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0.28 5.1折 ¥ 40 全新
库存24件
作者编者:田可文|责编:徐德
出版社人民音乐
ISBN9787103034996
出版时间2008-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1203357242
上书时间2024-07-05
当前,全国九所独立建制的音乐学院及有些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综合大学艺术院系都开设了音乐学专业,由于它的工作适应面广阔,故而有越来越多的考生报考。其入学考试的内容主要有《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合成的“音乐学常识”试卷、“论文写作”(或称“音乐评论”),其他考试的科目还有“乐理”、“视唱练耳”等,此外,还有“面试”,其中包括乐器演奏(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唱民歌戏曲等,以及回答理论问题。
尽管许多中学应届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学校的艺术特长生)想从事音乐学的学习,但是苦于难懂入学之道,而且,一些中学的音乐教师也对音乐学院的音乐学专业了解不多,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考前学习,致使学生考试的成绩不甚理想。
本人长期在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任教,同时也在国内几所高校兼职,并也常常辅导音乐学专业的考生,所以对学生的考试需求与想法比较了解,对他们看问题的方式与方法也较熟悉,故而懂得他们的困难之处,于是常常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认为难以理解的问题,以言简意赅的方式表达出来。
本书的第二至第四部分属于“音乐学常识”试卷的考查范围,学生须认真学习。在这些部分中,每一章的“概况”一节尤为重要,请大家仔细阅读。因为只有对每一历史时期(或每一内容)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或熟知,才能将每一重要的史实(或内容)落在具体范畴之中,否则,漫无目的地学习,将事倍功半。每章第二节“需着重掌握的史实(或内容)”,是编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观察全国各艺术院校考题后,认为是最经常考查的问题。应该说明的是,并非这些才是最为重要的,此外别的史实(或内容)毫无价值。由于考试学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必然会带来考试内容上的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本书所列内容还是最基础、最应掌握的知识,故各种考试中都必然是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复习时不能死记硬背,而应是在理解、掌握了基本内容之后,灵活针对考试题目来回答。
而第一部分“音乐学学科理论基础知识”是每一位音乐学考生都必须了解的,且会在口试中提及,故而考生也应有所掌握。应该指出,编者对此部分知识的写作,完全是为了考生应掌握的最低限度的程度来写作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定义。每一位音乐学的学生在进入音乐学院后的第一年,必将学习《音乐学概论》课程,那时,大家才会真正了解音乐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这里只涉及皮毛之识而已。但是,编者以为掌握这些,对入学考试而言基本可以应付了,所以,不必去深入地阐述其深刻的理论问题。有时,知识点太多,反而会影响学生对音乐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学习兴趣。
关于“论文写作”的知识在第五部分中有涉及,但只靠这些知识是完全不够的,也是学不会论文写作的。文章的写作靠长期的磨炼,所以学生应经常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这里的叙述和几篇范文的刊出,只是让学生大致地了解音乐学入学考试的要求罢了。
本书第七部分录入了一些音乐作品的曲目。因为,音乐学的考试决非是死背书,需要对大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才能对某位作曲家、或某时期的音乐风格、或民族民间音乐的某个种类真正有些了解;再者,有时考试会有“听作品写出曲作者、作品名及风格、或是属于民间音乐的哪一类”的题型,故而,单对这些重要的曲目及作者或民间音乐的种类的了解,也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本书所列曲目是本人在长期的教学中认为是音乐学考试中重要的曲目,同时也参照了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考试必听曲目而列出。但应说明的是,并非只有这些曲目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不同的学者对不同的作品会有完全不同的喜好,因此,专家们无论是对作品的评价或是考试中必听曲目的列举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最后的“附录一”,是面试可以学唱的民歌与戏曲,大家不一定就选择唱这些,可以选自己熟悉的而且是唱得最好的来唱;如果考生对民歌和戏曲全不熟悉的话,就可以在附录一中选择学唱。“附录二”的考试模拟题只是示意考卷的要求罢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做题的要求完全不太明白,因而,有时学生学习得很好,而没按照音乐学院考试的要求来答题,也就没有理想的考试成绩。这里的做题只是提示而已,考生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答题内容与方式。
本书除了适应音乐学考生学习之外,也完全适合音乐艺术院校学生学习了《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后的期末或结业考试,其应掌握的史实与基础理论问题,以及答题的方式,与音乐学专业考生入学考试的方式与方法大致相同。此外,本书也适应音乐艺术院校表演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前学习。
《音乐学考试读本》:
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音乐自由奔放,形式较少拘束,喜用抒情和描绘,强烈地表现个性;它的另一特征是重视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结合,特别是与文学、戏剧、绘画的紧密联系,许多作品都趋向于标题性的构思;第三个特征,浪漫主义音乐比任何时代都更注重音乐的民族性。音乐家们纷纷从民间挖掘创作素材,不仅引用民间音乐,还用民间传说、民族史诗为题材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愿望。19世纪中叶以后,各国的民族乐派蓬勃发展。
对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内部阶段的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其阶段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与之平行的是19世纪后半叶的民族乐派;有人认为应分为早期、中期、民族乐派与晚期。本书按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将浪漫主义音乐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和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当然,在时间、地域跨度、音乐风格的纵横向联系上,又很难准确明断)。
19世纪上半叶为早期浪漫主义,以德奥作曲家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勃拉姆斯、约翰·斯特劳斯等人开其先河,而法国音乐、意大利音乐同是浪漫主义音乐潮流的重要地区。
19世纪中叶以后,民族乐派兴起,它是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在以前政治,经济等都依附于西欧的北欧、东欧等国家(如俄罗斯、捷克、挪威、芬兰、罗马尼亚、西班牙、匈牙利等)形成的。这些国家的音乐家纷纷收集民歌和其他民间音乐;从本国的民间音乐中挖掘创作素材,以本国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自然风光等为题材写作音乐;用本民族的语言创作歌剧和其他声乐作品;广泛运用民间的音调,民间舞曲的节奏、调式等,以此强调音乐的民族性。它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旋律、调式、和声与形式结构,出现了各种富有活力的崭新风格。
19世纪80-90年代,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兴起,此时,整个欧洲出现了激烈的动荡和分化,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各种各样的文艺思潮都卷入了“世纪末”的思想潮流。这时期出现晚期浪漫主义,在音乐内容和风格上较以前都有明显的变化,作曲家比以前更着力于音乐表现,这种表现不只是表达个人的主观情感体验,而常常倾心于表现某种哲理思想,许多音乐作品都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情绪。随着作曲家表现欲望的增强,促进了音乐风格的演变。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与表现力大大加强,管弦乐队的编制趋向庞大,音响追求强烈的对比,出现了不少新的乐器(如英国管、钢片琴、低音大号等),增加了音响的色彩与厚度。钢琴作品也走向“乐队化’’,音量、音色的幅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声乐作品更加注重歌唱与伴奏的相互作用,艺术歌曲出现了用交响乐队伴奏的新形式,歌剧中管弦乐队的地位大大提高。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特征在德奥音乐中表现最为明显,代表作曲家有理查.斯特劳斯、马勒等,而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则是其另外一种表现形态。此外,俄国的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等就音乐风格而言,也可归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范围。
在具体创作风格和技法上,浪漫主义音乐也有其明显的发展特色:
在旋律上,由于注重个人主观感受的抒发,抒情性大大加强,乐句结构的伸缩性很大。
在和声上,它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加强了色彩变化,不协和音的结构和进行大胆使用,七和弦、九和弦经常出现,半音转调作为取得特殊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调性上,浪漫主义音乐仍然是以调性音乐为主,但由于半音和声与远关系转调的频繁运用,已有了调性模糊的感觉,到19世纪末,它慢慢向多调性和无调性方面发展。
在配器上,作曲家着力于诗意形象的刻画,讲究音乐与内容的情感气氛交融,他们探索着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以取得绘声绘色的音响效果。
在力度上,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特色,是大幅度的力度转换和对比。
在形式结构上,此时期的音乐在形式结构上不断趋向自由,出现了许多单乐章的交响诗、序曲等体裁,各类小型体裁如狂想曲、随想曲、夜曲等等,由于更易于自由抒发情感而应运而生,乐曲内部的段落结构也灵活多变,对传统曲式的增减取舍、混合运用亦屡见不鲜。
《音乐学考试读本》涵盖了音乐学专业考试范畴的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等主要内容。每部分含“基本概况”、“需要着重掌握的内容”、“思考题”等项。书后附有模拟考试与参考答案。
《音乐学考试读本》适合于艺术院校的音乐学专业本科入学考试、音乐专业在校学生的音乐学相关学科的结业考试,以及音乐艺术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学习之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