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基础(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经贸类通用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济学基础(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经贸类通用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88 5.8折 46 全新

库存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树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322933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32120025

上书时间2024-07-1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许树华,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学位。常年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云南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年7月至2024年7月)。主要科研成果:出版专著1部,编著1部,主编参编教材多部,主持和参与完成厅级课题4项,参加2项省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项目一 认识经济学   
任务一 初识经济学  
任务二 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和研究的内容  
任务三 学习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项目二 掌握需求和供给理论  
任务一 理解需求理论   
任务二 理解供给理论   
任务三 掌握均衡价格理论   
任务四 掌握弹性理论   
项目三 熟悉消费者行为理论   
任务一 了解基数效用理论   
任务二 了解序数效用理论   
任务三 熟悉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项目四 探知生产者选择理论   
任务一 了解生产理论   
任务二 理解成本理论   
任务三 掌握收益、成本和利润的构成   
项目五 洞悉市场结构与定价   
任务一 了解市场及其分类   
任务二 认识完全竞争市场   
任务三 认识完全垄断市场   
任务四 认识垄断竞争市场   
任务五 认识寡头垄断市场   
任务六 了解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关系   
项目六 熟悉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任务一 认知生产要素   
任务二 掌握劳动市场与工资决定   
任务三 了解土地和资本  
任务四 理解收入分配中的平等与效率   
项目七 认知市场失灵   
任务一 了解外部性   
任务二 辨析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任务三 了解垄断与市场失灵   
任务四 理解信息不对称   
任务五 熟悉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项目八 认知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任务一 熟悉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任务二 了解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任务三 熟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任务四 熟悉 IS-LM 模型   
任务五 熟悉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项目九 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任务一 认知经济增长   
任务二 认知经济周期   
任务三 理解经济发展   
项目十 直面失业与通货膨胀   
任务一 了解失业理论   
任务二 揭开通货膨胀的面纱   
项目十一 了解经济开放与国际收支   
任务一 了解国际贸易理论   
任务二 了解国际收支和汇率   
任务三 理解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   
项目十二 熟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任务一 认知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任务二 理解财政政策   
任务三 理解货币政策   
任务四 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在内容结构和逻辑体系上以供求原理贯穿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以保持整体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共十二个项目,具体内容包括需求和供给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选择理论、市场结构与定价、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市场失灵、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开放与国际收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一方面,作为介绍经济学原理的教材,本书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逻辑性;另一方面,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材,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知识结构清晰,体例掌握准确,知识点到位,覆盖面广,适用性强。 

精彩内容
一、经济学的萌芽
“经济”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是在3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前430—前355)约于前387—前371年间写了《经济论》一书,在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它的原意是“家庭管理”。色诺芬强调,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财富不断增加。 
我国古代汉语中原有的“经济”一词,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 
中国历史上工商经济的几度繁荣和持续发展,也使得有关商品、货币、价格等方面的思想不绝如缕,并涌现出了很多先行于西方经济学说的理论要素。例如,在商品经济和价格思想方面,范蠡作为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中的首位商人传主,其以计然为师。计然(春秋时期宋国人,著名谋士、经济学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性,他根据当时积累起来的天文、气候和农学知识,以五行之说与长期的农业丰歉经验相结合,揭示了农业收成是有周期起伏的,丰收灾年交替出现这一规律。 “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即每逢6年一个中收期,12年一个大收期,反之歉收期亦然。据此,计然以短期波动、长期循环的眼光来掌握未来不同年份的农业产量增减趋势,指出了“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供求变化与价格涨落规律。①范蠡则以“待乏”“积著”为准则运筹商业经济活动,进而富冠天下。西方最早试图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归因于农业丰歉的理论,其代表则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于1875年提出的太阳黑子说经济周期理论,比范蠡的经济循环论整整晚了2000多年。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形成了经济学知识的某些要素,但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现代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1776年,斯密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为两大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而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学理论的不同见解,使得西方经济学学派林立。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个主要经济学流派。 
(一)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理论被后人称为古典经济学。 《国富论》的主要观点是:生产领域的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是财富的代表;广泛的社会分工和贸易是增进国民财富的根本;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充分有效率的,因此政府没有必要干预经济。 
古典经济学揭示了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尤其是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迄今仍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基石。斯密在《国富论》中表述了使他欣喜若狂的伟大发现(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把这一发现与牛顿的伟大发现相提并论):动机良好的法令和干预手段,不能帮助经济制度运转,不要计划、利己的润滑油会使经济齿轮奇迹般地增产运转,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解决一切。他说:“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它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够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个人利益,是市场价格机制。 
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现,这是人们对市场经济描绘中最经典、最清楚的一段文字。亚当·斯密的思想非常精彩而深刻。由他开始人类有了经济学,所以,人们称他为经济学的鼻祖,他的《国富论》成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他的思想的指引下,英国的经济首先得到发展,然后是西欧,之后是美国。斯密的思想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15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人们用他的经济思想来管理一个国家,政府不干预经济,让经济自由发展,政府只做个守夜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中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是马克思对所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用毕生的精力,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入地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运行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等,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当时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的利益,对资产阶级
古典经济学作了根本改造,主要表现在:(1)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创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并据此进行社会经济分析;(2)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3)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4)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并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三)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
1929年,一场空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了。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然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陷入经济大萧条中。这时人们不禁要问: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哪儿去了?他不是说国家不用管,经济就可以自动发展吗?怎么现在经济不能发展了?怎么失业问题解决不了了?怎么银行都倒闭了?怎么股市都崩盘了?经济怎么才能恢复过来呢?
这时英国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叫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一本名叫《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书。这本书是经济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凯恩斯说,那只“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问题,要用“看得见的手”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所谓“看得见的手”,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调控经济。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发生经济危机,是因为整个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这两者又受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制约。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引起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引起利率偏高导致投资不足。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社会就业量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于是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时,光靠“看不见的手”是不能解决失业问题的;供给不会自动创造需求;经济不可能自动达到均衡。必须靠“看得见的手”,即借助于国家干预,通过政府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的手段刺激社会总需求,解决资本主义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才能使经济摆脱衰退。 
凯恩斯主义盛行的年代,政府正是通过制定和调整税率政策、利率政策、政府本身的货币支出来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的总体水平来控制经济的。当出现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政府会增加财政支出(公共工程、政府订购、转移支付)、减少税收、降低利率;同时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存贷利率,使储蓄减少、消费增加,贷款上升,投资增加。如果出现经济高涨,
政府的税率政策则向相反的方向调整。 
正是从凯恩斯开始,西方国家的经济在他的理论指导下真地开始复苏,美国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开始,采用了他的国家宏观调控理论,建了很多基础设施,修了很多铁路,铺了很多公路,使美国经济走出了大萧条的泥潭,步入了快车道。 
这时,人们看问题已经从微观转向了宏观,从个量转向了总量,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历史从凯恩斯主义开始,他的思想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又一次繁荣。美国、英国和整个西方国家从经济衰退中走了出来,出现了从40年代到70年代经济的蓬勃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都奉行凯恩斯理论,以此制定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即所谓“滞胀”。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反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说纷纷出台,如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合理预期学派等。凯恩斯的追随者也认为凯恩斯理论有重大缺陷,试图补充和发展凯恩斯主义。如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他们把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和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既有宏观理论,又有微观理论,既强调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又保留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成为折中主义的理论体系。 
(四)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等人为代表,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均衡价格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部分构成的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经济学的主流经济体系。其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萨缪尔森(1915—2009.12)曾将数学分析引入经济学,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奖;他曾帮助肯尼迪政府制定税收政策;他撰写的教科书为数百万大学生所拜读,被称为美国经济学泰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