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4.44 5.1折 8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冈田武彦|责编:陈丽|译者:吴光//钱明//屠承先|校注:钱明

出版社重庆

ISBN9787229163204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202886044

上书时间2024-08-1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冈田武彦(1908—2004),国际著名阳明学研究专家、日本当代著名儒学家。1934年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法文系,1958年任九州大学教养系教授,196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受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72年荣退后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曾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东方学会名誉会员等重要学术职务。著有《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中国思想的理想与现实》《宋明哲学的本质》《简素:日本文化的底色》《贝原益轩》等。主编《王阳明全集》(译注本)和“朱子学大系”“阳明学大系”“近代汉籍丛刊”“日本思想家丛书”等丛书和多卷本文集。2007年起,《冈田武彦全集》(全36卷)由日本明德出版社陆续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明代的文化与思想 /025
明代精神文化的嬗变 /025
阳明心学的兴起与分化 /034
明末流行的三教合一论 /041
二 明学的源流 /045
全体大用的思想 /045
朱子全体大用思想的展开 /049
元朝的儒者 /052
明初的大儒 /055
朱陆同异论的源流 /058
从吴澄到程敏政的朱陆同异论 /062

第二章
王阳明与湛甘泉
一 总论 /069
二 王阳明 /071
阳明心学的先驱 /071
以科举为目的的书院教学 /074
白鹿洞书院的学规 /079
“学三变”与“教三变” /082
“知行合一”说 /086
“事上磨炼”说 /089
为学之头脑 /093
“致良知”说 /099
“格物”论 /102
“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 /106
本体工夫论 /108
“万物一体”论 /114
三 湛甘泉 /118
以天理为学之头脑 /118
浑一之学 /120
心性合于一 /123
工夫即本体 /130
中正即道 /133
知行并进 /136
随处体认天理 /139
全放下 /145
以自然为宗与“两勿”论 /148
“格物”论 /154

第三章
王门三派
一 总论 /161
二 现成派(左派) /163
直下悟入 /163
“四无说”与“四有说” /165
“无中生有”说 /167
“生几”说 /169
浑然即一 /175
“范围三教” /176
王艮的思想 /178
三 归寂派(右派) /179
“归寂”说 /179
“研几”说 /182
“虚寂”之体 /185
“致中”与“致和” /195
“夜气”之存养 /200
“戒惧”与“思” /202
“格物”说 /206
“万物一体”说 /210
四 修证派(正统派) /212
知觉即性 /212
真诚恻怛 /214
“慎独”与“戒惧” /217
主工夫而言本体 /222
循其良知 /227
实地用功 /230

第四章
现成派系统
一 总论 /235
平实派 /238
容禅派 /239
气节派 /240
旷达任诞派 /241
现成派之展开 /241
二 罗汝芳 /245
从无入有 /245
“悟”与“信” /250
赤子之心 /255
“孝、悌、慈”三德说 /257
“仁”之生机 /260
三 周汝登 /263
当下之信 /263
浑一之体 /265
贵自得 /267
悟得真己 /270
《九谛》与《九解》 /272
《圣学宗传》 /276
四 耿定向 /277
初心之生机 /277
庸德庸行 /280
“四句教”解 /284
实修实事 /286
异端之辨 /288
五 何心隐 /291
心隐之气节 /291
贵“意气” /293
实事实用 /294
设聚和堂 /296
六 李贽 /298
以实用为宗 /298
道为虚空 /300
童心说 /302
晚年好《易》 /305
附录 论《说书》 /306
关于《说书》 /306
关于《说书》之思想 /312

第五章
归寂派系统
一 总论 /321
二 王时槐 /324
“虚寂”说 /324
“生几”说 /327
性命论 /330
“透悟”说 /333

第六章
修证派系统
一 总论 /339
二 李材 /345
心性之辨 /345
摄知归止 /351
直达性命 /353
修身为本 /357
止修并举 /359
性体工夫 /361

第七章
湛门派系统
一 总论 /365
二 许孚远 /368
“克己”之学 /368
评王门现成派 /371
先工夫后本体 /375
三 冯从吾 /379
异端之辨 /379
驳“无善无恶” /384
“一体”之旨 /387

第八章
批判派与复古派
一 总论 /395
二 冯柯 /400
圣学致用 /400
定理实存 /402
循礼穷理 /404
朱王之辨 /405
王学批判论 /410
陆王之别 /425
三 陈建 /427
陈建的影响力 /427
“心性相随”论 /428
陆学归禅 /434
主敬穷理 /436
异端之辨 /441
四 吴廷翰 /447
理气浑一 /447
“中”为性体 /451
心性之辨 /453
物实理虚 /456
工夫次第 /458
五 郝敬 /461
事外无理 /461
先行后知 /465
性习不离 /468
实用之道 /470
自然之动 /475
习而成圣 /477
养气为要 /481

第九章
东林学和刘宗周
一 总论 /489
东林学之发端 /489
刘宗周之学 /497
二 东林学 /501
东林学的本旨 /501
性善说的复兴 /503
心理一体论 /509
反身而诚 /514
中庸之道 /518
主静未发 /520
太虚思想 /527
工夫之修 /530
三 刘宗周 /534
主宰即流行 /534
性非定体 /537
意念之别 /540
喜怒哀乐之“中和” /545
好恶之意 /549
“慎独”说 /551
以意为体 /556
诚即思、思即诚 /559

初版译后记 /564
再版校译者后记 /568

内容摘要
本书以宋元明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史为背景,系统而深刻地论述了阳明心学的产生原因、主要特点、历史影响,以及分化演变后各家各派学术宗旨的异同,并将王门学派与明代尤其是明末其他儒学流派做了具体而微的对比。这样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既是历史的、系统的、实事求是的,又是哲学的、内在的、比较性的,不仅能使读者宏观而系统地了解明代儒学,特别是阳明心学的发展史、演变史,而且能给读者以极大的思想启迪。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1. 大师经典之作:《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是日本当代有名儒学家冈田武彦的终身代表作,也是他研究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作,一出版便震撼了整个学术界。学术泰斗陈荣捷、狄百瑞、唐君毅都对这本书予以了极高的评价。
2. 视界高远、融会贯通的典范之作:
(1)不独分析热门的王学,也探讨明代其他重要思想家和思想派别的思想,如为矫正王学流弊、汲取王学长处而创立的新朱子学学派甘泉学派和东林学派,对陆王佛老坚持批判立场的批判派和倡导复归古学的复古派;即使介绍王学的思想,也不局限于介绍影响优选的良知现成派,也详细介绍了归寂派和修正派代表人物的思想;由此完整地呈现了明末儒学的全貌,也清晰展现了阳明学和朱子学在借鉴和批判的互动中完成思想革新与升级的演化过程。
(2)不单论某一人某一派的思想,而时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在差异中寻找共同点,在相似处又提点不同;在平常处深入探索,在疑难处指点迷津。同样提倡浑一的心学,王阳明与湛甘泉有何本质区别?杨简和王畿都说“本来是无”,为何前者取消了一切“有”,后者却把“有”神化了?……冈田武彦精妙入微的分析,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不禁让人击节叫好。
(3)没有局限于讨论“心”“理”“性”“情”“已发”“未发”“工夫”“本体”等常见的中国哲学议题,而扩展到“生几”“信”“止”“戒惧”“悟”“慎独”“虚寂”“止修”“诚意”等特殊议题,极具开阔性的学术视域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3. 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冈田武彦说王畿的“虚无”是烈日当空、拍摄美景般不滞于有,说杨简的“虚无”奔荡无依靠。他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哲学家的思想,将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考融入叙述中,作品既充满古人之义理,又饱含自己之哲思。其叙述是哲学的,也是美学的,行云流水且汪洋恣肆;其用词是典雅的,也是简练的,毫无赘语而直入核心。

精彩内容
二 现成派(左派)直下悟入王阳明晚年对门人说:“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还他是,非的还他非。是非只依着他,更无有不是处。这良知还是你的明师。”(《传习录》下)又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同上)认为若能直下悟此良知,就能一了百当,即所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同上)。这便是以良知为现成的论调。因此,他当时与门人交谈时说出“满街都是圣人”(同上)的话,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现成派的学者接二连三地提挈此语,并要人直下悟入。如前所述,现成思想的萌芽,在王学之源的陆学中就能看出。下面的问答能很好地说明此事:某(詹子南)方侍坐,先生(陆象山)遽起,某亦起。先生曰:“还用安排否?”(《陆象山全集》卷三十五,《语录》)陆九渊教导詹阜民要像鸿毛随风、巨鱼跃海那样,若信得吾心之实在,就能够直接做到行动的无碍自在。他把揭示高远的理想,坚持道的纯粹性、客观性,在现实中建立严格规范的朱子“性即理”说,当作陷入支离的学说,而提倡具体的、流动的“心即理”说,认为“恶亦可害心,善亦可害心”(同上书卷三十四,《语录》),主张尊崇心的自然性,并且指出自家堂堂之心即主人公的存在,还指出了自我的自立与自信的重要性。
这对于受到朱子非难的陆子——朱子非难陆子说的“若只识得一个心,则万法皆流出”是“未脱相对之境”的“作茧自缚”——来说,这样讲也许是很自然的。由此不难看出,继承了陆学并显示出陆子所宗的心之根本而发展了“心即理”说的王阳明,流露出现成论的主张和思想是很自然的。可以说,从陆王之学特别是王学那里,已可预见到现成派的产生!只不过王阳明当时虽然主张现成论,但并不以现成论为究竟话语,直到其门人王畿和王艮将现成论视为学之宗旨。
“四无说”与“四有说”王畿的现成论,在他对王阳明“四句教”的解释中体现得非常完整。
他认为,王阳明不言“至善是心之本体”,而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是因为当时的学者认情为性,误解了孟子性善说的主旨,而王阳明提挈此说,就是为了打破学者执于意见之弊,扫尽一切意见和情识,以直下悟得良知本体。这可以说是王阳明的基本立场(参见《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三,《答中淮吴子问》)。所以,王畿以“四句教”为“权教”,认为“此恐未是究竟话头”,并指出:“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亦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亦是无善无恶的物矣。”(《传习录》下;此外还可参见《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一,《天泉证道记》;《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十,《绪山钱君行状》)王畿的观点,被人称为“四无说”或“无善说”。
对此,钱德洪虽认为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的,但因为人有习心,在意念上有善恶,所以必须以格、致、诚、正、修的工夫为要领,从而强调复归心体的工夫说。如果意、知、物都是无善无恶的,那就不必说“用工夫”了。由此可见,钱德洪是恪守阳明之教法的(参见《传习录》下)。钱德洪的观点被人称为“四有说”或“有善说”。
那么,王阳明为什么要把心体说成是“无善无恶”的呢?
对此,钱德洪认为,在至善之体中,恶固然非其所有,善亦不得而有也,“无善无恶”方能虚灵不昧而尽天下之善。然而,今之求至善者,目的却是求事物之定理规范,以为虚灵之内先有个善,所以反而窒其虚灵之体,塞其聪明之用。王阳明特意说心体无善无恶,就是为了匡救此弊。因此,钱德洪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一句是“因时设法,不得已之辞焉耳”(《明儒学案》卷十一,《浙中王门学案一·钱绪山论学书》)。应该说,钱德洪的这一说法并没有误解王阳明的真意。
根据陆子传到王阳明的流动的生命思想之发展,以及阳明思想的指向来看,“四无说”或“无善说”无疑是阳明思想隐秘意旨的发扬,但就阳明的“致良知”是经过千辛万苦的磨难才悟得这一点来看,“四有说”或“有善说”也不失为阳明思想的主旨。
王畿对上述钱德洪的“有善说”做了如下批判:

媒体评论
媒体/名人评论:
作为20世纪70年代日本研究阳明学与阳明后学的扛鼎之作,本书所展现出来的富有前瞻性的深邃思想以及极具开阔性的学术视域,至今仍具有其特殊魅力和启迪作用。
——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 董平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出版以来对海内外学术界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可以从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陈荣捷、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狄百瑞、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唐君毅等学术界泰斗们的高度评价中,窥知一斑。
——“中研院”研究员 林月惠

《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是国际阳明学研究权威冈田武彦先生的代表作,现由其高足钱明教授校译新刊,相信能为广大阳明学者、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部既有较高学术性又有相当可读性的阳明学尤其是阳明后学的精良译著。
——韩国日本思想史学会长、原韩国阳明学会长、岭南大学教授 崔在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