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名篇(精)/文学经典鉴赏
  • 古文名篇(精)/文学经典鉴赏
  • 古文名篇(精)/文学经典鉴赏
  • 古文名篇(精)/文学经典鉴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文名篇(精)/文学经典鉴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79 2.7折 58 全新

库存2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出版社上海辞书

ISBN9787532652525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201907562

上书时间2024-07-0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左传》
1…  郑伯克段于鄢
3…  曹刿论战
《战国策》
4…  邹忌讽齐王纳谏
6…  触龙说赵太后
《论语》
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10… 季氏将伐颛臾章
《孟子》
12…  天时不如地利章
13…  鱼我所欲也章
《庄子》
14…  逍遥游
《晏子春秋》
19…  晏子使楚
《孙子》
20…  谋攻
《韩非子》
22…  说难
《礼记》
25…  《学记》三则
屈 原
26…  卜居
宋 玉
28…  风赋
30…  对楚王问
李 斯
32…  谏逐客书                                                                    贾 谊
35…  过秦论(上)
晁 错
38…  论贵粟疏                                                     东方朔
41…  答客难
司马迁
43…  管晏列传
46…  廉颇蔺相如列传
52…  报任少卿书
毛 亨
57…  毛诗序
班 固
59…  苏武传
王 粲
65…  登楼赋

内容摘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对原“三百首鉴赏辞典系列”进行了升级,将系列名称更名为“文学经典鉴赏”。篇目选择上,比前一版更注重经典,参酌众家,精中取精。同时和新课标进行仔细比对,尽可能囊括新编教材的篇目。“文学经典鉴赏”仍保持我社文学鉴赏辞典的风格。不唯在选目上精益求精,在鉴赏文方面也一如既往地讲究精美,使原作和赏析相得益彰。相比于时下众多选本蜻蜓点水式的点评,我们略显“冗长”的鉴赏文字,既清楚解释了诗文中的“古典”“今典”,借助于现代文艺理论光照更使其艺术特色洞悉无遗。

精彩内容
《报任少卿书》鉴赏文(节选):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据书中“会东从上来”及“薄从上雍”二事,司马迁写这封信,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冬。致书的对象任少卿,名安,这时下狱。旧说,安这次下狱被处死。然据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任安诛死,是坐戾太子案,当在征和二年(前91),褚少孙在《史记·田叔列传》后面补叙任安事,载武帝语:“任安有当死之罪甚众,吾尝活之。”则太始四年之狱,安或再遇赦,后死于北军护军使者任内。任安下狱前,司马迁任中书谒者令,掌“领赞尚书,出入奏事”,职属宫廷机要,安要他“推贤进士”,为朝廷荐举人才。司马迁自以为前数年因李陵事下狱,受过“腐刑”,是莫大的耻辱,不配做这种事。在信中,引证古今,抒发愤懑,对当时的现实及其自身的遭遇,都有深刻的反映。文长一千三百余字,可分为六大段:首尾两段述复信延迟原因及复信时的心情;第二段述不配“推贤进士”的缘故;第三段述为李陵事下狱的经过;第四段述忍辱受刑;第五段述如何完成《史记》的写作。书中主要内容,有如下四个方面:其一,反映了司马迁的光辉性格和封建统治者的一些恶劣行为。司马迁在书中称赞“慷慨之士”和“倜傥非常之人”,他自己正是地地道道的这种人。因为这样,他对受“腐刑”的耻辱,极为强调,认为“大质已亏”,“在阘茸之中”,至于“无可比数”,“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如再“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但无地自容,而且“轻朝廷,羞当世之士”,绝不能再做什么“推贤进士”之事。越是强调自己受刑后的卑贱,越见出作者的倔强与对屈辱的不能容忍。他认为在受刑前理应“引决自裁”,不该苟且偷生,受此屈辱。这充分表现他性格的刚烈。他所以受此耻辱,又是出于正直敢言和对朝廷的忠诚。当李陵兵败投降匈奴的事件发生,在朝廷“大臣忧惧,不知所出”,“全躯保妻子之臣”及平时对李陵有“睚眦”之怨的人一片“媒孽其短”的声中,他挺身而出,说了一些公道话。李陵降敌,有失民族气节;但在当时,他的遭遇却又值得同情。司马迁与李陵无私交,然观察李陵平时的为人,“有国士之风”;兵败前的忠勇苦战,确有“出万死不顾一生”之概,情状感人。李陵之败,本来为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贰师将军李广利所误,主要责任在彼。司马迁要武帝考虑李陵平日的为人及此次作战情况,略观动静。武帝袒护李广利,以为司马迁的发言,是“沮贰师”,即有伤李广利。遂如《史记》所载,“族陵母妻子”,断陵赎罪之路;并下司马迁于狱,施以酷刑,以泄私愤。这些,反映了司马迁性格的另一光辉侧面,并反映了汉武帝的处事不公、威福无常,以及朝官权贵的势利和无能。 其二,反映了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汉初,原有纳钱谷可以赎罪和拜爵之举,司马迁受处分,“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入狱后,以其性格的慷慨刚烈,也不免要“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正惕息”。他进而从周文王(西伯)、李斯、韩信(淮阴侯)、彭越、张敖、周勃(绛侯)、窦婴(魏其侯)、季布、灌夫等人入狱和受刑的事,指出在刑罚、狱官、狱卒的“积威约之势”的驱迫下,这些著名人物,包括自己在内,同样屈身受辱,“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这除了涉及人情冷暖和皇帝的“左右亲近”的畏怯之外,主要反映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和残酷。 其三,在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司马迁认为“腐刑”之辱不可忍,但书中却又指出自己碰到时,是“就极刑而无愠色”。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又认为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时未对祖国和人民做出志所久存、力所能及的重要贡献,轻意一死,“轻于鸿毛”;他的顽强的历史责任感不容许他这样做,他只得付出巨大的代价,咬着牙根忍受下来。他以自己的痛苦实践,并总结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在患难中或残废中著书,以及“《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大量事例,提出了发愤著书、患难著书的理论。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首创的,对于我国文学的发展,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其四,揭露封建帝王对待史官的态度和自己写作《史记》的情况。书中揭露史官并不为封建帝王所重视,成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的职务。但作者担任史官,并不因受到这种待遇而消沮,他意识到史官责任的重大,立志要为祖国写出第一部规模宏伟、全面而有系统的通史,这就是他忍死忍辱,而用血泪、生命换来的《史记》一书。他艰辛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要把《史记》写成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实践证明,他坚强的意志和辛苦的劳动,使他达到这种目的,《史记》终于成为我国一部空前的、具有丰富史料、卓越史识,并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伟大著作。书中这些话,对于我们理解《史记》这一部伟大著作,是很有帮助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