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适宜技术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适宜技术手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4.36 6.4折 6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沈峰//舒劲松|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ISBN9787577206783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9.8元

货号32103999

上书时间2024-07-1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沈峰,男,医学博士,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及针灸经典文献研究。主持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1项,主持完成行业标准1项、省级教学课题2项、厅级科研项目3项等,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临床诊疗指南1项等。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副会长、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世界针联对外交往工作委员会委员,武汉针灸学会-秘书长等社会兼职。

目录
上册中医适宜技术基础篇

第一章针刺疗法类003

第一节毫针技术003

第二节头针技术014

第三节腹针技术022

第四节眼针技术030

第五节腕踝针技术035

第六节舌针技术043

第七节火针技术047

第八节穴位注射技术051

第九节穴位埋线技术057

第十节皮内针技术060

第十一节浮针技术062

第十二节三棱针技术066

第十三节平衡针技术068

第二章推拿疗法类080

第一节皮部经筋推拿技术080

第二节小儿推拿技术097

第三节整脊推拿技术109

第四节脏腑推拿技术124

第五节太极推拿技术136

第三章艾灸疗法类143

第一节艾炷灸技术143

第二节艾条灸技术150

第三节温针灸技术156

第四节热敏灸技术157

第五节阴阳调理灸165

第四章拔罐疗法类175

第一节拔罐技术175

第二节针罐技术182

第五章敷熨熏蒸疗法类185

第一节湿热敷技术185

第二节穴位贴敷技术187

第三节中药熏蒸技术191

第六章中医微创疗法类194

第一节针刀技术194

第二节刃针技术199

第七章骨伤疗法类204

第一节牵引技术204

第二节骨外固定支架技术210

第八章其他类技术220

第一节耳穴压豆技术220

第二节电针技术235

第三节刮痧技术239

下册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篇

第九章临床常见病症247

第一节中风247

第二节颈椎病257

第三节腰痛266

第四节面瘫272

第五节失眠276

第六节胃痛281

第七节呕吐286

第八节呃逆289

第九节便秘292

第十节肥胖症294

第十一节疳证297

第十二节遗尿301

第十三节月经不调303

第十四节痛经308

第十五节产后乳少312

第十六节不孕317

第十七节不育320

第十八节乳痈323

第十九节肩关节周围炎326

第二十节腱鞘囊肿330

第二十一节带状疱疹334

第二十二节麦粒肿336

第二十三节近视338

第二十四节耳鸣、耳聋341

第二十五节小儿脑瘫344

第二十六节高血压病348

第二十七节膝关节炎353

主要参考文献359

内容摘要
本书分为上、下篇两篇。上篇以中医适宜技术介绍及操作基础为主,分为针刺类技术、推拿类技术、灸类技术、拔罐类技术、刮痧类技术、敷熨熏蒸类技术、中医微创技术、骨伤类技术、气功类技术及其他类技术共十章。下篇以临床常见多发病应用为主,精选24种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进行详细应用介绍。全书以纸质为主体,辅以视频、图片等可视化手段进行多媒体动态呈现,在形式上做到生动、易学、有趣,并能较好满足读者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及临床实际需求,突出了中医适宜技术易学易用、简单实效等特点。

精彩内容
第一章针刺疗法类第一节毫针技术一、概要
毫针技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腧穴),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毫针技术适应证广泛,普遍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
二、操作(一)消毒毫针操作时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以免发生感染。消毒范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针具器械提倡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
2.医者双手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消毒,方可持针操作。
3.针刺部位用1.5%碘伏或75%酒精棉球消毒针刺部位皮肤,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皮肤消毒后应避免再接触污物。
4.治疗室治疗室应定期消毒净化,保持空气流通。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和消毒,或采用一人一用的无菌垫布、垫纸、枕巾等。
(二)进针法进针法是指将毫针刺入腧穴的操作方法。临床上进针时,多用左右双手配合,右手持针将针刺入腧穴,故称右手为“刺手”,左手按压针刺部位或辅助固定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常用的双手进针法包括以下四种。
1.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拟针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图111)。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两指持无菌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拟针刺部位皮肤表面,右手向下捻动针柄,双手同时向下用力将针刺入腧穴(图112)。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图111指切进针法图112夹持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左手食、中两指将拟针刺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食、中两指中间刺入腧穴(图113)。腹部皮肤松弛时多用此法。
4.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两指将拟针刺部位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针刺入腧穴(图114)。印堂等皮肉浅薄部位多用此法。
图113舒张进针法图114提捏进针法(三)行针手法行针手法,或称运针,是指毫针刺入人体特定部位(腧穴)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气至),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基本的毫针行针手法包括提插法、捻转法。此外,根据临证情况还可选用辅助手法,如循法、弹法、刮法、摇法等。
1.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将针向上引退为提,将针向下刺入为插(图115)。
提插法操作要点:指力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3~5分为宜,1寸=10分),频率不宜过快(60次/分为宜),不改变针刺方向、角度。
2.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来回旋转的操作手法(图116)。
图115提插法图116捻转法捻转法操作要点:指力均匀,角度适当,捻转角度一般在180°~360°,不能单向捻针,以免针体被肌纤维缠绕,引起局部疼痛或滞针。
3.辅助手法(1)循法医者用手指沿着经脉的循行路径,在针刺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图117)。循法具有针前激发经气,针后导气、解除滞针、减轻患者紧张心理的作用。
(2)弹法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图118)。留针期间一般弹5~8次。弹法可用于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的腧穴,具有加强针感的作用。
图117循法图118弹法(3)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食指或中指或拇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图119)。刮法的要点在于刮动针柄的连续性和节律。刮法可用于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的腧穴。
图119刮法(4)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摇法操作有两种方式:一是直立针身而摇,加强针感(图1110);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沿一定方向传导(图1111)。摇法可用于部位较为浅表的腧穴。
图1110摇法(直立针身而摇)图1111摇法(卧倒针身而摇)(5)飞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医者用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双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的方法(图1112)。飞法主要用于肌肉较丰厚部位的腧穴,如承山。
图1112飞法(6)震颤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震颤法可用于部位较为浅表的腧穴。
(四)毫针补泻手法毫针补泻手法是通过施行一定的针刺手法,以达到补益正气、疏泄病邪目的的操作方法。毫针补泻手法可分为单式补泻手法和复式补泻手法。
1.单式补泻手法(1)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右转用力为主)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左转用力为主)者为泻法(图1113)。
视频二维码
图1113捻转补泻法(2)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图1114)。
视频二维码
图1114提插补泻法(3)徐疾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徐徐出针者为泻法(图1115)。
视频二维码
图1115徐疾补泻法(4)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图1116)。
视频二维码
图1116迎随补泻法(5)呼吸补泻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6)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闭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
(7)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即为平补平泻。临床上,虚实不明显或虚实夹杂者多用此法。
2.复式补泻手法(1)烧山火又称热补法。操作时,令患者自然呼吸,随其呼气而进针,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或提插)补法,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或提插)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或提插)补法,再慢慢地将针提到天部。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按至地部留针,即为烧山火法(图1117)。
视频二维码
图1117烧山火法(2)透天凉又称凉泻法。操作时,令患者自然呼吸,随其吸气而进针,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或提插)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或提插)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或提插)泻法,将针缓慢地按至地部。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天部即可留针,即为透天凉法(图1118)。
视频二维码
图1118透天凉法(五)留针出针1.留针毫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将针留置于腧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加强针感,便于继续行针施术。在临床上,留针与否及留针时间长短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而定。一般情况下,针刺得气,行补泻手法后,留针15~30min。某些特殊病症如慢性、迁延难愈性疾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小儿,昏迷、休克等患者不宜久留针。
2.出针先以左手持无菌干棉球轻轻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做小幅度捻转,将针缓慢提至皮下(不可用力过猛),静留片刻,然后出针。出针后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和减轻疼痛。出针后要仔细查看针孔是否出血,询问患者针刺部位有无不适感,核对针数有无遗漏,还应注意患者有无晕针延迟现象。
三、异常情况处理和预防毫针刺法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绿色疗法。若操作不当或对腧穴解剖结构等缺乏全面了解,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晕针、滞针、弯针等,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1.针晕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可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等症状,重者神志不清,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细微欲绝,甚至晕厥。
当患者发生晕针时,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②让患者平卧,松开衣带,注意保暖;③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可针刺或指压人中、内关、足三里等腧穴,或灸百会、关元、气海等腧穴;④若仍不省人事,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2.滞针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过程中,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觉疼痛的现象。
滞针处理方法:若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循按滞针腧穴附近,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肌肉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法、弹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缩,即可消除滞针。
3.弯针弯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弯曲的现象,轻者形成钝角弯曲,重者形成直角弯曲,医者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甚至无法出针,而患者感到疼痛。
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属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如弯曲不止一处,应视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逐步分段退出;若由患者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的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身折断,留在体内。
四、注意事项(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三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三个月以上,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间亦应禁刺。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和脊椎部腧穴时,要注意针刺的角度和方向,不宜大幅度地提插、捻转,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8)对于尿潴留患者,在针刺中极、水道等小腹部腧穴时,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