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 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物流改变世界历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0.57 4.1折 49.8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玉木俊明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22201924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2561534

上书时间2024-07-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腓尼基人为何因地中海贸易而繁荣
何为腓尼基人
贸易中心城市推罗
古代世界与奴隶
迦太基的兴盛与灭亡
无腓尼基人则无罗马人
第二章 为何东亚先于欧洲发展了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波及现代的始皇帝影响
汉承秦制
武帝的积极政策
划时代的均输法与平准法
第三章 伊斯兰王朝如何蓄积国力
阿拔斯革命对世界宗教的影响
肩负印度洋贸易中心的穆斯林商人
印度洋的伊斯兰化与中国的影响
穆斯林以外的商人
第四章 维京人为何败于汉萨同盟
作为商人的维京人
维京人的后继者汉萨同盟
波罗的海贸易与汉萨
荷兰的崛起
第五章 为何中国会因朝贡贸易而衰落
“早期贸易时代”
成为交汇点的马六甲、琉球
朝贡贸易——物流体系委于他国
西班牙帆船将白银从新大陆运往中国
第六章 地中海为何衰退,波罗的海?北海沿岸诸国为何崛起
从发达地区沦为落后地区的意大利与地中海
从地中海地区进口盐的波罗的海诸国
近代意大利经济增长的局限
能源供给的局限
往来于地中海的斯维登之船
第七章 好望角航线如何改变亚欧关系
欧洲和亚洲经济实力的逆转
进入亚洲的非官方葡萄牙商人
支持葡萄牙对外扩张的新基督教徒
连结亚洲和新大陆的葡萄牙商人
第八章 东印度公司做了什么
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新在何处
葡萄牙人在亚洲的重要性
亚美尼亚人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合作关系
并非用军事力量进行压制
第九章  荷兰为何成为世界上首个霸权国家
波罗的海贸易——荷兰的“母亲贸易”
欧洲的人口增长
造就荷兰霸权的谷物运输
欧洲森林资源的枯竭
从谷物时代到原材料时代
波罗的海地区贸易中使用的荷兰“飞船”
第十章 “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如何实现
成为世界最大帝国的英国
“最明智的政策”——航海法的制定
国家管理贸易活动的独特体系
驶往拉丁美洲国家的定期航班
亚洲内部物流也由英国担负的理由
英国不是世界工厂,而是世界的运输业者
第十一章 无国之民如何改变世界历史1——亚美尼亚人
何为“大流散”
亚美尼亚历史概要
将伊朗丝绸运往欧洲
与俄罗斯的贸易——伏尔加河路线威胁其他路线
被招揽到印度的亚美尼亚商人
“东印度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第十二章 无国之民如何改变世界历史2——塞法迪犹太人
何为塞法迪人
扩散的塞法迪人
在加勒比海种植甘蔗的塞法迪人
地中海的珊瑚向印度出口
与亚美尼亚人网络的比较
第十三章  英国人的“茶文化”如何形成
何为“中国语”障碍
“小国”瑞典发挥的巨大作用
法国东印度公司的走私
若无茶叶走私,茶就不会在英国普及
第十四章  为何英国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业革命
工业化以前已有工业化——何为原始工业化
原始工业化理论的失败
工业地区生产的东西是什么
北欧河流的重要性
可支配收入增加带来了什么
原始工业化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差异
第十五章  何为美国“海上国境”
脱离英国航海法保护的美国
美国的中立贸易
海上国境
第十六章  19世纪亚洲和西欧的经济实力为何如此悬殊
19世纪全世界的市场一体化
19世纪欧洲经济有多大发展
铁路的发达导致铁工业飞跃
大为改善的欧洲人的饮食状况
远渡大西洋的欧洲劳动者
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移民——以女家庭教师为例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我们才切身感受到物流的巨大影响力。其实很早以来,物流体系建设就是国家能力和民族进取精神的重大象征。本书以物流为中心,围绕主流国家的形成、国家间的竞争、产品开发的历史揭示现代世界的形成。
全书聚焦从事国际贸易的人们以及国家的作用,从3000年前地中海腓尼基人的活跃到19世纪欧亚经济的分流都作出了清晰的阐释。前者如腓尼基人、汉萨同盟的商人、葡萄牙人、犹太人及其商业网络;后者如中国因朝贡贸易主动放弃海洋而衰落,英国、荷兰通过国家主导成立东印度公司而排挤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主导地位,克伦威尔制定的航海法成为英国建立“大不列颠治下的和平”的重大因素,美国在欧洲战争中实行中立政策巧妙发展海运业等,一幅以物流为枢纽的世界历史图景映入眼帘。

精彩内容
好望角路线如何改变亚欧关系1488年,葡萄牙人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一行通过好望角路线,到达了印度西海岸的古里。此后,葡萄牙逐渐侵入亚洲。
1503年,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攻陷卡利卡特。1505年,弗郎西斯科?德?阿尔梅达在印度将基尔瓦殖民地化,并且建立了要塞。
1509年,阿尔梅达在第乌海战中打败伊斯兰马木留克王朝的舰队,这对葡萄牙控制阿拉伯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阿尔布克尔克于1510年占领了果阿,并修建了坚固的要塞。果阿成为了葡萄牙在印度的据点。
而且,阿尔布克尔克在1511年消灭了马六甲王国。这样一来,葡萄牙就很容易得到来自摩鹿加群岛的香料了。
香料都通过好望角路线运输。于是,从红海经过亚历山大向意大利运送香料的路线就逐渐地衰落了。
如表4所示,16世纪下半叶东南亚出口欧洲的胡椒数量,黎凡特路线和好望角路线之间没有太大差异,但在1641年以后,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只使用好望角路线,于是黎凡特路线基本上消失。
欧洲和亚洲经济实力的逆转由于好望角路线的开辟,意大利与印度和东南亚的路线被切断。意大利虽然仍然与奥斯曼帝国保持贸易,但在与东南亚的贸易中,这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了。另外,这一事实也表明,在从亚洲到欧洲的广阔贸易圈中,意大利已无多大作用,没有承担任何部分的香料贸易。
意大利经济在欧洲内部可能较为重要,但在欧亚世界中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此时,奥斯曼帝国和亚洲的经济实力比欧洲更为强大。但欧洲通过海上路线进入亚洲,这一关系发生了逆转。
以葡萄牙进军亚洲为开端,荷兰、英国、法国、丹麦、瑞典等国相继设立东印度公司,促进了与亚洲的贸易。最初以进口亚洲的产品为主,不久就从印度进口茶叶和棉制品。
此过程中,商品以前是从亚洲流向欧洲,但后来逐渐转变为从欧洲流向亚洲。这表明欧洲和亚洲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逆转。
进入亚洲的非官方葡萄牙商人意大利作为欧洲和亚洲的中间商地位,因葡萄牙的崛起而受到严重动摇。
葡萄牙帝国一直以来都强调国家主导型的发展形态。但现在大多认为,葡萄牙商人自己组织起来并扩大了商业圈。也就是说,尽管国家仍旧对外扩张,但与此同时,与官方无关的葡萄牙商人自己组织起来,并向欧洲以外的世界发展。
葡萄牙占领了亚洲的许多地区,但不久就被纳入荷兰甚至英国的统治之下。因此,葡萄牙海洋帝国衰落了。葡萄牙活跃的时间很短,葡萄牙国家被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从亚洲“驱逐”了。
但是,葡萄牙商人原本不是依靠国家而进入亚洲的。因此,即使葡萄牙的殖民地被其他国家夺走,葡萄牙人仍然能够继续商业活动。很多人都这样认为。直到19世纪初,从波斯湾到澳门地区的通用语言仍是葡萄牙语。
正因如此,作为政治实体的葡萄牙帝国衰落之后,葡萄牙人的商业活动仍在继续。
如上所述,在16世纪的印度洋,穆斯林商人和印度教教徒古吉拉特商人都很活跃。这种属于多种宗教和宗派的商人的共存关系,在东南亚也能看到。葡萄牙商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如果当时东南亚没有葡萄牙商人,那么此后欧洲可能就很难进入这个地方。
东南亚有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首先是伊斯兰商人。他们中很多人原本就出身于印度。虽说被伊斯兰教徒所毁灭,但曾经有一个被称为麻喏巴歇王国(1293~1520年左右)的印度教王国。当然也有信仰佛教的王朝。也有从中国移居东南亚的华侨。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牙加入进来并不太难。至少,与亚洲人进入地中海地区相比,这无疑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当然不能轻视官方的网络,但非官方的网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葡萄牙并没有像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这样的由国家支持的大公司,但葡萄牙商人却在新大陆到亚洲的范围内自由航行,进行贸易。
作为国家的葡萄牙在与西欧列强的竞争中失败而衰落下去,但这并没有给葡萄牙人带来致命的打击。葡萄牙在与荷兰争夺香料群岛即摩鹿加群岛的斗争中失败,但葡萄牙人却得以深入亚洲人的网络之中。
在印度尼西亚的帝汶岛甚至整个印度尼西亚,荷兰的影响力都非常强大,其中英国在帝汶岛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即便是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葡萄牙的代理人依然很活跃。他们单个人独立行动,维持着贸易网络。
葡萄牙国王垄断贸易的商品是香料、黄金和白银。但私贸商人也加入了香料贸易的行列。在香料方面,葡萄牙王室所掌握的香料只占全部香料的60%,剩下的40%则是由商人进行贸易。
葡萄牙人也作为在南海活动的中国人和日本倭寇之间的中介人而行动。
支持葡萄牙对外扩张的新基督教徒1580年到164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在此期间,伊比利亚半岛在亚洲的势力急速扩张。耶稣会的活动自不必说,即便是在各种商业活动方面,两国的合作也取得了进展。
支持葡萄牙对外扩张的是新基督教徒,即在统一后改信基督教的人们。但实际上他们中有很多人之前是信仰犹太教,这是自古以来的宗教。
新基督教徒在亚洲的活动急速增加。葡萄牙国王在果阿进行了异端审判。不仅在亚洲,在其他葡萄牙领地,新基督教徒也不断增加。这与葡萄牙王室的权力无关,因为很多人都是利用商贸网络的自发移民。很多人相信,去印度会比在本国更有钱,所以不惜漂洋过海,其中包括很多新基督教徒。他们作为私贸商人而活跃着。
连结亚洲和新大陆的葡萄牙商人最近有人认为,到了17世纪中期的时候,葡萄牙王室不再重视亚洲,而更重视巴西。但在现实中,可能这两个地区的联系反而得到了强化。在利马、巴伊亚、波尔图?贝洛、卡塔赫纳、塞维利亚、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果阿、加尔各答、马六甲、马尼拉等地,都住着有血缘关系的人,形成了一个网络。也就是说,形成了跨越伊比利亚半岛、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巨大网络。
在西班牙哈普斯堡家族的统治下,新基督教徒的贸易网向大西洋扩张,波及到巴西、秘鲁、墨西哥。而且,这个网络与葡萄牙人所居住的澳门和马尼拉的网络结为一体。在把欧洲、大西洋和亚洲联合为一个贸易网这一方面,葡萄牙的新基督教徒发挥了重要作用。
1690年代,巴西发现金山之后,巴西——里斯本之间的贸易得到发展。葡萄牙与英国之间的贸易赤字由从巴西运来的黄金来弥补。这些黄金对英国的金本位制产生了重要作用。
根据1692年发布的命令,葡萄牙船从印度途径巴西东北部的巴伊亚,然后从巴西返回里斯本。1697年到1712年之间,里斯本驶往亚洲的39艘船中有22艘停靠在巴伊亚,然后返回里斯本。为了交换巴西的黄金,他们在亚洲购买印度棉、中国制的陶瓷和丝绸。
到了1580年代,葡萄牙人把印度棉运抵北非和黎凡特。在西非,葡萄牙人出售他们从印度古吉拉特、信德州、坎普尔购买的低质量纺织品,然后购买奴隶。
这种贸易利润巨大。奴隶在巴西的售价是在西非购买时价格的5倍,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市场则以8倍的价格出售。
棉花被用作在东南亚购买香料的媒介。此外,为了换取黄金和象牙,葡萄牙人开始在西非销售英格兰和弗兰德尔的亚麻布。16世纪下半叶,欧洲人从欧洲和亚洲两个方向向西非运送布料。
以棉花为核心,大西洋和印度洋甚至东南亚被联系起来。虽然这可能只是一种松散的联系,但葡萄牙人却将它们联结起来,这一点值得大书特书。
尤其重要的是,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在葡萄牙国王的许可下,葡萄牙人进行了所谓的“亚洲——巴西——亚洲”的直接贸易。
除了黄金,巴西还出口在亚洲购买的商品。鼻烟和砂糖在果阿和澳门都有销售。因为这些交易,即便到了18世纪,葡萄牙商人依然活跃在亚洲乃至大西洋的贸易之中。葡萄牙商人将亚洲与新大陆联系在了一起。
与此相反的是,亚洲商人绕过好望角而进入欧洲和大西洋的事情,完全没有发生。这是欧洲商人和亚洲商人的根本性差别。
东印度公司做了什么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很早以来荷兰就有好几家和东印度进行贸易的公司,为了对抗英国,荷兰将这些公司进行合并重组成为东印度公司——正式的联合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离欧洲太远了,如果事情发生之后都要逐一向本国请示,这根本来不及。于是,一种国营公司应运而生,它依靠军队保护商业活动,以此来促进交易。英、荷两国东印度公司能够成立,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两个公司都有军队,虽然要接受本国的领导,但它们有权在不向本国总部请示的情况下独自行动。
当代欧美经济史学家热衷于研究政府利用军事力量顺利推进商业活动这一现象。在众所周知的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是以没有扰乱市场机制的外界干扰为前提的。但在现实世界中,总有各种因素来阻碍市场的健康运转。
例如,在中世纪的欧洲,商人在为了交易而四处奔波的时候,不得不自己保护自己,或是出钱让别人保护自己(保护费),以免受到海盗的掠夺。此类费用被称为“保护租金”(protectionrent)。无论是英国还是荷兰,为了保护商人,东印度公司都免除了当地商人数额相当可观的保护租金,因此商人们可以放心地进行交易。这种体系的创建,是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最大特征。
1623年,发生了荷兰杀害英国商馆人员的安汶岛(安博伊纳)事件。事后不久,英国撤离东南亚,将印度作为其亚洲贸易的根据地。此后,荷兰以印度尼西亚为中心,英国以印度为中心进行活动。
当时能够从欧洲向亚洲出口的国家极少,英国、荷兰以外的国家很难参与和亚洲的贸易。因此,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从亚洲进口的商品。在17世纪,从亚洲进口的最重要商品是香料,而英国、荷兰则出口武器。
中世纪的时候,香料从摩鹿加群岛经印度洋,通过红海,运往亚历山大,然后由意大利商人运抵意大利,之后再运送到整个欧洲。
因为1600年和1602年东印度公司的出现,到了17世纪,欧洲的船舶慢慢地担负起在亚洲的运输任务。亚洲的物流逐渐落入欧洲人手中。这绝不仅仅是军事成功的结果。
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新在何处最先来到亚洲的欧洲人是葡萄牙人。但他们没有建立巨大的公司,国家也没有保护商业活动。
与此相反的是,利用庞大的公司组织来保护远离欧洲的商人的活动,这无疑是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革新性。
除此之外,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还有两个重要的革新之处。一是通过私贸商人(privatetrader)的活动扩大了亚洲范围内的贸易。这也意味着他们加强了与率先进入亚洲的葡萄牙商人的合作关系。英国、荷兰并没有驱逐葡萄牙商人。超越国家界限的商人网络是非常强大的。
第二是与当地商人特别是亚美尼亚人合作,连通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贸易网,形成了更大的贸易网络。
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都允许员工在公司贸易以外,在亚洲区域内进行自己的贸易,即从事私人贸易。通常而言,私人贸易比在公司的事业更赚钱,为了寻求私人贸易的利益,在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中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对于多数员工而言,或许那才是主要目的。
商人可能本就拥有独自前往印度进行贸易的能力。但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被国家授予了好望角以东的贸易垄断权,那么,在现实中无视这样一现状绝非上策。因此,商人认为,成为东印度公司的员工,在亚洲继续进行自己的贸易,这才是明智之举。
这是葡萄牙始终无法做到的事情。葡萄牙没有这样的公司,到达亚洲的商人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网络来从事商业活动。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时大约共有2万名员工。随着时代的变迁,公司不仅有荷兰人,德国人的比例也增加了。当时德国人不得不在相当恶劣的情况下工作,甚至可以说该公司是德国贫民的救济机构。很多德国人涌向印度尼西亚,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死去。乍看之下,可能会被认为是鲁莽的尝试,但即使在欧洲,这些贫民将来也不稳定,死亡率也很高,所以他们的行动绝对是合符情理的。
另外,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不仅垄断了与亚洲的贸易,还进行领土扩张。
不久,由于在与英国的竞争中失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末解散。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解散是在1857年。之后,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因为蒸汽船和电信的发展,即使没有东印度公司,英国也可以直接统治亚洲。
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组织,在现在看来是漏洞百出,弊病随处可见。它们没有形成能够将公司意图渗透到所有员工的体制。员工和当地人合作经商,可能也背离了东印度公司的利益。
即使违背本国的命令也很简单。员工是否遵守公司的命令,大多是由他们自己决定。当时国家的力量还很弱。
在此情况下,18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向英国出口印度生产的棉织品——印花棉布。“印度?印花布”受到很多西欧国家的欢迎。
葡萄牙人在亚洲的重要性虽然葡萄牙国家的实力并不强,但在亚洲,葡萄牙商人的势力直到18世纪仍然很强大。
即便是到了18世纪第二季度,葡萄牙商人仍在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购买香料。此外,在印度市场上,澳门的葡萄牙人超越了国家界限,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国家交易员保持着密切联系。
18世纪的亚洲,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取代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此期间,葡萄牙商人作为私贸商人而得以生存下去。
葡萄牙人利用亚洲的高利贷者做生意。葡萄牙人能够在亚洲继续经商,他们的资本是不可或缺。虽然这可能与在日本的活动相矛盾,但据说在17世纪到18世纪前半叶,葡萄牙商人几乎不太受宗教束缚而进行活动。作为天主教的布道者,他们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他们可以与中国商人、其他欧洲人甚至亚美尼亚人进行贸易。
在中国的葡萄牙人的商业活动,为亚洲海上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连接中国和日本的中间商,他们非常活跃。日本和新大陆的白银经由马尼拉抵达中国。这极大刺激了明代后期的中国特别是广州的贸易。来自以果阿为中心的葡属印度的、驻澳门的国家交易员,将马尼拉的市场与印度连接起来。这意味着亚洲贸易的新轴心诞生了。
葡萄牙在亚洲贸易中有着巨大影响力。但长期来看,葡萄牙商人的作用在逐渐减弱,荷兰商人和英国商人的势力在逐渐扩大。这与欧洲国家势力的扩大是同步的。话虽如此,对于葡萄牙这样的小国而言,仅仅因为本国商人在亚洲的活跃,或许就已经拥有了足够大的市场。这是小国才有的富裕市场。17世纪末期,葡萄牙商人与英国、法国的东印度公司进行贸易。因为两家东印度公司在商业上都没有必要与葡萄牙敌对。
葡萄牙商人与国家意向没有关系,而是他们自己向海外发展。的确,像耶稣会这样的官方组织确实在进行传教活动,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受宗教束缚、为了获取利润而远赴亚洲的商人。后者进入亚洲的各个角落,肩负着超越宗派壁垒的贸易活动。
亚美尼亚人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合作关系公元301年,亚美尼亚王国在世界上率先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因此名声大噪。推测现在亚美尼亚的正教徒约有500万人。
在漫长的历史中,他们的领土多次发生重大变化。但一般认为,被视作“亚美尼亚”领域的地区,西至小亚细亚高原,东至伊朗高原,北至南高加索平原,南和东南抵达了美索不达米亚。
该地区是交通要冲,从亚洲到欧洲的人们只要选择陆路行进,就必须经过该地区。因此,他们经常作为翻译而活跃着。另外,与他们建立贸易关系,就意味着可以利用他们从俄国到东南亚的商业网络,这是极其重要的。
1606年,波斯萨非王朝的阿巴斯一世建立了新朱尔法,超过15万亚美尼亚人从旧朱尔法移居到这里。
亚美尼亚人是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到了17世纪,以伊朗的新朱尔法为根据地,主要因为陆路贸易而活跃。瓦斯科?达?伽马抵达印度后,16世纪开始印度洋成为了葡萄牙人的海洋,因此人们大多认为陆上交易被淘汰了。但实际上以亚美尼亚人为中心的陆上交易一直活跃着。例如,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亚美尼亚商人建立合作关系,与波斯萨法维王朝进行贸易。英国东印度公司使用熟知当地语言、习惯、统治机构的亚美尼亚人。
英国东印度公司虽说巨大,但依然是公司组织。相反,亚美尼亚人的商业组织虽然规模和个人事业主几乎没有区别,但也被认为是公司组织。因此,公司之间的合作经营得到了发展。
直到18世纪,在因英国而进行的与孟加拉帝国和萨法维王朝的外交和金融交涉中,亚美尼亚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犹太教徒比穆斯林的土耳其人更有优势。
正是因为把据点从东南亚转移到了印度,英国才能利用亚美尼亚人的商业网络。
并非用军事力量进行压制正如本书所指出的那样,无论是印度洋还是东南亚的海洋,即便存在各种宗派的商人,但长期以来穆斯林商人是最强的。
然而,这些海洋的物流先后由葡萄牙商人、荷兰商人和英国商人等欧洲商人承担。17世纪东南亚的香料,18世纪印度的棉花,都由欧洲商人进行运输,前者由荷兰人运输,后者由英国人运输。甚至印度和中国的茶叶也用欧洲船运输。
另外,即便是在东南亚内部的贸易中,欧洲船的比例也提高了。亚洲的物流体系逐渐落入欧洲人手中。但这种局面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欧洲人和亚洲人处于敌对关系而欧洲人取得了胜利。
经历了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具有远胜于亚洲的航海技术。没有亚洲人绕过好望角航行到欧洲。欧洲人运用指南针进行远距离航海。另外,由于中国实行海禁政策,虽然竞争对手没有了,但是中国的航海技术也停滞不前了。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理由。
不管怎么说,军事技术的优越能够在战争中获胜,但并不能改变物流体系。物流体系因为从国家独立出来的商人而发生了巨大变革。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