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悄然30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悄然30年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9.23 5.3折 36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建华

出版社东方

ISBN9787506055598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865383

上书时间2024-08-1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林建华,男,生于1966年,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农业经济系。同年到京任教于某管理干部学院,后任职于民营企业,并创业打拼过,现任职于国有大型企业;从事过教育、广告、人事、行政、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岗位。爱好读书、长跑,追求“和善、独立、冷静、向上”。

目录
上部 悄然30年
  第一篇 鲤鱼跳出龙门
    第一章 努力重要 运气一样重要
    第二章 考场不相信眼泪
    第三章 上帝之音
    第四章 梦想已经在路上
    第五章 远方来信
  第二篇 青春已去四春秋
    第六章 恩师如父已远去
    第七章 伤离别离别好像在昨天
    第八章 自行车上去自行
    第九章 近山第一山——缙云山
    第十章 道声再见泪不干
  第三篇 告别山城来到北京
    第十一章 美丽的山城永远美丽
    第十二章 风光无限我要去北上
    第十三章 北京我来了
  第四篇 无知中迈出了第一步
    第十四章 无所谓专业对口
    第十五章 惊喜主任请客期待饱餐一顿
    第十六章 意外的试讲机会天生口才初认同
    第十七章 谁来接班到底选谁
    第十八章 做好当前成功太遥远
    第十九章 岁月久远匆匆那一年
  第五篇 迷乱的脚步
    第二十章 匆忙一小步决定未来路
    第二十一章 专业还是非专业
    第二十二章 天地很宽道路很长
    第二十三章 低调的时代高效的节奏
    第二十四章 职业乱了时光乱了
    第二十五章 机会来了小试身手
  第六篇 又是新天地
    第二十六章 猛然牵手顺心高歌
    第二十七章 发展研究博润特企业咨询利得林
    第二十八章 时隔二十年依然如昨天
    第二十九章 体验大央企一晃又十年
下部 得与失30悟
  第七篇 认识你自己
    第三十章 路靠自己走
    第三十一章 自信是基础
    第三十二章 翅嫩别急飞
    第三十三章 平衡可取胜
    第三十四章 埋怨伤自己
    第三十五章 多听才更明
    第三十六章 勤奋有眼劲
    第三十七章 语缓才能清
    第三十八章 虚心有人帮
    第三十九章 自负败自我
    第四十章 正人先观己
    第四十一章 莫等后悔时
  第八篇 有家才幸福
    第四十二章 路远家不远
    第四十三章 亲情要互动
    第四十四章 恩师在心中
    第四十五章 恩人不能忘
    第四十六章 难忘故土情
  第九篇 活到老 学到老
    第四十七章 脚步何必急
    第四十八章 找个好师傅
    第四十九章 择业别盲动
    第五十章 知识常更新
    第五十一章 勤学要勤习
    第五十二章 常知要常识
    第五十三章 悟中要思变
    第五十四章 放心才重要
    第五十五章 耐力变能力
    第五十六章 烟酒须少沾
    第五十七章 健康最重要
    第五十八章 时光转眼间
    第五十九章 人生不反转
后记 从平凡到平凡

内容摘要
 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代人,如果是有幸能上大学的,多已经处在毕业30年左右的阶段,也正是处在自己人生和事业的时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经历过动乱的时代,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他们挤过独木桥;通过自己的开拓与坚持,为社会带来变革与进步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不同于父母一辈又精彩纷呈的生活。《悄然30年》,就是一个平凡的60后,在毕业后30年所记录的自己的生活与感悟。林建华用真实的文字记录了他走过的路,吃过的苦,为之奋斗和坚持的梦想。这是一个平凡人的人生30年,从农村考上大学,改变自身的命运,虽没有成王成候,没有富甲天下,却努力活得不平凡。这是一代人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代人的生活态度:你会迷茫,会难受,会退缩,但依旧不忘初心,不惧困难,不断前行。

精彩内容
 第一章努力重要 运气一样重要
记忆中的1983年5月到6月,我在四川省广安县所
辖的农村中学恒升中学进行高考前的最后冲刺学习阶段。广安县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出生地(现在已经更名为广安市广安区)。
恒升区(当时还不叫镇)当时管辖好几个乡,是广安县相对比较偏僻的一个区,而且相当贫穷。当地大多数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能够吃饱饭。而在70年代,他们还需要国家救济,每家每户在生产队挣工分。当初是集体生产,交够国家公粮外,基本很难再能有一年的口粮。那时乡与乡没有公路,更别提村与村之问了。我是在1981年9月被录取到广安县花桥区花桥中学读高中的。在读了半年高中后因为家庭原因,我申请转学到了恒升中学。当初还因为我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花桥中学一直不愿批准我的转学,后来通过人找了关系才转到了恒升中学。由于在花桥中学就读的时间只有半年时间,所以教过我的老师大多数不太记得了,同班同学有联系的现在也只有一位了。因为当初通讯往来只有靠书信。
四川省在80年代初期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有资格
进入高考考场的,苦读了两年或者三年的同学们可能连高考考场都进入不了,对于基本都来自农村的同学们不能不说是非常残酷的,因为当时的我们想离开农村,大概高考是唯一的一条路,或许还可以去当兵。
否则我就会随着打工大军——农民工一道,到祖国各地去寻求儿时的梦想,挣钱娶媳妇。
我们当初的乡下中学高中只读两年,我的综合成绩当时大概只是在我们班上中等或者偏上一点,我就读的班是我们年级的快班(也叫尖子班),现在大城市
的中学叫实验班。在恒升中学读了一年半高中后,我和所有应届毕业生以及往届复读生一起,应该是在1983年4月底或者5月初都满怀信心而又纠结地踏入高考的预选考场。其实我们大多数同学心里非常明白,进入预选考场可能意味着高中生活的彻底结束,回到农村或者外出打工,加入农民工的队伍。每个同学心里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承受的压力很可能都超出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可以说这是决胜跳过龙门的关键的一步,也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压力已经超过真正的高考考场了。在当时高考预选通过率在25%~30%,意味着至少70%的考生无法进入7月的高考正式考场了。苦读10年最后连高考正式考场都无法进入,对于一心要跳过龙门的农村考生本人和家庭的打击可想而知。
不知道我当初是因为不懂事还是没长大或者说心理素质好,进入高考预选考场时,我平平常常地三天考完了。我收拾好行李回到了离学校10公里的家,和小伙伴一起游荡或者帮助家里收麦子和插秧,在游荡中等待高考预考成绩的公布。
80年代初期农村还比较迷信,人们希望通过算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高考预考成绩公布前,我母亲还曾找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盲人算命先生给我算命,说我预选会通过。与那位算命先生至今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一是我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工作,回老家的时问很少,而且偶尔回去时间也很短,一般也就过年的那几天。不过我还依稀记得他的模样:身高在一
米六七左右,体重感觉在120斤左右,经常穿着一件比较旧的蓝色上衣。在我的老家,农村80年代初期能够穿上蓝色新衣服的就算家庭条件不错的了。很可惜他与我虽是一个乡的同龄人,在我的印象里他好像小学都没毕业,或者至少没上初中吧。也许上天是公平的,他每次赶集的时候都会借着拐棍独自或者与他人一起在街上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坐定,等待希望改变命运的客人的光顾。一些朴实憨厚的农民可能把自己卖鸡蛋或者卖粮食的钱拿出几毛,递到他的手中,期
望能够为自己或者孩子们算出一个好的命运。因此他生意还不错,估计应该比80年代外出打工的农民收入要高吧。
我的母亲可能出于对她唯一的儿子我的命运的期
望和关心吧,我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农村或多或少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我的母亲经常找一些算命的先生,包括这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先生给我算命。
我母亲出生在重庆城里面,在日本人对重庆大轰炸的日子里,我母亲与她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失去了她们自己的家。她们的父母离开了人世,为了生存她们分别被不同的人家收养,所以她们的姓后来都不一样。我母亲当时被在重庆做生意的广安人家收养,最后跟随收养的一家人到了广安农村。可能因为这些吧,母亲希望我早日跳出农村。其中算命好像便是预知未来的方法。
P5-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