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历史上的传染病大流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0.74
5.3折
¥
5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美)约翰·艾伯斯|责编:邢璐|译者:徐依儿
出版社中国工人
ISBN9787500873785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0996450
上书时间2024-07-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鼠疫
致命的古老疾病
天降利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
黑死病:第二次世界大流行
疾病帝国主义:第三次世界大流行
反思
第二章 天花
新大陆的浩劫
种痘与疫苗
现代医学战胜的疾病
第三章 肺结核
社会性疾病
白死病与吸血鬼
耐多药肺结核
第四章 霍乱
霍乱与社会矛盾
帝国的工具
污水传染理论
第五章 流感
1918年至1919年流感大流行
1976年疫苗项目
关于禽流感的争议
第六章 艾滋病
一种年轻的传染病
美国:逐渐边缘化的艾滋病
独特的“非洲疾病”
其他第二类国家的情况
第三类国家的情况
艾滋病及其隐喻
结论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内容摘要
《瘟疫:历史上的传染病大流行》是一部世界性传染病的历史,诠释了六种传遍世界、先后从公元6世纪延续至今的传染病:鼠疫、天花、肺结核、霍乱、流感和艾滋病。作者约翰·艾伯斯不仅讲述了这些传染病带给人类历史的影响,还分析了人类的不同文化态度如何影响了传染病的发展进程。作者认为,即使在没有现代医学手段的情况下,人类也可以通过对于大型传染病的不同态度来影响疾病的发展进程。这一点,对于我们应对新出现的传染病大流行是十分重要的经验,比如艾滋病、禽流感、SARS、新冠肺炎等。
精彩内容
第一章鼠疫当今社会,人们对“鼠疫”这一传染病似乎鲜有耳闻,然而这种传染病却向来被认为是最为致命的疾病。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致命传染病背后,都有鼠疫的影子。然而,这一疾病如今依然与人类如
影随形,甚至仍存在于现代化发达国家。
约翰·塔尔和露辛达·马克是一对夫妇,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他们曾于2002年11月感染鼠疫。露辛达很快痊愈,而她丈夫约翰的病情却迅速恶化,很快陷入了由药物引起的昏迷状态,持续时间长达两个半月。当约翰最终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的双腿自膝盖以下已经全部截断。虽然他得以幸存,但情况一度十分危急,其亲属曾匆匆赶往他的病床边,以为只能见到他最后一
面了。听约翰讲述他的经历,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身患鼠疫的濒死体验。
致命的古老疾病鼠“疫”是一种特征明确的疾病,“疫”也是传染病的统称,但不应因此而与鼠疫混为一谈。鼠疫有三种形式,其分类取决于患病案例中微生物侵入和感染人体的方式。鼠疫由耶尔森菌(Yersiniapestis)感染引起,是一种殊为独特的疾病,它可以通过昆虫媒介传播,也
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经由昆虫传播也常见于诸如疟疾和斑疹伤寒一类的传染病,而人际传播则与流感
、肺结核及天花的传播方式一致。
腺鼠疫是最常见、最广为人知的类型,由跳蚤在叮咬宿主、尝试吸食血液时进行传播,但这种跳蚤往往吸食不到血液,因为大量繁殖的细菌“堵塞”了它们的胃部,带有大量细菌的血液会从胃中返流到患者血管中。顾名思义,鼠蚤(欧洲的具带病蚤和亚洲的印鼠客蚤)往
往在带毛鼠类当中传播鼠疫,比如屋顶鼠就对此病易感
。然而,一旦动物宿主死亡、尸体变冷,鼠蚤就会跳到邻近的宿主身上,人类也是目标之一。一只带菌跳蚤每咬一口,最多会有25000个细菌注入宿主,而跳蚤会反复叮咬,贪婪地尝试进食;每只老鼠身上最多会寄生
100只跳蚤,一旦必要,每一只跳蚤都会蓄势待发,寻找新的宿主。如果家里闹鼠灾,就意味着存在成百上千只跳蚤,因此可以想见,一
些病人的血液中为何存在大量细菌,以至发展成败血性鼠疫,十分凶险。事实上,历史记录中唯一一位败血性鼠疫幸存者约翰,和他罹患腺鼠疫的妻子都是由同一种跳蚤叮咬感染。但是,在约翰的病例中,几乎观察不到他腹股沟处的淋巴结肿大,细菌并未集中到淋巴腺处,而是向内感染,几乎攻击了每一处器官。个人身体对于耶尔森菌的反应,即是否能将其限制在淋巴系统内,决定了病情将会发展为腺鼠疫还是败血性鼠疫。
在肺鼠疫的病例中,细菌通过呼吸进入肺部,健康人群由于暴露于患者的痰液或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喷溅的飞沫而受到感染。因此,人与人直接传播在肺鼠疫中是常态,无须任何动物媒介。肺鼠疫暴发往往始于腺鼠疫的继发症状,而且细菌可通过咳嗽传播的时间短,肺鼠疫的传染范围可以控制。但是,因为处于潜伏期的病人通常感到身体无恙,能够前往不同地区,而肺鼠疫的潜伏期又可长达4天(腺鼠疫则为一周),一个地区的感染暴发也可能导致远距离地区的感染。
各类鼠疫的最初症状与其他疾病并无许多差异:包括高烧、剧烈头痛、强直、
畏寒或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便秘、畏光、眼球充血、舌苔增厚、坐立不安、难以入睡、瞻望或恍惚、
动作失控,以及总体上产生
模糊但绝不会混淆的焦虑感
、担忧感和恐惧感。但是,鼠疫最为独特的症状当属淋巴腺肿大,至少在腺鼠疫病例中是如此。淋巴腺肿大是因为细菌聚集在淋巴结处,最靠近鼠蚤叮咬的位置。之后会逐渐出现在腹股沟、腋下或脖颈处,也就是淋巴结所在处。(中世纪医生将这些部位称为“排泄通道”,认为其分别为肝脏、心脏和大脑排出有毒物质或体液之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中,医生发现淋巴腺肿块更常出现于腹股沟处。这一点似乎很合理,因为病患白天在房屋中走动时,鼠蚤会从地上跳起来,从而得以接近病患。第二常见的是腋窝淋巴腺肿块,而颈部则最为少见,在这两种类型中,病患可能在躺在床上睡觉时,躯干或颈部遭到叮咬。
P23-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