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
  • 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
  • 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
  • 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
  • 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
  • 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67 6.0折 49.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埃米·莫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08226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2033601

上书时间2024-07-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美国知名认知行为专家、心理治疗师,在优选心理诊疗行业都具有非凡影响力。她是福布斯网、《今日心理》《时代周刊》等媒体人气专栏作家,TEDx不错演说家,被《卫报》奉为“当今心理自助大师”,被《福布斯》称作“思想之星”,被《Inc.》杂志誉为“100位演说家之一”。已出版畅销书《内心强大比什么都重要》,并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改变了优选5000多万人的命运!

目录
引言

第1章  他们绝不姑息受害者心态 ◆ 001
怀着受害者心态养育孩子,会制造新的受害者
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孩子,会成长为勇敢奋进的人
第2章  他们绝不被内疚感操纵 ◆ 031
心怀内疚养育孩子会传递有害信息
理解内疚感的孩子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第3章  他们绝不让孩子成为宇宙中心 ◆ 060
一切围着孩子转会让他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只有正视自己的地位,才会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4章  他们绝不让恐惧支配自己的选择 ◆ 089
基于恐惧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焦虑
勇敢的孩子长大后会全盘衡量风险
第5章  他们绝不受孩子控制 ◆ 117
给孩子太多权利会扰乱家庭等级秩序
被适当赋权的孩子会成长为内心强大的人
第6章  他们绝不苛求完美 ◆ 147
苛求完美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害
对自己有合理期待的孩子能欣赏他人的成功
第7章  他们绝不允许孩子逃避责任 ◆ 178
允许孩子逃避责任会拖延他们成熟
有责任心的孩子会成长为坚韧的人
第8章  他们绝不过度保护孩子 ◆ 207
过度保护是在告诉孩子,他们承受不了
经受过磨炼的孩子长大后不惧风浪
第9章  他们绝不为孩子的情绪而自责 ◆ 239
控制不了情绪的孩子会努力控制他人
情商高的孩子敢于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10章  他们绝不防止孩子犯错误 ◆ 271
防止孩子犯错的潜台词—犯错是可怕的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孩子会成为明智的人
第11章  他们绝不把管教与惩罚混为一谈 ◆ 300
混淆管教和惩罚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
遵守纪律的孩子会成长为目光长远的人
第12章  他们绝不偷懒走捷径 ◆ 331
父母走捷径,孩子也会走捷径
懂得抵制有害捷径的孩子会成长为坚韧不拔的人
第13章  他们绝不忘记自己的价值观 ◆ 355
忘记你的价值观会干扰孩子的道德指针
了解自身价值观的孩子会成长为拥抱变革的人
结语  385
致谢  389

内容摘要
你会过度保护孩子吗?
你会允许孩子逃避责任吗?
你会放任孩子走捷径吗?
父母都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甚至认为,努力把孩子隔绝在痛苦和现实之外,就能确保他们拥有成功的人生。然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获得必备的技能,让自己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本书作者从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出发,结合案例分析、实战技巧、精准方案和具体而可靠的训练,帮助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从学龄前儿童到青少年——塑造强健的内心,使他们成长为健康坚强的成年人。

精彩内容
他们绝不姑息受害者心态
“科迪有多动症,可学校根本不当回事!”科迪(14岁)的母亲惊呼道,“他的指导老师不去帮他赶上学业,而是建议他接受治疗!”在第一个疗程中,科迪和父母都担心老师给他布置了太多功课。科迪在学业上落后了很多,他觉得自己永远也赶不上来了。科迪的父母认为他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但还是如约把他带来了。他们希望我能在学校为科迪说话。
科迪在一年前被诊断为了多动症。从那以后,他的儿科医生一直在给他开药,以此来延长他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缓解症状。他的父亲解释说:“他一直吃药,现在安静多了。如果他忘了吃药,表现明显不一样。”然而有趣的是,科迪的成绩并没有提高。他还是有好几门课程不及格。他的父母埋怨学校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帮助。
他们签署了必要的文件,以便授权我去与他的老师和儿科医生沟通。于是,治疗结束后,我就打电话给学校,想进一步了解科迪的情况。
科迪的老师们已经做了很多调整,比如让他坐在教室前排来减少分心,以及给他额外的时间来完成考试和课堂作业。此外,老师们还被要求每天在他的作业本上签字,以确保科迪理解他要做哪些家庭作业。还有,老师们还邀请科迪每天放学后留下来加入家庭作业俱乐部,得到老师们的额外帮助。
他所有的老师都说了同样的话——没有效果,因为他一点也不努力。科迪从来都完不成家庭作业,他放学后也从不待在学校。而且在考试时,他从来都不会好好利用他得到的额外时间。
我联系了科迪的儿科医生,他证实,各方面情况都表明,科迪服用的药物是有帮助的。在他开始服药后,他的老师和父母完成了有关他行为的报告,他们都认为科迪变得更安静、更专心了。
一周后,当科迪和父母一起来做治疗时,我把我这些天了解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他们表示认同以下基本事实——药物有效,学校做了调整,科迪放学后有机会留下来获得额外帮助。
“可是这些额外的时间和帮助是不够的,”他的母亲说,“他有多动症。你不能指望他跟其他孩子完成同样多的作业。”她的这番话说明了一切。科迪的父母认为,多动症可以让科迪理所当然地不做任何作业。而且,他们把这个讯息传达给了科迪,而他也接受了这种观念,认为自己得了多动症就意味着无法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因此也不再努力。
科迪的父母希望他在学校获得更好的表现。然而要想实现这个愿望,这家人必须做一些重大改变。
真正的问题似乎是:1.科迪一家认为,得了多动症就无法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科迪的父母认为,孩子的多动症意味着他无法承受和其他孩子同样的课业负担。
2.科迪已经放弃,不再努力做他的功课。科迪不再努力,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跟得上了。
我想在治疗中解决三大问题:1.科迪的父母必须支持孩子的学业。科迪的父母认为,他们督促学校做出更多改变就是在支持孩子的学业。但是,真正的改变需要从家里做起。
2.科迪一家需要加深对多动症的理解。通过了解更多信息,科迪的父母可以学习如何帮助科迪控制他的症状。
3.科迪必须认定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科迪需要知道,多动症未必是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他能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
接下来,我花了数周时间向这家人解释科迪的病症,以及他们可以采取的帮助科迪获取成功的步骤。
科迪惊讶地得知,大多数患有多动症的学生都能跟得上同龄人。甚至还有好几位音乐家、运动员和著名企业家也曾被诊断出患有多动症。这一点让他和他的父母重新燃起了希望——即便患病,科迪仍然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
他的父母开始大力支持科迪的学业。他们不想让科迪参加放学后的家庭作业俱乐部——因为他们认为,科迪已经在学校里憋了一整天,放了学就应该活动身体。于是他们决定,科迪放学后直接回家,先练习投篮或者骑自行车,然后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作业。他的父母每天都要检查他的作业本,并且随时监控他的成绩变化。
自从父母要求科迪对他的学业负起责任以来,科迪每天晚上都能完成作业。没过几个星期,他的学习成绩就有了提高。老师们也注意到,科迪在学校有了不同的表现。他不再感到自己被落下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是能更加主动、更加自如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必须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不能把科迪当作多动症和被老师忽视的受害者,他们必须看到,科迪有能力面对多动症。
怀着受害者心态养育孩子,会制造新的受害者科迪的父母认为,孩子得了多动症,他就不可能成功了。在他们眼中,科迪是冷漠的教育体系的受害者,而不是一个充满潜能的孩子。他们越是认为科迪跟不上课堂进度,他就会落得越远。
虽然教孩子维护自身利益和帮助弱者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你要确保你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把自己看作一个倒霉的受害者。认为孩子不可能成功,将是孩子发展的最大障碍,远甚于任何艰难险阻、身体残疾或天资不足。
当孩子自认为是受害者时,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影响。一个感到绝望的孩子可能会想:“我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用。”结果,他很可能放弃努力。
我经常在我治疗过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看到这种情况。不管是成绩不好,还是跟同学相处不融洽,他们都不主动想办法,任凭问题越来越严重。研究者把这一现象称作“习得性无助”。
1967年,马丁·塞利格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所做的研究是该领域最著名的研究之一。在实验的第一个阶段,塞利格曼让狗承受电击,但其中一组狗可以通过压下一根杠杆来让电击停止,而另一组狗则无法停止电击。
在实验的第二个阶段,所有的狗都被放在同一个实验箱里电击。实验箱中间有一块较低的隔板,把箱子平分为两个部分。狗可以通过跳过隔板来躲避电击。在上一阶段实验中能够停止电击的狗会跳过隔板避免电击,而无法停止电击的狗却没有这样做。相反,它们干脆卧了下来,悉听尊便。
哪怕提供食物作为奖励,它们也不为所动。研究者只好让别的狗来演示如何逃脱电击。然而,那些狗还是不愿尝试。好像它们已经认定,他们注定要承受痛苦。
虽然有些残忍,但这一实验显示了习得性无助为何会如此普遍。如果孩子学到的是“我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用”,她就不会去改善自己的处境,她的痛苦也就只能持续下去。而且,这些信念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改变。
如何教孩子认识自身的力量在科迪的案例中,解决他学业问题的办法是改变一家人的观念。当父母开始肯定他的能力时,科迪就会认为,他能提高自己的成绩。教孩子相信自己,他就会努力实现他最大的潜能。
帮助孩子关注他能改变的事无论你的婚姻正在解体,还是孩子讨厌上学,你都很容易把孩子看成是无助的受害者。但事实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孩子都有一些他能改变的事情。即使他不能改变外部世界,至少能改变自己的想法、努力和心态。
当孩子抱怨时,问他这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事情是你能够改变的?
?你现在想改变哪些事情?
?你想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做出改变?
区分悲观想法和真实想法孩子需要认识到,他的想法并不一定符合事实。如果他有一天运气不好或心情很差,想法就可能过于负面。而持有这些负面想法不仅会使他的心情变得更坏,还会强化他是一个受害者的心态。
虽然人有很多思维误区,但BLUE(悲观)这个首字母缩写词十分有助于孩子辨别消极心态下的失真想法。BLUE是PracticeWise公司开发的实用工具,常用于帮助接受心理治疗的儿童对抗消极想法。留意以下“蓝色”想法:?责备他人(Blamingeveryoneelse)。孩子可能会想:“我的老师从来都不告诉我们哪些是考试要考的内容,所以我的成绩总是很差。”这种想法会妨碍孩子反省怎样做才能在将来的考试中提高成绩。虽然你不想让孩子承担额外的责任(如同说一支球队输球都是因为它自己),但你也不能让他怪罪他人和外部环境。
支招:谈责任。跟孩子聊聊如何为事情的结果承担他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你可以这样问他:“这真的都是老师的错吗?”?寻找坏消息(Lookingforthebadnews)。怀有受害者心态的孩子会屏蔽掉所有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好事,而只关注他们所遭遇的坏事。所以,游泳本来很好玩,可把自己当作受害者的孩子却可能这样说:“太糟糕了!天上开始下雨,我们只好提前回家!”支招:指出积极面。如果孩子坚持认为没碰到任何好事,你就花点时间,指出积极的一面。你可以这样问他:“你在下雨前玩得高兴吗?”帮你的孩子认识到,哪怕是最糟糕的日子,生活中也还是会有好事发生。
?凡事都往坏处想(Unhappyguessing)。受害者心态导致孩子做出非常悲观的预测。像“我明天考试会不及格”之类的想法可能会让孩子认为,即便学习也无济于事。
支招:鼓励孩子行动起来。当你的孩子预言坏事会发生时,不要让她成为被动的受害者。问这样的问题:“你怎样做才能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呢?”如果结果无法控制(比如她预测要下雨),那就帮她想想,遇到问题该怎么办。
?极端消极(Exaggeratedlynegative)。孩子们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想象而不能自拔,尤其是在他们深感沮丧的时候。与两个小伙伴吵了一架后,自认为是受害者的孩子可能会这样说:“学校里的所有人都跟我做对!”支招:寻找例外。如果孩子坚持认为,事情永远不顺利,或者她总是遇到麻烦,那就帮她找到例外的情形。你可以这样说:“哦,有一件事情确实很顺利,那是什么事呢?”当你的孩子开始自哀自怜时,你要问他:“你这是悲观想法还是真实想法?”引导他识别被夸大了的消极想法,这些想法会强化他的受害者心态。提醒孩子,有些东西虽然感觉起来像是真的,但感觉并不总是准确的。帮助他理解,夸大事实不会有什么好处,哪怕只是在心里想一想。然后,帮助他用更加贴近现实的想法代替内心的胡思乱想。
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孩子,会成长为勇敢奋进的人吉姆·阿博特出生时没有右手。但他的父母下定决心不让这一缺陷阻挡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小阿博特宣布他要打棒球时,他的父母回应道:“为什么不呢?”随后就给他报名加入了少年棒球联盟。
他只用一只手学会了投球。这意味着他必须把手套放在右臂上,投球,然后左手迅速戴上手套,这样他就可以接球了。当球冲他飞过来时,他必须先接住球,然后脱下手套,再用左手传球给一垒手。但不管怎样,这么做奏效了。
他在高中时是一名出色的投手,后来进入大学继续打球,并获得了许多奖项。21岁时,他甚至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赢得了一枚金牌。他的球技引起了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注意。虽然他从未在职业棒球小联盟中打过一场比赛,但加州天使队选中了他。他在大联盟打了10年,赢得了87场比赛,其中包括一场戏剧性的无安打比赛。
阿博特的父母承认,没有右手的阿博特确实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但他们告诉孩子,他能够克服那些困难。阿博特说,在他出生时,父亲刚满18岁,但他做了所有其他父亲都对儿子做的事。他们一起钓鱼,骑自行车,一起打球。“当我走到外面的世界,感觉自己处处被排斥而退缩时,我父亲会让我转过身去,然后他打开家门,重新把我送回到外面。”他在他的自传《不可思议的人生》一书中解释道。
如果一个孩子拒绝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他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怨自艾上。相反,他会积极行动起来,让自己有能力让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个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孩子,会成长为勇于奋进的成年人。
内心强大的人不会顾影自怜。如果你想让孩子长大后成为拒绝自怜的强者,你就一定不要姑息受害者心态。放手让你的孩子直面生活中的挑战,而不是坚持认为他是无助的受害者。
生活并不总是那么轻松,让孩子知道这一点是有益的。不过你也要说清楚,尽管生活艰难,但你却更坚强。教给孩子创造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培养他在奋斗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信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