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
  • 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
  • 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
  • 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
  • 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
  • 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15 3.8折 68 全新

库存4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建军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9622365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1738824

上书时间2024-08-1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建军中国心理学界扛鼎人物,著名心理学家。
中国社工协会心理健康工作委意象对话学部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委员,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创始人和第一任系主任、教授。
国内最早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和最知名的咨询师之一,迄今已从事心理咨询30多年。
20世纪90年代创立我国本土非常优秀的心理治疗技术“意象对话疗法”,是自钟友彬先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认识领悟疗法创立者)后,我国第二位独自创立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学者,跟随者和弟子无数。
出版著作30余部。除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之外,还涉及文化心理学、心理历史学、环境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作品有《我是谁》《释梦》《你有几个灵魂》《走出迷惘》《红楼梦圆》《焦虑的中国人》等。\\\\\\\\\\\\\\\\\\\\\\\\\\\\\\\"

目录
\\\\\\\\\\\\\\\\\\\\\\\\\\\\\\\"推荐序   来,干了这碗大补汤
自  序   愿:心灵被滋养,生命被安顿

第一章  让真实的自我在安顿中欢愉,或是始终伤感流离?
人是多么脆弱,又是那样顽强。因为脆弱,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为顽强,我们都有面对和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能力。只有了解和勇敢地接纳真实的自我,真实的快乐、自信和力量才会如同种子在心灵中生出花来。
了便是好——心理疾病的起因,都是 “未完成”
为自己活——要有为自己而活的勇气,和看见自己需要的智慧
你知道谁是你的母亲吗——像母亲般关怀滋养我们的人,是心理母亲
你和神不一样——忍耐小小的不完美,完美主义者才能真正活轻松
“别人”就是你自己——想象中的“别人”,都是自己的反衬 
魔鬼是化了装的天使——心理障碍,为你提供了发现自己的机会
不敢抛弃的烦恼——勇敢面对真正的问题,才不会被莫名其妙的烦恼缠身
美女的心有什么不同——请把美貌兑现为一颗快乐、善良和自信的心
女人扮嫩——掩藏年龄,是不能接受真实的自己
重现本来面目——时时面对真实自我,才不会被虚假面具侵占
冷漠是疾病——温暖别人,实质是在温暖自己
忧郁是女人的酒——走出被抑郁包裹的自恋,才能体会世间快乐 
我的伤痛在快乐背面——想读懂生命这本书,请先了解并接纳真实自我
美人鱼——用牺牲自我的方式换取别人爱的女孩,都是美人鱼
洋娃娃的故事——把赢得别人喜爱当作生活中心,会成为没生命的“洋娃娃”

第二章  用两性情感上的独立将自己持久滋养,还是在脆弱依附中日渐凋零?
不要考验对方的爱情,宁可相敬如宾。不要追求心有灵犀,还是多做交流,明确告诉对方你需要什么。真正的爱情和婚姻是彼此滋养,把自己和对方都看成是成年人,有独立的自我,而不是脆弱无依的孩子。是相爱而不仅仅是依附,或只是你一个人的爱。
爱情是个不结实的东西——不长久的才叫爱情,请用平常心对待
爱情的三个中心——用“三点式”分析法,可厘清所有爱恨情仇
谁是你的真爱——想遇见真爱,先要内心独立而纯洁 
美女为何爱“野兽”——别在痛苦的情爱关系中,找寻童年缺失的爱
灵魂的性爱——有心灵参与的性爱会超越生理快感,达至完美
爱情魔法——恋爱成功的秘诀,是尽量多和意中人接触
走出爱情的误区——为了争胜而“爱”,结局注定会输
热恋勿忘心理检查——用四个问题来检测感情的相容度
表里不一是女孩——用相反的态度来掩饰真情,是恋爱伎俩
神仙眷属·凡人夫妻·地狱冤家——别用神仙眷属标准来要求凡人夫妻,否则会成地狱冤家
情感之争——解决情感烦恼,先要把理念问题转化回情感问题
婚姻与信任——治好嫉妒,才能让信任之树开花
两个孩子的故事——真正的爱情,是把自己和对方都看成是成年人
种子年年这样种——想幸福持久,就要勤快地种养爱情之花 
虾米、芝麻和绿豆——配偶“缺点”很正常,接纳不足才久远
“相互掷刀”的游戏——拥有情绪定力,才不会在夫妻吵架中恶语伤人
老婆累人——用妻子需要的方式对她好,才会相处轻松
难得糊涂——面对爱人的感情小波动,不争辩是非曲直是良策 
走出爱的牢狱——不再浇灌逝去的爱,才能迎来新生
一边美丽,一边等待——学会独自快乐的女人,更易得到爱的眷顾
网上玫瑰艳无香——网上爱人,其实是你心里爱人的投射

第三章  用充满爱与了解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安宁从容,或在陌生疏离中疲于奔命?
几乎没有谁真的需要别人出主意,他们真正需要的不过是别人的理解。理解源于了解。当你深爱一个人,在你心中,他就是你,你就是他,他的快乐和烦恼就是你的快乐和烦恼,那时,你就会了解他。交际的最高境界,不需要心理学技巧,只要有足够的爱就够了。
先学会爱自己——只有喜欢自己的人,才会被别人喜欢
学习感谢——好社交不仅需技巧,更要有真情
“未必如此”和“人难免会”——想处处有朋友,就要会说宽容的话
不劝而劝—— 理解是最大的劝慰,用“意译法”劝人才见效
好心没好报——先关照别人的自尊,才能使安慰到位
脸家三兄弟—— “出丑训练”,是克服社交羞怯的法宝
拒绝的艺术——不会拒绝别人,就没有好社交
了解“身体语言”——“猴子技术”,使你对别人的心思洞察秋毫
我们拥有共同点——培植友情,要善于寻找和创造共同点
朋友不是玻璃做的——用“和解”的态度,去应对友谊中的冲突
床下本来没有鬼——别用虚幻的紧张,来干扰社交中的平常心
最温和的批评——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更容易改变别人的态度
社交训练——用“现实检测法”去消除社交中的主观乱想
周末的“三角心理”——听出别人的话外音,才能让彼此舒服
遇到别人尴尬时——社交的高境界,是在别人出丑时假装没看见
莫名其妙的转折——在谈判中轻易让步,自卑是罪魁祸首 
为何“人善被人欺”——不敢愤怒和拒绝,是“老好人”的病根儿
“没事找事”社交术——带着爱去创造机会多接触,才能交到知己
脸皮不磨不厚——用“难堪训练”来使薄脸皮变厚
头脑里的监工——克服自我意识的干扰,才能战胜社交紧张
所向无“敌”之术——赞美,是社交的无敌妙术
做自己的局外人——从局外人角度看问题,就会客观处理人际矛盾
“他心通”秘诀——只有足够深地爱一个人,才能和他心灵相通
玫瑰故事——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才能在交往中恰当示好

第四章  用有担当的人生供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或在不自主中空虚至死?
如果一个人希望有自己的灵魂,希望能更多决定自己的人生,从而有一个更健康的自我,至少,必须下决心自己担负起自己的人生责任。不自主的生活是最不能忍受的生活,这种生活会使人像秋叶一样日渐枯萎,因为不自主的人多数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人生的意义。 
强者的秘密——强者的力量就在人格中
命运不是母亲——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会被命运眷顾
痛苦带着的财富——厄运,是你打通心理能量的好渠道
永不言败——不承认有失败,才是成功者的秘诀
等待——要相信“该来的自然会来”,千万别焦躁 
快乐咒——懂快乐,心才是真的健康
都是谁的错——对待错误的正确归因方式是开放、不固守己见
论贪婪——贪婪是生命大毒,却也是生命营养
低速度原则——放慢速度,才能尽享人生美妙
依法治家——越任性的孩子,越想拥有会立规矩的父母
教师的焦虑——对未来的焦虑,才是学生负担的源头
“充话费送小孩”是个谣言——骗孩子让成人有优越感,却使孩子失去自尊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父母给孩子的最珍贵礼物——让孩子相信自己被爱着
弱者的武器——夸大牺牲、以退为进,是弱者与别人竞争的心理把戏
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心理困扰,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生
“老色鬼”们的自述——性骚扰者其实都是胆小鬼
是谁害死了诸葛亮——胃溃疡, 是你的心“吃不消”
席幕蓉、三毛和琼瑶——用天赋特长做最棒的自己
一个神秘故事——潜意识中有无尽珍宝

跋   我愿意说给更多人听\\\\\\\\\\\\\\\\\\\\\\\\\\\\\\\"

内容摘要
\\\\\\\\\\\\\\\\\\\\\\\\\\\\\\\"《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是著名心理学家、“意象对话”创始人朱建军老师30多年的智慧结晶,诚实地呈现了生命中或深或浅的困扰,涉及个人成长、两性情感、人际关系、生命意义等我们关心的话题。朱老师不但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问题所在,还体贴地开出一剂剂心理良方。
一个人如果精神和心灵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显然不会饿死,但是会活得非常空虚、焦躁、愤怒、失落、紧张、恐惧。我们的心灵需要爱,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盐一样。翻开这部心灵多重滋养之书,让你的心灵被滋养,生命被安顿。\\\\\\\\\\\\\\\\\\\\\\\\\\\\\\\"

精彩内容
\\\\\\\\\\\\\\\\\\\\\\\\\\\\\\\"推荐序来,干了这碗大补汤朱建军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行过拜师礼的师父。给先生的书写序,这不符合我原本的设想。我以前设想,我什么时候好好出一本书,让先生来给我写序,充充门面壮壮胆。然而我自己的书迟迟未出,却先遇到了这个给先生的书作序的机会。开始时诚惶诚恐,静下来想一想,由我来写也是一件好事。写序的人不必比作者水平高,这恰好说明书中的内容很亲民、接地气,大家大可放心阅读而不必担心内容艰深或难以理解。就像一个笑话里讲的:我不会生蛋,难道还吃不出炒鸡蛋的香吗?
第一版《滋养和安顿我们的心灵》(以下简称《滋养》)出版于2006年,我遇到这本书是在2009年,正在读心理学研究生。那时候的我善于思考、喜欢精美繁复的心理学理论,故而对通俗类的心理学读物非常挑剔,觉得这类读物内容浮浅、言之无物。然而《滋养》一书从上手的那一刻起,就让我有种放不下的感觉。它清澈通透,比山泉更加甘甜;同时它又浓厚深远,比老汤更加韵味深长。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阅读体验,在被滋润和营养的同时,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内心是干渴的、匮乏的,于是更加想去读。
近十年后,我才逐渐明白这种干渴与匮乏并不只是我个人的,它相当普遍,是许多中国人共有的。这种干渴与匮乏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这棵大树在近几百年受了很重的伤,以至于许多树叶和枝丫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系断开了连接,华夏文明土壤中的养分输送不上来。作为枝叶,我们因此而干渴、匮乏,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要到哪里去。缘于此,心灵需要被滋养,心灵需要被安顿。
中国有句老话叫“七步之内必有解药”,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在山林中被毒蛇咬了,那么在附近一定有能解这蛇毒的草药。引申一下,就是说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解决方案通常并不遥远,而是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地方。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存在于我们当下的文化环境中: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比如儒释道思想,《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则是它们的通俗化表达。它们曾经蒙尘多年,许多当代中国人与它们“对面相逢不相识”,而现在正是重拾文化自信,将其发扬光大的好时候。另一部分是近百年内汇入中国的西方文化,尤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等。它们有待进一步消化与融入中国本土。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它们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新鲜的角度自我审视,乃至解决一些问题。
朱建军先生在《滋养》幕后所做的,正是对这些东西方文化中的精华进行深度的体验、理解与消化,再用最通俗的语言谱写出来。此过程也仿佛一个高明的厨师,结合东方与西方特色食材的精华,融会贯通地熬制了一锅“十全大补汤”。
说《滋养》是十全大补汤,并非单纯的玩笑。事实上,书中四大章的内容牵扯到人性、人生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不偏不倚,全方位把握、滋养和调理人心会遇到的普遍问题。
其一是“真实”。人身处现实社会,伪装往往带来便利,真实却造成冲突、使人害怕。为了顺应环境而迎合他人、伪装自己,本应是权宜之计,很多人却迷失其中,过上了“别人”羡慕的生活,却遗失了真实的自我。生命中最大的空虚莫过于此—过得“好”,但不是“我”。因此,我们不要做《美人鱼》,不要上演《洋娃娃的故事》,我们要相信《魔鬼是化了装的天使》,要知道《我的伤痛在快乐背面》,唯有鼓起勇气《重现本来面目》,才能《为自己活》,以健康的人格过有意义的人生。
其二是“独立”,尤其是在爱情里。常言说爱情使人盲目、爱情使人软弱,但不能放弃自我的人,却从来没有坠入爱河的权利与机会。可是爱情又需要独立的自我,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一男一女,两颗星球相互围绕,两条河流彼此交汇,两股能量彼此限制又彼此滋养,衍化出生生不息的美丽太极图。没有了自我,谁和谁相爱?所以,我们既要承认《爱情是个不结实的东西》,更要带着一颗独立的心《一边美丽,一边等待》,才能知道《谁是你的真爱》。当我们遭遇《情感之争》,当我们和最亲爱的人玩着《“相互掷刀”的游戏》,唯有同时觉察到体内《爱情的三个中心》分别在说什么,才能走出《爱的牢狱》,收获《婚姻与信任》,体验到《灵魂的性爱》。
其三是“爱与理解”,人际关系最底层的实质。在人际互动里,尔虞我诈固然令人身心疲惫,委曲求全却也未必有好结果。在朋友相处中,批评与矛盾不应该成为禁区,而力求“善解人意”者却往往弄巧成拙。社交技巧永远是表面的,是否带着爱与理解与他人互动,这背后的态度才是实质。《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够被人喜欢,先懂得《拒绝的艺术》,才不会《莫名其妙》地吃亏。《为何“人善被人欺”》?为什么《好心没好报》?带着理解与尊重和人互动,你才能学会用《最温和的批评》改变他人。带着爱与关怀和人相处,你就能够自然领悟《“他心通”秘诀》。当爱与理解朝向自己,就能够《做自己的局外人》,客观地处理矛盾。当爱与理解朝向他人,你就拥有了社交中的《所向无“敌”之术》。
其四是“生命的意义”。维持生存是动物的本能,寻找意义才是人类的天性。在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时,一个人应该先问一问自己,是否担负起了自己的人生责任,是否接受了命运施加于己身的那些无法改变的“不公”。承担责任是自主的开始,自主的生活才能铺就通往“生命意义”的漫漫长路。《命运不是母亲》,人也不能永远做个孩子,唯有放弃《弱者的武器》,才能获悉《强者的秘密》。在生命的旅途中,《永不言败》是必要的态度,适时地《等待》也不可或缺,学会贯彻《低速度原则》,你就能获取《痛苦带着的财富》。不要总去想《都是谁的错》,收好《父母给孩子的最珍贵礼物》,把《快乐咒》挂在嘴边,在寻求意义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神秘的故事》。
《滋养》这锅汤,可以从四个层次来品尝。
第一个层次,把《滋养》当作“保健品”来喝,它绝不会对你的健康有任何坏处,也少有中药的苦涩,喝了以后可以获得身心的愉悦,获得浑身的轻松。
第二个层次,把《滋养》作为“补药”来进补,它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营养足、易吸收,喝了以后强心健体,让心灵被滋养,让焦躁被安顿。
第三个层次,把《滋养》作为“方药”来服用,它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心理学方法与技术,针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扰,治已病、治未病,都可以用。
第四个层次,心理学专业人士可以从“医师”的角度来鉴赏品尝,把阅读《滋养》的过程作为一种高手间的同行交流,看朱建军先生如何开方子、如何熬药汤,如何使一服汤剂药力深厚老少咸宜,如何送服入口,治病救人。
《滋养》是一锅好汤,从里面汲取,它并不会减少,与人分享,它反而变得更多。十全大补汤,我与各位共品尝。
意象对话资深心理咨询师周烁方第一章让真实的自我在安顿中欢愉,或是始终伤感流离?
人是多么脆弱,又是那样顽强。因为脆弱,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为顽强,我们都有面对和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能力。只有了解和勇敢地接纳真实的自我,真实的快乐、自信和力量才会如同种子在心灵中生出花来。
了便是好心理疾病的起因,都是“未完成”《红楼梦》一开始,写甄士隐女儿被拐,家被火烧光,投奔岳父,岳父又势利,于是他便得了我们称之为抑郁症的心理疾病。当时还没有心理医生可寻,他只好忍耐。这天他上街,偶遇一跛足道人,听那道人自言自语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甄士隐听了,便迎上去说:“你满口说些什么?只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如果听到了‘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名叫《好了歌》。”说也奇怪,听了这些怪话,甄士隐的抑郁症竟然不药而愈。
数百年后,生活在遥远的欧洲和美洲的心理学家,在进行心理治疗时,竟然也发现了和跛足道人相同的原则: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格式塔疗法创始人皮尔斯指出:心理疾病的起因都是一种未完成。如果有一个人怨恨他的父亲,却不敢当面指责父亲,这就是未完成。它将会使这种怨恨越积越深,会毒害这个人的心灵,进而还会使他处理不好和与他父亲相似的人,如老师、老板、领导的关系。这种怨恨会像一条饥饿的蛇死死地缠着他,使他不能解脱。如果有一个人爱某人,却埋在心里,这也同样是一种未完成。这段爱也会越积越重,成为心理负担,并且妨碍他以后的爱。如果一个人悲伤却没有痛哭过,他会时时在想着去哭。同样,当一个人渴望金钱而未能富裕时,他的心灵会被金钱缠绕而不得安宁,因为在金钱上,他有件“事”未完成。
完成就是了结、了断,就是“了”。
未完成就是“不了”。不了,人就会时时念之,就会有烦恼,就会有情绪困扰和心理疾病。“了”了,人就可以把这段“事”放下,就可以不被纠缠,就可以轻装上阵而面对现在的生活,了便是好。
每当我们有了一个愿望,就会投入一股心理能量去追求它的实现。如果愿望实现了,这股能量就被消耗了或消散了。但是,如果愿望遭到阻碍,这股能量就会淤积,成为泛滥成灾的根源,也成为破阻而出的动力。遭阻,就是不能“了”。
心理治疗就似疏导河水,让它“了”。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在治疗时就是让患者回忆过去创伤性经历,宣泄淤积的情绪。通过倾诉,将淤积的心理能量得以消耗掉或释放出来。心理学家赖克引导患者通过发怒、哭泣把过去没有表达的愤怒和悲伤尽情表达出来。当人能倾诉、能哭泣了,就会觉得“好多了”,因为至少他对情绪表达了,在情绪表达上“了”了。
格式塔疗法让患者想象空椅上坐着人,如果他怨恨父亲却没有说过,让他想象空椅上坐的是父亲,让他对着“父亲”说话,说出他心中的怨恨。当他说够了,他的心愿就完成了。“了”了,于是他也就放松了。虽然想象不是事实,但是如果想象得栩栩如生,却可以得到真实的效果。与想象中的“父亲”说话,虽然不如和真父亲说话,但也可以让淤积的心理能量从“渠道”中流走。
《红楼梦》中跛足道人是用另一种方法来解决“河水淤积”问题的。他宣称世人所追求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幻的,无意义的,不值得去追求,从而使心理能量不再向目标放送积聚,如同在上游切断水源,河水自然不会淤积了。
如果我们在街上任意问一个人,问那匆匆忙忙走过的千百人中的一个,看他有没有什么未了的心事,我想肯定会有。那么请告诉他不要把心事埋在心底,不要以为恨可以像尸体一样被埋葬,也不要以为爱可以像金银一样被收藏,所有不了的心事会在心里呼喊,会像种子一样发芽生长,越长越大,了结它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心愿有可能实现,就实现它。如果不能实现,就想象它,向别人倾诉,让自己痛哭。把种种心情发泄在日记上,这也是“了”。当一切心结都已了结后,就可以以儿童一样纯洁的心面对这个世界了,就可以忘掉过去,让困扰纠缠你的情绪如过眼云烟。
为自己活要有为自己而活的勇气,和看见自己需要的智慧我拿起心理咨询中心的电话,听到一女子一声幽幽的“喂”,我已知道,又是一个忧郁的人。
据我所知,这个女子似乎本不该忧郁。她受过高等教育,有很好的工作,有远超一般人的高收入,家庭生活平静安宁。但是忧郁却如虫一般日夜啃食着她的心灵之树,使正逢好年华的她日见枯萎。
我约她来面谈,她来了。整洁庄重的服饰,得体的举止,连说起自己的烦恼时,也不曾有失态的表现。
我用意象疗法,让她想象一幢房子。她说:“我似乎看到了一座房子,是西式小别墅,红色屋顶,雪白的墙壁,是木头的墙,很美,屋外是一片绿草地。”我说:“想象你走进这房子,看看屋里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屋子里一片漆黑,到处是灰。”是的,这就是她的心灵。从外表看,她有幸福的家庭,有成功的事业,一切都像想象中的那座房子的外观:白墙红顶,坐落在绿草丛中,让人羡慕。而内心中的她,却是“一片漆黑,到处是灰”。
“为什么你会是这样呢?”我问她,“说说你的生活经历。”她告诉我,她是长女,从小很听话,父母要她学习她就学习,要她考大学她就考大学。工作后,她也很能顺应外界的要求,当需要在工作上努力表现时,她踏实地工作;当人们重视财富时,她也成功地赚到了钱;该结婚时,她就结了婚……该做的事她都做好了,该得到的也都得到了,她不明白,她为什么感到不幸福?
我问她,她生活中最喜爱的是什么?
她回答说:“说不出,读书是为了顺应父母的期望,赚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就连结婚也不是有什么激情,而是因为男友的追求。”这就是她的问题所在,这就是她忧郁的原因。她为父母活,为领导活,为丈夫活,为社会活,却从没有真正地为自己活过,难道还不值得为之忧郁?
心灵知道,外在的成功和外表的幸福犹如蜡制的苹果,好看却吃不得;犹如她想象的那座房子,外表虽美内部却是黑暗和灰尘。
我把这些道理告诉她,她叹息说:“是啊,我从未为自己活过。 ”但是她对为自己而活却有些害怕:“做我想做的事,别人会怎么看,怎么想?万一我做的事不道德怎么办?”不曾为自己活过的人都是不敢为自己活,怕使亲人失望,怕周围的人反对或轻视,因此他们才只能做别人让他们做的事。
我鼓励她拿出勇气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而不是对别人负责。
如果你深入正视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必须要做的事会带来和人的新的冲突,那也要这么想:我要为自己活,我不能完全顺从别人的要求。
尽量不伤害别人,这是应该的,但是也不能为了别人放弃自己的需要因为那会伤自己。自己和别人是平等的,为什么总要屈己从人呢?
长期压抑自身需要的人,往往很害怕自己会有些不可接受的坏的需要,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说到这个问题,一个朋友说:“假如我需要上街去随便杀人,难道我也可以去杀吗?”当然不能。但是,杀人真的是内心的需要吗?如果你想上街随便杀人,那很可能是你心中积累了一股怨气无处发泄,这怨气也许来自老板,也许来自亲人。其实,你真正需要的不是杀人,只是发泄怒气而已。
因此,要为自己活,不仅要有敢于为自己活的勇气,还需要有看到自己内在需要的智慧。
我让她直面自己的心灵,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得不到答案。她说她从来都是揣摩别人想要什么,却从来不曾问过自己想要什么。
我采取了其他心理学技术,帮助她了解自己。她的“自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放弃自己的要求,如同一棵长久见不到阳光的小树一样,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长出新叶的。
过了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