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是东周
  • 为什么是东周
  • 为什么是东周
  • 为什么是东周
  • 为什么是东周
  • 为什么是东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为什么是东周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48 2.8折 7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志刚 编著 时代华语 出品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67227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8元

货号31593300

上书时间2024-07-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任志刚,男,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曾在机关工作,经过商,后专注于企业管理研究。红尘中摸爬滚打数年,喜欢用定理、公式等理科知识看待人文现象,发现人世间优选的学问是战争,优选智者是军事家。著有《为什么是》等畅销书。

目录
春秋篇
第一章?周王东迁失权柄
一、华夏子孙,华夏儿女002
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004
三、毛公鼎,宣王中兴  007
四、千金买笑,“烽火戏诸侯”009
五、平王东迁011

第二章?诸侯失礼乱纷纷
一、多行不义必自毙,黄泉相见014
二、称王称霸018
三、兄妹乱伦,瓜期不代020

第三章?管仲桓公担责任
一、管鲍之交,相辅相成024
二、管仲拜相027
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032
四、曹刿论战,一鼓作气035
五、戏言丧命,弑君如割鸡耳039
六、宵小伎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040
七、桃花夫人,引狼入室042
八、九合诸侯,尊王攘夷044
九、楚国崛起,斗榖於菟049
十、平息山戎,老马识途051
十一、庆父不死,鲁难未已054
十二、任独者暗,任众者明056
十三、鹤将军057
十四、联军伐楚,风马牛不相及059
十五、人情世故062

第四章?秦晋之好三置君
一、借道伐虢,唇亡齿寒065
二、羊皮换相,奠基西北068
三、晋国内乱,朝堂一空076
四、临终嘱咐079
五、龙门大战,“独何人哉”083

第五章?重耳流落十九年
一、割股奉君,“蛟龙失势,比于蚯蚓”089
二、五子争位091
三、谁执牛耳,宋襄之仁093
四、重耳回国,秦晋之好101

第六章?一朝声价上青云
一、退避三舍108
二、城濮之战115
三、烛之武退兵119
四、举案齐眉124

第七章  襄公承志断秦兵
一、崤山之战,放虎归山127
二、王官之战,乘龙佳婿132
三、河曲之战135
四、收买人心,齐宋生乱138

第八章?一鸣惊人显楚庄
一、三年不飞,一飞冲天141
二、董狐直笔144
三、问鼎中原;一念之善,天必佑之145
四、蹊田夺牛150
五、邲城之战152
六、孙叔敖遗言155
七、教化弭盗,察见渊鱼者不祥157
八、齐顷公失礼158

第九章?中原复兴有悼公
一、赵氏孤儿161
二、鄢陵之战163
三、赵氏复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164
四、三驾服楚,以逸待劳167
五、卫献被逐,废寝忘食172
六、平阴之战174

第十章?晋国失霸南北和
一、红杏出墙,庄公之死176
二、弭兵之会178
三、崔庆之祸178
四、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179
五、齐国内乱181
六、灵王之死,众叛亲离182
七、立木为表,二桃杀三士183

吴越春秋篇
第十一章?快意恩仇伍子胥
一、吴国崛起,兄终弟及188
二、平王夺媳189
三、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首192
四、专诸刺僚195
五、要离称雄199
六、孙武练兵,不战而屈人之兵202
七、倒行逆施205
八、夫子施政,笔削春秋212

第十二章?惊天逆转唯勾践
一、杀祖之仇217
二、晋国四卿,自取灭亡218
三、勾践尝粪,韬光养晦219
四、卧薪尝胆,连环计224
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28
六、齐国政变234
七、鸟尽弓藏,春秋谢幕235

战国篇
第十三章?战国七雄齐登场
一、三家灭智,卞庄刺虎240
二、三家分晋246
三、朝令夕行,铁石心肠,西门渠,同甘共苦248
四、田氏代齐255
五、韩相被刺257
六、楚国复兴258
七、威王称霸,赏罚分明259

第十四章?各显其能见真章
一、商鞅变法,徙木立信262
二、何必曰利268
三、诸子下山269
四、围魏救赵,田忌赛马272
五、马陵之战277
六、无盐报警,稷下学宫279
七、五牛分尸281

第十五章?合纵连横动天下
一、苏秦合纵283
二、张仪连横290
三、燕国招贤,千金买马骨292
四、张仪欺楚294
五、三人成虎298

第十六章?秦国战车不可挡
一、怀王被扣301
二、胡服骑射303
三、屈原投江306
四、主父悲剧307
五、鸡鸣狗盗309
六、伊阙之战312

第十七章?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穷兵黩武315
二、折节下士317
三、乐毅灭齐318
四、田单复国,火牛阵320
五、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324
六、阏与之战330

第十八章?远交近攻皆鹰扬
一、范雎献计334
二、安抚齐楚342
三、长平之战,纸上谈兵344
四、毛遂自荐,脱颖而出347
五、奇货可居351
六、义不帝秦354
七、窃符救赵,义不独生357
八、合纵末路359
九、功成身退361
十、不作不死366

第十九章?浓墨重彩著春秋
一、周朝祀绝368
二、短暂辉煌369
三、权倾天下372
四、合纵休矣373
五、楚都南迁375
六、秦国平叛376
七、神童甘罗,十二拜相378

第二十章?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嬴政加冠383
二、兼并之策,《谏逐客书》390
三、一己之私;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93
四、灭韩残赵395
五、荆轲刺秦,图穷匕见397
六、王翦灭楚401
七、四海一统404
八、虽死犹存,秦始皇405

后 记409

内容摘要
冯友兰说:中国之文化,至周而具规模。
东周时代,涌现出诸子百家争鸣的人文奇观,诸多令人心仪的故事和传说流传至今,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璀璨耀眼的部分,那些被称为“子”的思想家在这个时期集中涌现。正是这个波澜壮阔、大气磅礴、英雄辈出的时代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为中华文明贡献了无与伦比的精神内核。其后两千年中国社会发生的人和事,只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
本书不是考古研究,而是东周时期的系列故事趣读,分春秋篇、吴越春秋篇、战国篇,书中附有拉页,将五百年浩瀚东周无数古圣先贤、英雄豪杰和普罗大众倾情演绎的故事,精彩纷呈的细节、瞬间,层出叠见的定型的文化符号呈现给大家,运用通俗的语言、简单的脉络、有趣的插图帮助读者理清东周这段错综复杂的人文大杂烩,用心体会先贤的言行,找到千年不变的“道”与“理”,探寻中国人的文化源头,学会“以不变应万变”的高维智慧,更快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文化背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主编推荐
1. 体悟春秋、战国时期不可思议的时代脉动。看五百年浩瀚东周无数古圣先贤、英雄豪杰和普罗大众的倾情演绎,留下的精彩纷呈的细节、瞬间。 2. 看今天我们身上仍有的东周印记。如周易、纪年等我们现在还在研究并应用;如“挟天子以令诸侯”“一鼓作气”“大义灭亲”“秦晋之好”“一鸣惊人”“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常用成语。 3. 世界文明目前的奇观。用五百年的战争、用无数人的生命淬炼出了绝顶智慧,同时也催生出了纵横捭阖之术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能够领先世界上千年、即使遭遇劫难也能凤凰涅槃的根本所在。冯友兰说:中国之文化,至周而具规模:体现在春秋、战国奠定中华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百家争鸣思想的活跃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 4. 书前附拉页。帮助读者进一步梳理和理解东周时期的历史和人物及其历史成就,有利于读者加深记忆。 5. 图文并茂,将故事具象化。增强了趣味性,鲜活的人物和事件跃然纸上。

精彩内容
第一章周王东迁失权柄一、华夏子孙,华夏儿女时间:上古时代(公元前5000年以前)人物:炎帝、黄帝中国人习惯于在谈古论今或者宏大叙事的时候,自称“华夏儿女”。
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灵有两位:炎帝神农氏致力于改善民生,堪称农耕社会鼻祖;黄帝有熊氏驯服熊罴貔貅虎,征战天下。他们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繁荣昌盛做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帝的后裔先后在土地肥沃的黄河中下游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把一些散落的民族融合为同一个华夏族,我们也顺理成章地称呼自己为“华夏儿女”。
繁忙的政务之余,黄帝关心黎民百姓生命健康,遍访名士高人,以他名字编纂的《黄帝内经》成为护佑华夏子孙生命健康的医学宝典。
在不同的文献著作中,对于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五帝”记载有异。一般而言,“三皇”指黄帝之前的部落领袖燧人、伏羲、神农;“五帝”则指黄帝及其后代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由于能力超拔、德被天下,特别是能够无私地禅让帝位,“三皇五帝”这些优秀的部落领袖均被视作后世的道德楷模。
接下来,禹因治理洪水有功而受舜禅让,继承帝位。禹即位后,创建夏朝,成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也因为治理洪水、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等历史功绩,后人又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的意思。
大禹临终前,本想禅让帝位于长期跟随自己治水、发明了凿井技术、还有可能是《山海经》初始作者的执政官伯益。但是,其儿子启用武力征服了伯益,打破禅让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王朝——夏。启也成为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从此,无论夏、商、周这些朝代如何更迭、统治者怎样标榜自己的炎黄贵胄的身份,传说中美好的“禅让制”都已一去不返,世袭王朝被一代一代延续下来。
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时间:西周元年(前841)人物: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历史终于演进到中国历史上祚命最长的周朝。说起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朝代,相信不少人深受《封神演义》等神话传说的影响。因此,周文王、周武王和姜子牙讨伐商纣王的历史也颇具传奇色彩。
这是距今约三千年前的故事,改朝换代,血流成河,惊天动地。而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的关键人物,一是周文王,二是周公。
周文王姬昌,原为商纣王的诸侯,封西伯,故又称西伯、姬伯。相传他在被商纣王囚于羑里期间,推演出了周易,为后世万年开启了一套和神秘宇宙对话的密码。姬昌奉行德治,生活勤俭,勤政爱才,成为诸侯中的道德楷模,受到天下百姓爱戴。文王去世后,其儿子周武王姬发就联合其他部族,讨伐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并在著名的牧野之战中大败殷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为了表明自己取代殷商的正当性、合法性,周朝开动宣传机器,竭尽所能把前朝的商纣王描述成一个沉湎酒色、重刑厚敛、拒谏饰非的暴君,以至于这位据说也颇有一些才能的帝王声名狼藉、遗臭万年。事实上,商纣王在位时期,商朝国势已经趋于没落,尽管他东征西讨想挽回败局,但已难以挽回他自焚丧命、亡国之君的宿命。
周朝肇基者除了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两代君主和姜子牙这位被神化的韬略家、军事家、政治家,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也是最值得被历史记录的一位。
关于这位周公,可说的实在是车载斗量,连今天有的人做了梦也要按照《周公解梦》里他老人家的指示去解读一番。事实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的确都发自内心地争相把他树成忠君爱主的道德楷模和奠定天下公序良俗的治世能臣。为了招贤纳士、广揽人才,周公洗一次头得几次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也得数次吐出口中食物,生怕怠慢贤士,这种礼贤下士的作风为我们留下了“吐哺握发”这一成语。在辅佐胞兄姬发挫败商纣、建立周朝的艰难历程中,姬旦功不可没;制礼作乐,使万世子民言谈举止有规矩可依,他也煞费苦心。即使遭受冤屈,他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理所当然地被万世敬仰、名垂青史。“周公”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成了忠厚长者、可托付大事者的代名词。雄才大略的三国豪杰曹操也由衷地赞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孔子儒家学派把他作为最高人格典范,把周初的仁政誉为最高政治理想,孔子本人终生念兹在兹倡导的始终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武王之后,成王、康王父子二人广施仁政,厉行节约,农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共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成康之治”。在他们统治时期,周朝疆域急剧扩大。为了更好地实施统治,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分封制)被采用实施。周天子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土地及土地上的人口赐给王公贵族。分封诸侯对自己的封地实行完全自治,定期向天子朝贡、镇守疆土,如果天子遇到危险还要率军勤王。
分封制直接导致诸侯崛起,王室逐渐衰微,一些异性诸侯不仅停止朝觐,甚至起兵叛逆,公然和周王室叫板。为了重振周室,再现“成康之治”,周厉王姬胡决定大力改革,发展经济,强大军事。由于不断分封,大部分税收都流进了诸侯和贵族的腰包,周王室能征税的范围越来越小。周厉王任用荣夷公分管经济,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把以前未纳入征税范围的山林川泽纳入进来,但此举影响了王公贵族的利益。山林川泽纳税收入充实了国库,周厉王便任用虢公长父组建军队,加以训练,重振王师,然后开始四面出击,去征讨那些犯上作乱的贵族大臣。
最终,周厉王的改革使得他和贵族们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新贵族们怂恿工商业者和沦为平民的没落贵族在镐京发动了一场武装政变——“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之夭夭,从镐京逃到了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丢下个空空如也的周王室无人理政。两位股肱之臣周公和召公被国人推选出来,代行天下之事,同时考察新天子人选。周公和召公联手辅政,这一独特现象史称“共和行政”。
这一年也是中国历史纪年的重要节点。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岁次庚申,中国历史第一次开始纪年,中国历史从此有了清晰的时间轴。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认真筛选材料,精心组织编纂,为后世留下一部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这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三、毛公鼎,宣王中兴时间:西周300年人物:周宣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命彘地,周公、召公共和行政。公元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召公、周公联合诸侯拥立太子姬静继位,史称周宣王。
执政初期,周宣王以父王为戒,谦虚谨慎,勤勉国事,任用召公等贤臣辅佐朝政,放宽对山林川泽的控制,废除奴隶制的籍田制,允许将公田分给奴隶耕种而收取实物。并命令著名的工匠毛公铸造青铜器“毛公鼎”,专门记载他的王令,为他做证。一时之间,周朝国力得以恢复,史称“宣王中兴”。
遗憾的是,周宣王执政长达四十六年,后期对外用兵接连受挫,开始变得神经质。一次惨败而归刚回到镐京,就听到几个毛头小子在路边唱歌,多次唱道“檿弧箕箙”(桑木做成的弓箭和箕草编制的箭袋)。这些都是打仗的东西,看来有人想要造反啊!这首歌谣的意思是说女人乱政,为祸国家,务必谨慎!听到如此大逆不道的谶语,周宣王勃然大怒,下令将国内所有的弓箭销毁,禁止民间生产和销售弓箭,见到那些形迹可疑的女人通通抓起来杀掉。
晚年的周宣王更加独断专行,经常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一现昙花。公元前783年,执政四十六年的周宣王去世。
四、千金买笑,“烽火戏诸侯”时间:西周350年人物:周幽王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姬宫湦(shēng)即位,即后世以“烽火戏诸侯”留下千古骂名的周幽王。国学大师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此颇有疑义。2012年,清华大学整理“清华简”时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这个故事也有所偏差,认为《史记》中所载只是“小说家言”。西周灭亡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甚至该故事并不存在,但周幽王“暴戾寡恩,动静无常”、一代昏君的形象是板上钉钉的。
这个周幽王的确不争气,一心贪玩,正事反而成了他的烦心事。执政第二年,西周发祥地、姬家老家岐山一带发生地震,导致泾水、渭水、洛水三条大河枯竭。对于周王室来说,这无异于祖坟被掘、龙脉被毁。大夫伯阳甫甚至告诫道,国家的建立必须依靠山川,山崩川竭是亡国的象征。但周幽王对此却置若罔闻,心里只惦记着美女、美酒,连听取汇报都颇不耐烦,竟然连连摇头摆手说:“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太子废立本是天大的事情,可周幽王刚刚坐稳八年(前774),就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周平王(姬宜臼),改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姬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周平王,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震怒。
这个褒姒在周幽王眼里是个冰山美人,平日里难得一笑。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可谓煞费苦心,使尽了各种招数。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说谎称外敌进犯,点燃烽火、擂响大鼓以召集援兵。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由来。各路诸侯收到信号后匆匆赶来,发现并没有外敌入侵,只得悻悻而去。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哭笑不得的样子,终于忍俊不禁,哈哈大笑。周幽王心里美得像花一样,立刻赏给出主意的人千金,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著名的成语“千金买笑”。周幽王受到鼓励,多次点燃烽火、擂响大鼓。诸侯们被数次戏弄,感觉受辱,再有召唤都不肯发兵勤王了。
无论这把传说中的烽火是否真的在历史的时空里烧过,周王室此时的确天崩地裂,历史的河流急剧转了个大弯。三年之后的公元前771年,原太子的姥爷、原王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镐京。周幽王逃至骊山脚下,被追上杀死,褒姒也被掳走,西周历史宣告结束。在申侯等人的拥立下,前任太子周平王继位,东周大幕徐徐开启。
五、平王东迁
时间:东周元年(前770)人物:周平王、卫武公、秦襄公尽管周王室有了新王,但政治格局已经发生巨变。犬戎尝到了甜头,不断调集兵力蚕食周朝疆土。很快,周王室近一半地盘被犬戎占领,并逐渐逼近镐京。烽火连绵不绝,周平王与大臣们忙于应付,不得安宁。他看到都城已成断壁残垣,又无力抵抗外敌,迁都的想法不可遏制地冒了出来:“现如今犬戎已经逼近镐京,发展下去恐怕为祸不远,本王想迁都于洛邑,大家看怎么样?”大臣们都明白周平王的意思,七嘴八舌,纷纷发表意见,表示迁都乃是大家的共同意愿。还有人解释说,当年先祖既然定都镐京,还要建造洛邑,而且建设规模与镐京一样,就是为了方便天下诸侯朝贡。
只有卫武公表达了不同意见:“老臣已经九十多岁了,蒙君王不弃,担任六卿的职务。若是知而不言,那就是不忠;若是说出话来与大家意见相左,那就是不和于友。现在我只能得罪众位同僚了,因为我不能够见罪于君王。我们的都城镐京,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天险可依,右边有陇国、蜀国可作为缓冲地带,从地理上说,这叫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再也没有比这个地方更好的了。洛邑虽然居天下之中,但地势平缓,无险可据,可谓四战之地。所以先王虽然同时建设了两座都城,却镇守镐京,就是要占据能掌控天下的地理优势,而东都洛邑只是偶尔出巡游猎用的。如果放弃镐京而迁都于洛邑,隐忍避仇,放弃战略高地来获得喘息,怕是我退一尺、敌进一尺,会遭受敌人进一步侵扰,可能从此以后王室就要慢慢衰落了。”但是,周平王实在不愿再过那种朝不保夕、担惊受怕的日子了,那些身处高位的大臣也都一心想着跟去东都过太平日子。最终,君臣一致同意迁都。
秦伯嬴开听说周平王要向东迁都,再次领兵前来护驾,让周平王十分感动,不仅给他封地,还升他为公,史称秦襄公。周平王对秦襄公说:“现在岐、丰这些地方,有一多半被犬戎侵占了。爱卿若是能驱逐犬戎,这些地方全都赐予爱卿,也算是数次勤王的酬劳。爱卿可以永守西疆,岂不美哉!”周朝起家的地方、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变成了秦国的基本盘,而且还是唾手可得,秦襄公嬴开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随即整顿兵马,制订了消灭犬戎的战略规划。不到三年,就杀得犬戎七零八落。戎主只好逃往更远的西边。就这样,岐、丰这一片纵横千里的广大土地,都成为秦国的领土。由此,秦国成为真正的大国。一次感情用事的仓促赏赐,歪打正着奠定了秦国发展壮大乃至日后成为大秦帝国的法理和物质基础,历史就是这样不经意间改变了方向。
周平王元年(前770),周朝终于逃离了是非之地,东迁到洛邑。看到这里商业发达、宫阙壮丽,与原来的都城镐京没什么差异,大小诸侯纷纷上表祝贺,还送来各种精美的贡品,周平王别提有多开心了。东迁之后的周朝,史称东周。这一年,便是春秋时期的开端。
本章小结王朝的衰退并非突然间出现的,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如果再叠加对外战争失败、自废武功、选错接班人等,就会出现巨大的危险。而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直接影响,通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何去何从,主要看领导集团的应对方略。周幽王精神错乱固然加速了西周的灭亡,但周平王的东迁也意味着周王朝领导集团放弃战略高地。这种自我放逐预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