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迫切十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经济迫切十问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86 4.7折 4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出版社译林

ISBN9787544735544

出版时间2013-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6.8元

货号2480225

上书时间2024-07-0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经济迫切十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栏目组织编写,就时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发问,邀请众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实际从业者等撰文作答,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时事、民生民情以及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和行业。数十多位专业人士,数十多篇精辟文章,冷静把脉当下中国经济。

目录
一问  经济结构改革
付鹏  我们的通胀仅仅只是货币问题吗
钮文新  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必须正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桑百川  如何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沈骥如  政令不畅通经济能平稳较快发展吗
徐洪才  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出路在哪里
袁钢明  经济减速是政府调控所期待的吗
张立栋  民间投资谁来擎起稳增长大旗
赵萍  消费能否担当保增长大任
郑新立  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稳增长
二问  金融制度改革
桂浩明  熊市何时才能终结
郭田勇  金融风险防范剑指何方
李大霄  股市的长远出路在哪里
鲁政委  国际经济冲击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何去何从
中国马方业  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王国军  保险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张茉楠  到底该如何看待中国全球债权国的地位
周德文  温州金融改革最应该改的是什么
三问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苏海南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原因及对策
孙钢  税收离我们有多远
张车伟  中国的收入分配在哪里出了问题又如何应对
四问  国企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
马光远  是什么创造了中国三十年的繁荣
穆兆曦  中国民企路在何方
魏亮  我们的国企能否一卖了之
曾剑秋  袁野  民营资本进入中国电信业为何步履维艰
五问  行业体制改革
景春梅  十年电改  何去何从
李国祥  我国农产品价格还会持续普遍上涨吗
林伯强  成品油定价机制需要改革吗
中六问  城镇化战略
马庆斌  中国城镇化未来之路在何方
杨红旭  城镇化与人口变化对中国住宅市场的影响何在
七问  土地制度改革与房地产行业发展
陈宝存  中国楼市被误读几许
韩世同  为何房价这团“面”越“和”越大
王军  刘向东  房价向左向右
尹中立  房价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八问  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
韩晓平  页岩气革命能否在中国复制
胡定寰  樊睿莹  为什么要做“农超对接”
刘步尘  为什么中国生长不出三星
刘兴亮  移动互联网是创业乐土吗
汤敏  如何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的教育革命
杨曦沦  王老吉和加多宝之争为中国品牌贡献了什么
九问  国际竞争战略
黄志龙  如何应对美国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指责
刘澄  洋品牌为何敢欺负中国人
牛铁航  全球化从何谈起
屠新泉  为什么贸易摩擦中受伤的总是中国
张建平  新时期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怎样的形势与对策
张力军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为何屡屡受挫
王天龙  中国应如何看待并应对美国“战略东移”
十问  政策研究与理论创新
陈永杰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未来如何演变
况杰  如何正确认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杨宏山  如何治理新一轮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于长江  还记不记得“现代化”这个目标
“中国经济迫切十问”网络活动精彩内容摘录
腾讯网专题:“中国经济迫切十问”系列投票
知乎网专题:“财经媒体集体发问中国经济”

内容摘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编著的《中国经济迫切十问》内容介绍:“中国经济迫切十问”的结集出版也是经济之声在创新内容、扩大市场、多渠道传播等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在无线传播、网络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市场传播,通过进入图书市场,实现了广播音频产品的增值,有效提升了广播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将矢志不渝,努力在未来的征程中更进一步!一起来翻阅《中国经济迫切十问》吧!

精彩内容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中国的通货膨胀,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量,另一个,也是属于中国特色的一个方面,就是流通渠道。
如果我们用货币主义观点去理解通货膨胀,货币多了泛滥了就会形成通胀,也就是中国人通常说的“票子毛了”。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变动的决定因素。但我坚决认为货币供应量的过量增长虽然是当前中国发生通胀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要条件。只有当过量的货币缺乏流动的时候才会带来通胀,而一旦我们让货币流通起来,让这些货币真正进入实体循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消费环节,那么通胀并不一定会起来。这就如同流水,你如果把它放到一个循环流动的环境中,则溪水汇入河水,河水汇入江水,江水汇人大海,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流动中的货币就如同这水流一样,如果让它循环就很难形成堰塞湖。但当流动的渠道没有了,堆积的流动性就会形成一个大大的堰塞湖,物价的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了。
首先从必要条件,也就是货币量这一方面来看,我认为中国国内货币过量增长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我认为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经济的双顺差导致的双重货币增量。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廉价的原材料,大力鼓励出口,造成了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大量的贸易顺差。而在早期,官方和民众都一向认为,贸易顺差是好事情,可以快速地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而总是主观地认为美国妄图缩小中美贸易的差距的做法是“阴谋”。事实上,一方面我们赚钱不消费,只是单纯地将赚来的钱存起来——持续增长的存款数据是导致中国每过一个阶段就会产生阶段性通胀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出于保护贸易顺差的目的——从货币价值作为劳动力价值的标杆来看——长期的固定汇率制度也导致了我们国内被动货币投放量随着
我国常年的经常项目顺差的不断增加而增加;此外,由于早期中国的外贸和外汇管制制度,使得美元只能够按照政府的要求存留,民营企业和个人保存美元、使用美元的渠道相对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原本很大一块贸易顺差本身可以以美元形式存留在企业和个人手上的,但都通过换汇政策转成了被动型的人民币投放;最后从政策方面看,改革开放后,政策上鼓励的大量外资的引进、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都加大了中国的资本项目下的顺差,大量的外资投资虽然带动起了我们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却也加大了中国的货币投放量。
其二,2000年后由于美国以及西方经济体主要依赖于虚拟经济的发展,全球的货币投放量都在不断地加大。我们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复苏的先决条件不一样,导致它们复苏的路径以及面临的经济形势也不一样,进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不一样。发达国家在危机过后面临的主要是经济出现通缩的危险,而发展中国家危机过后主要面临的却是通胀的风险,尤其是资产价格过高上涨之后泡沫破灭的风险。这从危机过后“金砖四国”相继出台的政策就可以看出,比如巴西加息、征收资本利得税,中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发展中国家虽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伤害较发达国家为轻,但是,由于它们不顾自身经济体缺乏弹性的事实而在处理危机时实行了和发达国家一样“量化宽松”的政策,从而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危机后面临资产价格膨胀、通胀预期管理压力大的难题。加之过去十年全球积累下来的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全球经济发展的失衡,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巨大的资本快速地流入到经济增长相对平稳的国家,而这其中,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外来流动性压力就更大。
以上两点就是我们所说的货币多了,但这仅仅是必要条件。其次从充要条件也就是流通渠道这方面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导致资本流通渠道不畅,投资领域受限等,这些属于中国特色的问题才是引发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而这些原因才是造成我们流动性堆积、通胀堰塞湖形成的根本,不解决这些问题,就解决不了通胀的堰塞湖。P5-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