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大变局中的印尼经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大变局中的印尼经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12 5.9折 4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印度尼西亚)布迪约诺|译者:龚勋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86371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201606617

上书时间2024-07-0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布迪约诺著的这本《历史大变局中的印尼经济》是写给那些对印尼经济饶有兴趣但又没有太多时间深入研究的读者们,使他们能对跨越5个世纪的印尼经济的兴衰成败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目了然。为了让普通读者和大学低年级学生能够读懂印尼经济的发展历程,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同时不偏离事物的本质,不失去材料的精准。

作者简介
布迪约诺,1943年2月25日生于印尼东爪哇省布里达。在日惹卡查玛达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莫纳什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经济学。获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研究。现为沃顿商学院沃顿顾问委员会亚洲执委会成员,2007年,入选该院“125位有影响人物和思想家”,被誉为“印尼金融掌舵人”;印尼卡查玛达大学经济系教授。1997—1998年,任印尼央行副行长;1998—1999年,任哈比比总统改革内阁国家建设计划部长;2001年,任梅加瓦蒂总统互助内阁财政部长;2002年,因与时任经济统筹部长多罗查顿·昆佐罗·贾克蒂一道成功将衰退的印尼经济恢复到4%的增长,印尼盾兑美元从1万以下提升到·9000盾,被当时《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称为“梦之队”(TheDrearnTeam);2005年,任苏希洛总统内阁经济统筹部长;2008年,任印尼央行行长;2009年,辞去央行行长职务,作为非党派人士与寻求竞选连任的苏希洛总统搭档参选印尼副总统,凭借印尼民主党和其他23个政党支持,赢得大选,当选副总统,同年10月20日,宣誓就职;2014年10月,届满退休。现住在雅加达,并在卡查玛达大学教授经济学。已发表多篇学术论著。除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外,主要是健身、休养、含饴弄孙。
妻子赫里娅媞,为其小学到高中的同学。二人育有一女一儿,现有五个孙儿孙女。

目录
第一部分  独立之前
  第一章  17世纪和18世纪:荷属东印度公司时期的
    努山塔拉群岛
    努山塔拉群岛贸易区
    从贸易垄断到摄政政权
    荷属东印度公司的两个世纪
  第二章  19世纪和20世纪初:建设殖民经济体系
    荷兰政府接管荷属东印度公司
    建设殖民政府体系
    1800—1830年:初始阶段
    1830—1870年:强迫种植制
    1870—1933年:自由经济政策
    殖民政府体制形成
    1900—1930年:道义政策
    人民福利
  第三章  1920—1950年:从世界大萧条到战时经济
    风暴来临
    政策应对
    1942—1945年:日本占领时期
    1945—1949年:革命时期
    反思
第二部分  独立后时期
  第四章  1950—1965年:巩固、停滞、恶性通胀
    1950—1957年:议会民主时期
    经济挑战
    1957—1965年:有领导的民主时期
  第五章1966—1968年:政治稳定时期
    直面难题
    创造政治环境
    制订经济计划
    问题层出不穷
    政策成果
  第六章  1969—1981年:经济建设和石油红利
    简要回顾
    从稳定到建设
    经济增长
    转变结构
    贫困与人口
  第七章  1982—1996年:摆脱依赖石油,建设非油气产业
    主要发展脉络
    1983—1985年:第一波政策
    1986—1996年:第二波政策
    取得了什么成果?
  第八章  1997—2004年:亚洲金融危机:影晌及应对
    危机前夕红灯没亮
    危机初始阶段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计划
    为什么计划失败
    危机为何恶化
    改变战略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政策应对整顿国内经济结构。大萧条时代的惨痛经历擦亮了荷属东印度政府的眼睛,使之看到过度依赖外界孕育着高风险。“进出口经济”只依靠几种出口商品且生活必需品严重依赖进口,易受世界经济风波冲击。
这种经济结构实际上是之前政府政策造成的后果,当时实行的是百分之百依靠自由贸易的政策。20世纪初开始,在1/4世纪中,当主要出口商品价格不错时,荷属东印度从对全球市场的开放和依存中获得巨大利润。当全球市场突然瘫痪时,一切都掉头向下。这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完全依靠全球市场、忽视国内经济支柱建设会带来严重后果。政府开始觉察到,一方面需保持对世界市场的开放和依存,另一方面需建立本国能够抵御震荡的经济结构,二者之间必须建立平衡。建立平衡不能只交给市场机制或自由市场,国家必须在方向和政策支持上发挥积极作用。
保护主义和进口替代。统治集团开始转变思维。
世界大萧条使得荷属东印度政府从根本上改变政策方向。大宗出口商品之外的经济领域,尤其是能取代进口商品的工业和食品业加紧建立。政府纲举目张,1933年成为转折点。当年,从1879年开始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正式取消,对国内生活必需品的进口采取了限制数量的细化配额制,为的是给国内工业提供发展空间。进口管理政策另有用意,从政府角度看重要性不亚于前者,那就是保护荷兰企业家控制的内贸网络,使之免于受控国外尤其是日本企业的威胁。当时,日本正强势采取倾销战略,试图楔入荷属东印度贸易网络。
1934年,通过在各工业部门实行规范产能的许可证制度,保护国内产业和贸易的政策得到强化。当时,政府把注意力放在小型工业,特别是纺织业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内工业通过生产政府备战的采购订单,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读者在后面章节可以看到,在一些特定时期,尽管形势变了,但印尼共和国一些经济政策决策者也曾主张采取类似政策。
成效如何?总的看,荷属东印度政府政策收到成效。1933—1942年,国内工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以西爪哇为中心的纺织工业成长迅速。1931年仅有500台非机械纺织工具(ATBM),其后猛增到49000台非机械纺织工具和9800台机械纺织工具(ATM)。一些知名品牌如通用电气、固特异轮胎、联合利华、巴塔制鞋等开始来建厂。同时,国内各种消费必需品如肥皂、灯泡、自行车、金属制品、油漆等生产也迅速提高。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从1931年的8%升至1941年的12%。
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战略的运作吧。在工业化战略文献中,根据各国经验,一些专家将进口替代工业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初始阶段或称“容易阶段”,后续阶段或称“困难阶段”。荷属东印度当时处于“容易阶段”。通过温和干预,国内工业会应声建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