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军鉴(5百年日俄博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军鉴(5百年日俄博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67 2.6折 5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指文军鉴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

ISBN9787516813768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3869107

上书时间2024-07-0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905年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军出兵西伯利亚,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又有苏军援华、张鼓峰事件、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之战),这些不断发生的日、俄两国针锋相对的战争或对抗,又夹杂着日俄战争后两帝国瓜分中国东北为“北满、南满”,一战后大量俄罗斯移民前往日本定居发展的复杂关系,可谓纠缠不清。1945年8月风暴,苏联红军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乃至“朝鲜军”,对其后数十年的东北亚格局影响至深,也遗留下“南千岛群岛问题”等。在苏联或日本的立场上,是如何看待这半个多世纪激荡的东北亚历史的呢?指文军鉴工作室著的《日本军鉴(5百年日俄博弈)》将深掘史料,以独特视角为您带来耳目一新的历史风云画卷。

目录
【事件】
走向八月风暴:二战苏联与日本的远东战争
日俄关系史:从18世纪到1922年
九一八事变前的日苏关系与两国经济

【记录】
“恸哭之海”的真相:从三船殉难事件看二战日苏海上冲突
假想战记:战后日苏关系与日本小说家笔下的“架空战争”

内容摘要
 从“北寇八年”到冷战对峙,日本与北方邻居俄罗斯针锋相对的战争或对抗持续了两个多世纪,两国的恩怨情仇可谓是“大有渊源”。指文军鉴工作室著的《日本军鉴(5百年日俄博弈)》带你回顾那段激荡的东北亚历史,近代历史上两国在严酷北风之下钢铁
、鲜血与泪水的故事也随之徐徐展开。
《走向八月风暴:二战苏联与日本的远东战争》以苏联在1945年8月之后于中国东北的军事行动为中心话题,从鲜为人知的官方史料入手,挖掘出苏联在此期间作战的实际形态,为“舆论日俄战争”做一个客观解答。
《日俄关系史:18世纪到1922年》记叙了日俄两国从相知相识到矛盾频发、日俄战争到出兵西伯利亚的史实,全面为读者解读日俄关系的背景。
《九一八事变前的日苏关系与两国经济》以日苏两国在20世纪10年代到20年代的经济轨迹为基础,叙述了十月革命后至九一八事变前的日苏关系及其外交发展历程。
《“恸哭之海”的真相—从三船殉难事件看二战日苏海上冲突》以二战停战前后的三船殉难事件为切入点,讲述日苏两国在分属两大阵营的情况下以及《苏日中立条约》的背景下,如何角力海洋。
《假想战记:战后日苏关系与日本小说家笔下的“架空战争”》通过重温和梳理经典的“日本架空j军事小说”,以小说模拟的战争为立足点,阐述了战后后人对日苏两国关系的看法。

精彩内容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的对华、对日战略1929年底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日本也深受其害。于是日本国内的法西斯势力趁
机抬头,提出实施殖民战争以摆脱经济危机,公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其扩张的第一个目标便是东北。
1931年夏,日本关东军先后制造了“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蓄意挑起事端、扩大事态。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没有得到大本营授意的情况下“独走”,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并反诬其为中国军队所为且以此为借口武装进攻中国东北,仅过了4个多月便占领了东北各省。
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期间,东北军(以国内标准来看)装备精良但军事素养偏低,战斗力属于二流水平。无论是中东路事件对阵苏军还是在1928年对阵国民革命军都大败而归……东北军那帮将领对他们有几斤几两当然也是很清楚的。命是自己的,因此东北军大部分都不战而撤,这个结果实在是太正常了。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多次发表声明谴责、质询日本的侵略行为并要求其做出解释,同时表示支持中国。苏联报纸也多次谴责日方侵略行径,苏联人民进行了多次游行反对日本入侵。但这显然无法阻止日军占领东北。
对于实施抗战的马占山所部,苏联提供了一定的支援。按照日方文献,1931年10月苏联提供给海拉尔警备司令部的装备包括装甲车10辆、火炮10门、高射炮4门、机枪100挺、手枪1000把。10月21日又从苏联经满洲里向齐齐哈尔运送了高射炮2门、野炮2门、机枪12挺和一些弹药。不过苏联在公开场合并未承认这些援助,至于南京国民政府就更没有提供过支援。以至于马占山为了能够维持抗战一度忍辱负重冒充汉奸,秘密贪污日本人下发的物资以便再度抗战。在中央政府不作为的情况下,嫩江抗战的结局也可想而知。
虽然得到了各界支持和苏联的少量支援,但马占山、苏炳文、张殿九等部在关东军的进攻下还是遭到军事失败。12月4日,包括将官11人、军官322人在内的官兵2890人和平民1200人(其中妇女347人、儿童306人)被迫经满洲里六十八小站进入苏联境内。苏联拒绝了日本的引渡要求,对其进行了妥善安置。1933年1月,又有超过5000人在东北军将官李杜、王德林的带领下进入苏联境内,苏联也允许抗联指战员过境。
日本军国主义者一向将共产主义视作洪水猛兽,对苏联极其仇恨。占领东北以后自然而然地对苏联采取完全排斥的态度。1927—1931年,中国每年对苏贸易的74%以上都是东北的对苏贸易,但到1932年几乎完全中断,通往远东和西伯利亚的航运和铁路运输被完全切断。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与19路军在上海发生军事冲突并不断升级,史称一二八抗战。由于日本实施局部侵略的压力以及苏联的积极推动,1933年3—4月中苏大使分别到任,苏联与“中华民国”正式复交。
但由于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中苏关系依然冷淡。同年苏联政府也同伪满洲国建立了领事关系,同意该国在莫斯科设立领事馆。表面上看似乎苏联与这个新邻居关系还可以,但事实远非如此。从九一
八事变到伪满洲国成立,日本的种种行为无不让苏联感到反感。
同时,日军也不断从事各种反苏活动。例如在中东路使用问题上,尽管苏联一贯采取退让措施,甚至允许日军使用,但日军还是不停在中东路沿线制造爆炸、武装袭击事件,逮捕、绑架苏籍员工。考虑到即使将中东路出售给国民政府,对方也完全不敢接收(毕竟九一八事变不抵抗),而维持现状又会坐实日苏合作的罪名。1933年5月2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正式向日本驻苏联大使太田提出出售中东路的建议,最后卖了个好价钱。虽然此举破坏了1924年签订的《中苏协定》,但当时并没有更好的办法。伪满洲国成立初期其境内共有约5万苏联公民和6万多白俄(当时没有苏联国籍的俄罗斯人都可以泛指为白俄),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中东路员工及其家属。苏联政府迫于形势出售中东路以后,在伪满的苏联公民大多数都迅速回国,一时间哈尔滨的火车站台人满为患。
侨民中有一小部分前往中国其他地区定居,主要是上海。经历了这次人口变动后,在中国的俄罗斯人共计有约7.5万人,其中1.5万人在上海,剩余6万人在伪满。
比这性质更恶劣的是日本积极扶持伪满境内的白俄反苏分子团体并在边境地区制造各种冲突,1936年全年发生了40多起武装冲突。当然,与哈勒欣河战役相比还不算什么。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前来监督剿共的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苏联也积极进行了斡旋,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37年7月7日,日军华北驻屯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随后在上海又发生八一三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虽然战前中德军事合作看似颇具规模,但战争爆发后德国迅速转变了立场,不再与中国政府商谈军火贸易,并强制在华军事顾问团回国。虽然蒋介石一向膜拜德国,在军队中推行德式编制、德式战法,甚至政治上都想复制德式法西斯体制,但德国抛弃民国的时候还是很果断的。毕竟虽然从民国可以输入一些资源(如钨矿等),但比起日本对苏联和美国的巨大牵制作用,中德合作的微小收益可以忽略不计。
P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