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于漪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0.97
4.6折
¥
6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吴国平
出版社上海教育
ISBN9787572020148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2987324
上书时间2024-07-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吴国平,副编审,上海市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先后从事过教育行政工作和教育编辑工作,主持《教育参考》杂志十年,2008年起供职于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兼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陈鹤琴研究会指导专家等。
目录
自序
引言
内篇
一 立人——为师的根柢
二 确立教育认知
三 理解教师身份
四 赋值教育的艺术追求
五 师行如歌
六 提携后生
七 为尊师重教立言
八 创建教师学研究会
外篇
一 江南多士子
二 生于斯,长于斯,雁过留声
三 一笔一画字,踏踏实实人
四 最后一课《苏武牧羊》
五 流离失所思家国
六 孤岛知生活
七 『学点本领,做个好人,孝顺妈妈』
八 出门求学,立身三条
九 迎风向前,无畏背纤
十 涵泳是一种教养
十一 从『一切为民族』到『夜深千帐灯』
十二 讲台上空无一人,脑海中岂止师影
十三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十四 夫子黄老师
跋
内容摘要
在汉语中,“师”的本义为“效法”和“值得效法的人”。从教未必为师,为师多因从教。于漪从教逾六十年,在漫长的教师育人过程中坚持以“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的标准要求自己,终成一代人师楷模。于漪为师从“立人”出发,其示范并塑造的是“一个挺直脊梁的、大写的中国人”,并基于此建构教育认知和师者立场,进而成功地赋予育人实践以价值。于漪全身心地把自己化入为师的身份中,“师”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成分渐渐被于漪所内化,最终成就了我么这个时代一位名实相符的、鲜活的师者。
精彩内容
三、理解教师身份“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师风可学,学风可师”“教师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一个‘够’字”,这些是于漪一直说的,也是经常被别人借用的关于教师形象的认识。于漪是怎样理解自身角色的呢?
于漪曾经记述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诗人叫约瑟夫·布罗茨基,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有一次,一个国际基金会的组织请他讲演。他讲得非常好,主持
人很感激他,他说:‘你不要感谢我,坐在这儿的不是我自己,是我读过和我记得的知识的一个综合体。我已经不是我自己了,我读过很多书,记得其中的很多内容,我今天讲的就是我读过的和我记得的一些总和。因此我就变得有价值了,如果我没有读过这些,我就跟普通的人一样,走到街上,任何一个人捅死我都没有什么要紧的。但是因为我读过这一些,我记得这一些,我有了文化,我就是非常值得珍视的。’”a这段描述很传神,不仅可以被视作于漪的自画像,也应该视为对一名教师形象的生动阐释。教师是一个文化人,其文化从人类文明中来,通过自己的演绎,影响和感染后来者,使自身内化的文化又回到人类文明中去。
于漪不止一次在写作和报告中描述过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授课时的场景:“回顾教育历史,常有这样的图景浮现眼前:一群身无分文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悲天悯人,造福苍生,令人感动。这是由于他们身上有那么一股志气、意气与豪气。历史启示今天,肩负重任的现代教师,理应从传统中汲取精华,锻造自己的‘精气神’。”b这是于漪心底的一个结—“身无分文”却“器宇轩昂”,“天地之间”有“悲天悯人”。这是中国传统,表达的是精神和文化,它在审美上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同构。
因此,于漪提出:“教师需要不断修炼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是以教师人格为依据的,教育力量来自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人格魅力是一种与权势、金钱无关的吸引力,靠的是一身正气,品德高尚。
学术魅力重在有真知灼见,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不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a“‘师者,人之模范也。’什
么叫老师,老师就是榜样,是模范。”b所以,于漪指出:“社会上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的,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选择了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伟
大的教育事业。”c她曾多次援引汉朝韩婴《韩诗外传》里的那句话自我激励:“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要为人师,要做学生的老师,要智慧如泉水一般喷涌而出,思想言行堪为学生的榜样,也就是说,要德才兼备。说起来容易,但要身体力行,真正做到,须自尊自励,严于律己,在提升思想、净化感情上下功夫。”a师有种种,有技师、有经师、有法师……因术业有别,他们为人效法之处各有不同,只有通过言行真
正影响了人、改变了人、完善了人的那一类师,才当得上人师。
不难发现,于漪的教师观是文化的教师观,是行动的教师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唯有不断阅读才可能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当属于漪所说的“学风可师”范畴。教师需要通过文化影响人,感染人。所谓教育,与其说是通过教材、学校,不如说是通过教师才使学生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一分子。教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责,育人却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换言
之学生是通过教师这个中介才得到完善的,这当属于漪说的“师风可学”范畴,因此“教师要怀揣对学生的满腔热情,以自己专业的真本事教出学生的真本领”b。
于漪不仅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并为我们作出示范的。她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一辈子在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一个教师的人格
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心理的、生理的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要教会学生
发现时代与社会的亮色,去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世界观……我立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格’的要求很高,它不是用量化来衡量的,而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嘱托。”a因此,“教师从教的初心要增强,经验要发展,思想要提升,视野要拓展,方法要创新,简言之,精神要成长”b。
可以说,这些肺腑之言是于漪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是以教书不止,修炼不停,诲人不倦,这就不难理解于漪总是反复强调“教师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一个‘够’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