3)传教士和中国人打成一片原则,生活、起居、衣着尽量中国化。(4)快速传播福音原则。内地会的主要目标不是招收教徒,而是面向全中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福音。(5)奉献原则。这个差会的传教士无固定工资,要求刻苦献身。其核心内容,用戴德生的话说,就是“以前进和深入为目的”,“去树立十字架的旗帜”。为此目的,中华内地会的传教士每进入一个省,就先在省会建立一个传教站,然后迅速向四周的府、县扩展,接着深入到四乡活动,把所谓“巩固”工作留给其他教派接替。正因为如此,戴氏使内地会成为人华传教最具规模的教团。传教士戴德生的人格教育使晏阳初终生受益。他与戴德生曾谋一面,那是在他到四川去巡视教区的江船上。戴氏的“热诚和才干”给晏阳初留下深刻印象。
基督教对幼年晏阳初的影Ⅱ向是通过对父亲晏美堂再影响到他的。晏美堂通过与传教士打交道,认识到西学的优越性,体会到古书之外另有世界,西学是潮流所趋,便果断地决定送年仅13岁的晏阳初到数百里外的阆中县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求学。
晏阳初的童年,正是中国备受屈辱的时代。但是身在穷乡僻壤的晏阳初,坐地日行八万里,却对外界一无所知。他在《九十自述》中回忆说:“我的童年,正当中国天翻地覆。帝国主义的侵入,使枢要地区,发生显著的变化,变法图强的思潮应运而生。然而我乡巴中,地僻民穷、交通阻梗、文化闭塞。一般人谋生且不暇,对国家大事,抱着‘天高皇帝远’的传统态度。既没有出过知名的立宪派,也没有见过可歌的革命党。说来可怜,我少小在家时,看不到新式的报纸杂志,对当时的政局,也就无从关心了。”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有一种“机缘”,父母亲在科举未废
前,已觉察到“有改弦易辙的必要”,因此替他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晏阳初说,“这选择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这条新的道路指的什么?这就是接受西学。晏阳初接受西学教育,是从入教会学校开始的。
严父慈母的影响晏阳初生于四川省偏僻的巴中县乡村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晏美堂是基督教新教内地会在巴中开设的一
个福音堂延请的中文教师,在家设塾教学,兼用所谙之医学以济乡邻。母亲吴太夫人是一个“不识字、小脚、持家勤俭、教学严明”的传统女性,生有四男三女。晏氏家境清贫,但无虑衣食。
晏美堂深受蜀学注重实用风气的影响,即便是设私塾教育自己的孩子们,也以注重实用为原则。他以循循善诱、宽厚挚爱的教态感化学生,从不疾言厉色加以训斥,因此私塾的弟子和孩子们都对他“敬”而不“畏”。晏阳初后来回忆说:“据家人说,我的外形像母。她白净清秀,颇有威仪。但在神态和性情上,我秉承父亲的成分居多。我怎样也记不起他发怒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他是个典型的读书人,谈吐斯文,待人和气。最难忘的是他的笑容,温善可亲,好似春天的阳光。‘春风风人’一语,用在他身上,非常恰当。从他,我常想到身教的重要。”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