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17.16
5.7折
¥
380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编者:任式楠//吴耀利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00485391
出版时间2010-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0元
货号3331289
上书时间2024-07-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任式楠、吴耀利主编的《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精)》以年代先后为经,以不同地区文化遗存为纬,纵横结合,构建了全国各地不同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间、空间和内涵框架体系,把大约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按年代早晚和发展演变脉络,大致分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四个时期。以黄河流域、北方地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四大区域为第一层次,再在四大区域内划分不同地区为第二层次,然后以不同文化遗存为第三层次。在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总体考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探讨了社会发展诸阶段的概况和文明起源问题,证实连续、多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孕育了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目录
《中国考古学》总序
绪论
一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年)
二1949~1971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三1972~199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四1991年以来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第一章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的地貌演变
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二新石器时代的地貌演变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气候变化
一区域气候变化
二新石器时代气候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一中石器时代的概念及特征
二中国有关中石器时代的研究及争论
三中国可能属于中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第二节 华北地区
一东胡林遗存
二转年遗存
三于家沟遗存
四南庄头遗存
第三节 长江以南及华南地区
一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存
二玉蟾岩遗存
三顶蛳山一期遗存
四甑皮岩一期至四期遗存
五庙岩遗存
六大岩三期遗存
第四节 小结
一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两种模式
二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显著标志及经济形态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第一节 黄河流域
一大地湾文化
二裴李岗文化
三磁山文化
四后李文化
第二节 北方地区兴隆洼文化
第三节 长江流域
一彭头山文化
二皂市下层文化
三城背溪文化
四跨湖桥文化
第四节 华南地区
一孤螭乜文化
二其他诸遗存
第五节 小结
一农业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历史地位
二社会生活和发展状况
第四章 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第一节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群
第二节 黄河下游
一北辛文化
二大汶口文化
第三节 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早期、中期遗存
第四节 燕山南北和东北地区
一赵宝沟文化
二红山文化
三富河文化
四小河沿文化
五上宅文化
六新乐文化
七辽东半岛地区
八吉黑地区
第五节 内蒙古中南部和冀晋陕北部地区
一海生不浪文化
二阿善文化
三义井类文化遗存
四雪山一期文化
第六节 小结
一经济技术和精神生活的新进展
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第五章 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第一节 长江中游地区
一大溪文化
二屈家岭文化
三雕龙碑三期类文化遗存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河姆渡文化
二马家浜文化
三崧泽文化
第三节 长江下游西部地区
一北阴阳营文化
二薛家岗文化
三凌家滩类文化遗存
第四节 华南地区
一成头岭文化
二顶蛳山四期类文化遗存
三壳蚯头文化
四大坌坑文化
第五节 小结
一经济技术和精神生活的重大发展
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第六章 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
第一节 黄河中游庙底沟二期文化及有关遗存
第二节 中原龙山时期诸文化
一王湾三期文化及有关遗存
二后冈二期文化
三王油坊类文化遗存
四陶寺文化
五客省庄文化
第三节 黄河下游龙山文化
第四节 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晚期遗存
第五节 蒙新地区和辽东半岛
一老虎山文化
二大口一期类文化遗存
三新疆地区的新石器遗存线索
四小珠山上层文化
第六节 小结
一经济技术和精神生活的主要成就
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第七章 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
第一节 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良渚文化
第三节 赣鄱流域樊城堆文化
第四节 四川和三峡地区
一宝墩文化
二峡江西区新石器遗存
三礼州文化
第五节 华南地区
一石峡文化
二涌浪类文化遗存
三昙石山文化
四牛鼻山文化
五圆山文化
六芝山岩文化
第六节 云贵地区
一贵州新石器遗存
二云南新石器遗存
第七节 西藏地区
一卡若文化
二曲贡文化
第八节 小结
一经济技术和精神生活的主要成就
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第八章 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种系研究
第一节 中国境内发现的与蒙古人种起源有关的早晚期智人化石的研究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人骨的发现和研究
一黄河上游地区
二黄河中游地区
三黄河下游地区
四长江中下游地区
五华南地区
第三节 对居民体质形态类型和种族演变的讨论
一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形态特点与蒙古人种起源问题
二新石器时代人骨的形态变异与种族特点的讨论
三新石器时代入骨形态的变异方向
四新石器时代人骨的形态学研究与中国人起源问题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人骨上发现的几种特异习俗
一缺齿与拔牙
二头骨枕部畸形
三口颊含球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人口中的性别结构和死亡年龄分布
第九章 中国新石器文化总考察和文明起源探讨
第一节 食物生产的开始与农业起源
一南方地区初始期栽培稻遗存的发现
二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
三从华北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探寻初始期栽培粟
第二节 史前农业文化的发展和氏族社会的繁盛
一新石器时代中期聚落的增多和扩大
二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的高涨
三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社会
四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农业文化全面大发展
五母系氏族社会的繁盛
第三节 文明起源的开始和演进
一聚落和建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济技术领域的新进展
三父权制的确立和加强
四私有制导致社会分化
第四节 初级文明社会的建立
一聚落分化与城址的涌现
二经济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从符号记事到原始文字
四社会分层和阶级分化
五具有阶级压迫性质的人殉人祭现象
六初级文明社会与邦国型国家
附录1 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文化年代简表
附录2 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考古文化年代测定数据
后记
内容摘要
任式楠、吴耀利主编的《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精)》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初以来80余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成果。《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的主体,以年代先后为经,以不同地区文化遗存为纬,纵横结合,构建了全国各地不同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间、
空间和内涵框架体系。时间方面,把大约公元前1001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按年代早晚和发展演变脉络,大致分为新石器时代早期
、中期、晚期和末期四个时期。空间方面,以黄河流
域、北方地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四大区域为第一
层次,再在四大区域内划分不同地区为第二层次,然后以不同文化遗存为第三层次。内涵方面,在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尽可能提供该文化全部的信息,同时注意勾画若干重点文化区的文化谱系与文化关系及其重要发展成就;又在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的北南大区所分六章之末,都各列一
节,来总结该时间段该大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总的发展水平和面貌。《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首尾还有四篇专论,分别是综述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历程,以了解其学术史的一个侧面;从地貌和气候两方面阐述新石器时代自然环境状况,以了解当时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地理背景;对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种系研究,重点了解先民的体质形态类型和种族演变;最后总体考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探讨了社会发展诸阶段的概况和文明起源问题,证实连续、多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孕育了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本书对从事考古学、先秦史学、民族学、文物和博物馆学等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