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rlock肝胆病学(原书第1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Sherlock肝胆病学(原书第13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4.09 6.9折 42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JamesS.Dooley [美]AnnaS.F.Lok [美]GuadalupeGarcia-Tsao [英]MassimoPinzani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

ISBN9787523601747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8元

货号31940710

上书时间2024-07-0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解剖与功能
一、肝脏和胆管发生
二、肝脏解剖
三、肝脏功能解剖:分叶和分段
四、肝脏解剖变异
五、胆道解剖
六、体表定位
七、体格检查手法
八、肝脏组织学
九、肝组织超微结构及细胞器功能
十、肝脏功能的异质性
十一、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肝脏微环境的动态变化
十二、肝细胞死亡和再生
第2章生理与病理情况下肝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
一、胆红素代谢
二、胆汁酸
三、脂质和脂蛋白代谢
四、氨基酸代谢
五、血浆蛋白
六、糖类代谢
七、肝细胞损伤标志物:血清转氨酶
八、胆汁淤积标志物: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
九、肝病的血液学
十、衰老对肝脏的影响
第3章肝活体组织检查
一、患者的选择和准备
二、技术
三、风险和并发症
四、样本变异性
五、肉眼表现
六、标本的制备
七、解读:逐步诊断法
八、适应证
九、特殊方法
第4章肝硬化的凝血功能
一、正常凝血途径
二、肝硬化凝血系统
三、肝硬化出血和血栓形成
四、肝硬化凝血系统的临床实验室检测
第5章急性肝衰竭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和病因
三、临床特征
四、初步检查
五、ALF的并发症和处理
六、特异性治疗
七、预后
八、肝移植
第6章肝纤维化
一、肝纤维化的自然史
二、肝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特点
三、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
四、新兴的抗纤维化靶点和策略
第7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无创评估
一、有创和无创评估的应用
二、无创评估:细节
第8章肝硬化
一、定义
二、肝硬化的原因
三、解剖学诊断
四、可逆性肝硬化
五、肝硬化:代偿与失代偿
六、预后(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UKELD评分)
七、临床与病理
八、治疗管理
九、慢加急性肝衰竭
第9章腹水
一、腹水形成的机制
二、临床特征
三、鉴别诊断
四、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五、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六、低钠血症
七、难治性腹水
八、肝肾综合征
九、预后
第10章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
一、临床特点
二、分类
三、患病率和结局
四、诊断
五、诊断并发症、混杂因素和替代选择
六、发病机制
七、诊治和处理
八、预防
第11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一、背景
二、病理生理学和治疗理论基础
三、评估和诊断
四、自然史和预后
五、管理
六、门静脉高压临床治疗策略
第12章肝脏血管性疾病和肝外门静脉高压症
一、肝动脉闭塞
二、肝动脉瘤
三、肝动脉门静脉瘘
四、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肝血管畸形
五、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Abernethy畸形
六、Budd-Chiari综合征
七、肝外门静脉阻塞
八、肝硬化门静脉血栓
九、特发性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十、缺氧性肝炎
十一、心源性肝硬化
十二、非梗阻性窦性扩张和肝紫癜
第13章黄疸与胆汁淤积
一、背景
二、胆汁的形成机制
三、胆汁淤积综合征
四、单纯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五、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的病因
六、胆汁淤积的后果及其管理
七、黄疸患者的检查
八、黄疸患者的决策
九、胆汁淤积性疾病的管理
第14章胆石症和良性胆道疾病
一、胆囊和胆道的影像学
二、胆结石
三、胆结石的症状和并发症
四、胆囊切除术
五、复杂性急性胆囊疾病
六、经皮胆囊造口术
七、无症状的胆囊结石
八、非手术治疗胆囊结石
九、胆总管结石
十、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十一、胆总管巨大结石
十二、Mirizzi综合征
十三、肝内胆管结石
十四、胆道出血
十五、胆囊功能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十六、其他胆囊病变
十七、与癌变的关系
十八、良性胆管狭窄
十九、胆道手术后吻合口狭窄
二十、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二十一、慢性胰腺炎
第15章恶性胆道疾病
一、胆囊癌
二、胆管癌
三、其他胆道恶性肿瘤
四、肝门部的转移肿瘤
五、壶腹癌和壶腹周围癌
第16章纤维囊性肝病与先天性胆道畸形
一、多囊肝
二、纤维多囊性疾病
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四、先天性肝纤维化
五、Caroli病
六、微小错构瘤(vonMeyenberg复合体)
七、胆总管囊肿
八、孤立性非寄生性肝囊肿
九、先天性胆道异常
第17章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流行病学
四、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五、管理
六、预后
第18章硬化性胆管炎
一、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二、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三、全身炎症性疾病时的硬化性胆管炎
第19章自身免疫性肝炎和重叠综合征
一、疾病概况
二、疾病的生物决定因素
三、疾病表现
四、实验室特征
五、影像学
六、肝活检和组织学特征
七、鉴别诊断
八、诊断困境
九、依赖于实践的诊断
十、管理策略
十一、预处理和治疗的注意事项
十二、治疗面临的挑战和替代药物
十三、妊娠和自身免疫性肝炎
十四、老年人和自身免疫性肝炎
十五、儿童期发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十六、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肝移植
十七、重叠综合征
第20章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一、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基本特征
二、甲型肝炎
三、戊型肝炎
第21章乙型肝炎
一、乙型肝炎病毒
二、免疫反应和肝损伤的机制
三、流行病学
四、预防
五、诊断
六、临床表现
七、自然史
八、治疗
第22章丁型肝炎
一、病原史
二、丁型肝炎病毒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
五、感染方式和临床
六、诊断
七、治疗
八、预防
第23章丙型肝炎
一、流行病学
二、病毒学
三、病理和发病机制
四、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五、急性丙型肝炎
六、慢性丙型肝炎
第24章药物性肝损伤
一、流行病学
二、并发症
三、肝毒性的分类
四、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
五、肝脏药物代谢
六、分子机制
七、非遗传危险因素
八、诊断
九、内科治疗
十、药物遗传的危险因素
十一、特异性DILI的潜在免疫机制
十二、特定药物所致肝损伤
第25章酒精与肝脏
一、酒精代谢
二、发病机制
三、易感性
四、组织学特征
五、临床表现
六、临床症状
七、预后
八、治疗
第26章铁过载状态
一、正常铁代谢
二、铁过载和肝损伤
三、遗传性血色病
四、其他铁沉积病
第27章肝豆状核变性
一、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五、遗传策略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后
九、非肝豆状核变性铜相关性肝硬化
第28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一、进一步的定义、术语和诊断
二、肝活检、NAFLD分类及NASH和肝纤维化的无创标志物
三、临床特征
四、实验室检查
五、流行病学
六、NAFLD的种族差异
七、NASH的发病机制
八、NAFLD的自然病史
九、NAFLD与肝细胞癌
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十一、其他类型的NAFLD
第29章慢性肝病和营养
一、流行病学和一般特征
二、营养不良的原因
三、营养不良的后果
四、诊断和评估
五、治疗和管理
第30章妊娠和肝脏
一、妊娠期生理学
二、妊娠期特有的肝脏疾病
三、肝脏基础疾病与妊娠
四、肝移植与妊娠
五、与妊娠同时发生的肝病
第31章新生儿、婴儿及儿童的肝脏
一、儿童肝脏疾病的调查
二、新生儿黄疸
三、新生儿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四、新生儿肝脏疾病(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五、新生儿肝炎
六、新生儿遗传性疾病
七、遗传性胆汁淤积综合征
八、结构异常: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
九、婴儿急性肝衰竭
十、大龄儿童肝病
十一、大龄儿童代谢性疾病
十二、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
十三、肝移植
十四、肝脏肿瘤
第32章系统性疾病中的肝脏
一、胶原-血管和自身免疫病
二、肝肉芽肿
三、结节病
四、内分泌疾病中的肝脏
五、淀粉样变性
六、卟啉症
七、溶血性贫血中的肝脏
八、骨髓和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肝脏
九、骨髓移植
十、淋巴瘤
十一、髓外造血
十二、罕见的可能累及肝脏的血液病
十三、脂质贮积病
十四、恶性肿瘤的非转移性并发症
第33章感染性肝病
一、感染导致的黄疸
二、细菌性肝脓肿
三、肝阿米巴病
四、肝结核
五、肝放线菌病
六、肝梅毒
七、肝周炎
八、钩端螺旋体病
九、回归热
十、莱姆病
十一、立克次体感染
十二、真菌感染
十三、血吸虫病
十四、疟疾
十五、利什曼病(内脏利什曼病)
十六、棘球蚴病(包虫病)
十七、蛔虫病
十八、类圆线虫
十九、旋毛虫病
二十、犬弓蛔线虫(内脏蠕虫蚴移行症)
二十一、肝吸虫
第34章肝脏影像学与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一、超声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磁共振成像
四、放射性同位素扫描
五、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六、磁共振波谱
七、结论与影像技术选择
第35章肝脏良性肿瘤
一、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
二、肝细胞性病变
三、胆道与囊性病变
四、间质肿瘤
第36章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一、肝细胞癌
二、肝内胆管癌
三、其他肝脏恶性肿瘤
四、其他肉瘤
第37章肝移植
一、患者的选择
二、受者
三、绝对和相对禁忌证
四、患者的一般准备
五、供体的选择和手术
六、受者手术操作
七、免疫抑制
八、术后病程
九、移植后并发症
第38章肝移植与HBV、HCV、HIV感染
一、乙型肝炎和肝移植
二、丙型肝炎和肝移植
三、HIV和肝移植

内容摘要
本书引进自WILEY出版社,由国际知名肝胆病学专家JamesS.Dooley、AnnaS.F.Lok、GuadalupeGarcia-Tsao、MassimoPinzani联合全球众多专家共同编写,是一部全面阐述肝胆疾病相关基础与实践的权威参考书。本书初版于1955年面世,在60余年间不断更新再版,目前为全新第13版,共38章,几乎涵盖了肝胆系统所有的原发疾病和继发疾病,不仅对疾病历史、流行特点、分子机制及相关代谢途径等基础知识进行了概述性介绍,还对各种肝胆疾病的诊疗要点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层次简洁,重点突出,同时配有丰富的图片及表格,可视化地展示了相关细节及操作步骤,可作为从事肝胆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精彩内容
第1章?解剖与功能一、肝脏和胆管发生
肝脏起源于前肠(十二指肠)内胚层,于胚胎第3周生发形成一个中空的内胚层芽(译者注:囊状肝憩室),然后分为两部分,即肝芽和胆芽。肝芽中的双相潜能祖细胞可分化成肝细胞或胆管细胞,两者构成了早期主要的胆管结构(即胆管板)。此分化过程也伴随着细胞内角质蛋白的变化[1]。正常情况下,上述细胞快速增殖并进入邻近的中胚层组织(原始横隔),同时来源于卵黄静脉和脐静脉的毛细血管丛生入其内,形成肝血窦。肝芽细胞、前肠内胚层和胆芽三者共同形成胆囊和肝外胆管。第8周时,肝内胆管开始由毗邻汇管区的胆管板扁平上皮细胞发育而来[2]。胆汁约在第12周开始形成。汇管区的结缔组织细胞来源于原始横隔的中胚层。肝血窦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来源于循环中的单核细胞,也可能来源于卵黄囊巨噬细胞。肝星状细胞可能来源于中胚层,由附着在发育中肝脏表面的间皮下细胞衍生而来[3]。第12周时,胚胎肝是主要造血部位,5个月时造血功能开始减弱,此与骨髓开始造血时间相吻合,故而至出生时肝脏仅存少量造血细胞。
二、肝脏解剖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重1200~1500g,占成人总体重的1/50。新生儿肝左叶较大,因而占比较大,为出生时体重的1/18。肝脏位于右季肋区,为肋骨所覆盖,上界接近乳头水平。根据解剖形态肝脏分为左叶和右叶,右叶的体积约是左叶的6倍(图1-1至图1-3)。肝右叶有两个较小的部分,其中尾状叶位于肝脏背面,方叶位于肝脏的前面。肝脏左右叶分界标志在前面为镰状韧带(此韧带系腹膜反折形成),后面为静脉韧带裂,下面为圆韧带裂。
肝脏有双重血供。门静脉接收来自肠道和脾脏的静脉血流;肝动脉来源于腹腔干,系肝脏的动脉血供。两者于肝脏后下方肝门处进入肝脏,进入肝门后分为两支分别进入肝左右叶,同时肝左右管于此处汇合形成肝总管。肝神经丛源于发自T7~T10的交感神经(经腹腔丛神经节换元)、左右迷走神经和右膈神经。肝脏神经丛与动脉和胆管伴行,直至最细分支,并最终进入肝实质和汇管区[4]。
静脉韧带是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细而长的遗迹,起自门静脉左支并附着于下腔静脉的肝左静脉开口处。肝圆韧带系胎儿时期脐静脉闭锁形成,走行于镰状韧带的游离缘,自脐到达肝脏的下面连接至门静脉左支。圆韧带旁有伴行的小静脉,连接门静脉与脐周静脉。当肝内门静脉血流受阻时,这些静脉开放形成侧支循环。
肝脏回流静脉为肝右静脉和肝左静脉(译者注:此处应为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于肝脏后方同时汇入下腔静脉,此处与下腔静脉右心房开口相邻近。
肝内淋巴管最终均注入肝门部淋巴结,然后注入腹腔淋巴结。部分肝脏浅表淋巴管经镰状韧带穿过膈肌,最终注入纵隔淋巴结。亦有一群伴行下腔静脉的淋巴管注入下腔静脉胸腔段周围的小淋巴结。下腔静脉在尾状叶距中线2cm左右形成一个较深的弓状切迹。胆囊位于从肝下缘延伸到肝门右端的一个小陷窝内,即胆囊窝。
肝脏几乎为腹膜所覆盖,有3处为裸露区,包括下腔静脉窝右侧直接与膈肌接触的裸露部位、下腔静脉窝以及胆囊。肝脏由腹膜韧带和腹壁肌肉产生的腹内压维持其位置。
三、肝脏功能解剖:分叶和分段根据前述的肝脏外观,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右叶和左叶。然而此种分叶方法与血管、胆管的分布不相吻合,肝脏的功能解剖则是基于血管和胆道的解剖。Couinaud分段法[5]将肝脏分为8段(左叶Ⅰ~Ⅳ段,右叶Ⅴ~Ⅷ段),而Bismuth分段法[6]将肝脏分为四叶。上述两种分段法均可与影像学检查相对应。门静脉分为左、右分支,每个分支分别给2个亚单位(也称为肝叶)供血。肝右叶分为前叶和后叶,肝左叶为内侧叶和外侧叶,共四叶(图1-4)。根据此种分段方法,肝左、右叶并非沿着镰状韧带划分,而是镰状韧带右侧一条稍斜的线,上起下腔静脉,下至胆囊床。肝左叶和肝右叶具有独立的门静脉和动脉血供,以及胆道引流。平面内走行3支肝静脉。
上述4个肝叶可进一步细分为肝段(图1-5)。右前叶可分为Ⅴ段、Ⅷ段,右后叶可分为Ⅵ段、Ⅶ段,左内侧叶可分为Ⅳ段,左外侧叶可分为Ⅱ段、Ⅲ段。各肝段之间没有微血管吻合,但是肝血窦之间存在交通。Ⅰ段又称尾状叶,独立于其他肝段,不直接从门静脉分支获得血流,其血流也不回流至3条肝静脉。
这种功能解剖分类符合影像学表现,对计划进行的外科肝切除术有重要意义。肝脏功能解剖分段法可应用于影像学检查中,同时对肝脏切除手术具有意义。门静脉和其他肝内血管可有解剖变异,可通过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血管重建[7]来呈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