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通信的可靠与安全编码(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无线通信的可靠与安全编码(第二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1.77 5.9折 18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高远 唐杰 宋欢欢 文红

出版社国防工业

ISBN9787118127263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89元

货号31692715

上书时间2024-07-0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无线通信信道受干扰和噪声影响大,无线链路的不可靠性和物理层广播特性使得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无误接收成为关键。《无线通信的可靠与安全编码(第二版)》共分为12章,主要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可靠和安全通信的概念、框架与设计方法。在详细介绍先进信道编码-Turbo码、LDPC码和喷泉码的编译码基本原理及各种译码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信道编码的无条件秘密通信系统的建立以及秘密安全编码的设计标准;给出了基于交互反馈和软判决译码的一类窃听信道构建方法和几类秘密编码的设计和性能;详细讲述了当前无线网络中MIMO-OFDM系统的跨层增强安全技术;最后介绍了未来无线通信中基于物理信道特征的安全增强技术。
  《无线通信的可靠与安全编码(第二版)》各章原理的叙述力求概念清晰,注重理论推导和仿真试验验证相结合。全书对无线通信可靠与安全基本原理和前沿技术进行循序渐进的阐述,在内容上既有必要的数学和信息论基础,又着重于物理概念的解释。《无线通信的可靠与安全编码(第二版)》在编写中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读者可以通读,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章节阅读。
  《无线通信的可靠与安全编码(第二版)》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信息类各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教师,以及科研院所从事无线通信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领域研究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

作者简介
张高远,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基于纠错编码的无线通信可靠与安全传输交叉领域的理论及其在物联网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唐杰,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宋欢欢,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文红,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国家级实验室教授,主要从事通信技术、网络安全等领域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1.1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1.2信道编码技术概述1.3无线通信安全1.4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安全概述第二章 可靠与安全编码基础2.1 可靠编译码的基本原理2.1.1线性分组码的概念2.1.2卷积码的概念2.1.3信道容量与Shannon(香农)限2.2 安全编译码的基本原理2.2.1 绝对保密和香农不可实现理论2.2.2窃听信道模型与秘密容量第三章 协作无线通信中的分布式喷泉码3.1 无线协同通信与喷泉码3.1.1 无线协同通信3.1.2 数字喷泉码技术3.1.3 数字喷泉码的优势3.1.4 喷泉码存在的问题3.1.5 喷泉码在协同通信中的应用3.2 协同通信3.2.1 基本原理3.2.2中继网络结构分类3.2.3 协同中继传输3.2.4 协同信道技术特征3.3 分布式LT码的性能研究及分析3.3.1 分布式LT码3.3.2 两源分布式LT码3.3.3 分布式两源LT码编码3.3.4 四源分布式LT码3.3.5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3.4 HARQ错误控制系统吞吐量和LT码码率3.4.1 HARQ技术简介3.4.2 HARQ基本类型和原理3.4.3 LT码的传输码率和HARQ错误控制系统第四章无条件安全通信模型4.1 无条件安全通信系统4.2 Wiretap Channel Ⅰ概述4.3 二进制对称信道下的第一类窃听信道建模4.3.1 一次交替的窃听信道模型4.3.2 多次交替的窃听信道模型4.3.3 利用软判决译码构建窃听信道4.3.4软信息提取方法4.3.5仿真分析4.4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第一类窃听信道建模4.4.1 第一类窃听信道构建方法4.3.2 软信息提取方法4.5MIMO窃听信道模型4.5.1 MIMO信道模型4.5.2 Hero的MIMO秘密通信思想4.5.3 一般的MIMO窃听信道模型4.5.4 可靠与安全的多天线广播模型第五章秘密编码方案5.1 线性分组码相关5.1.1标准阵列译码5.1.2线性码的码重分布与不可检错概率5.2 基于BCH码的秘密编码方案5.2.1 秘密编码基础知识介绍5.2.2 二进制本原BCH码概述5.2.3 基于最优检错码的二进制本原BCH码的秘密编码5.2.4基于非最优检错码的二进制本原BCH码的秘密编码5.3 基于其它编码的秘密编码方案5.3.1 基于汉明码的秘密编码方案5.3.2 基于Golay码的秘密编码方案第六章基于MIMO-OFDM系统的跨层增强安全技术6.1 跨层安全增强安全技术线性分组码相关6.2 基于OSTBC变形码跨层安全通信方案6.2.1 OSTBC空时码6.2.2 OSTBC变形码跨层安全方案6.2.3小结6.2.4基于非最优检错码的二进制本原BCH码的秘密编码6.3 基于STTC变形码跨层安全通信方案6.3.1 STTC空时码6.3.2 STTC变形码跨层安全方案6.3.3 小结6.4基于变形预编码跨层安全通信方案6.4.1 预编码技术概述6.4.2 基于码本的闭环空间复用预编码跨层安全传输方案6.4.3 基于码本的开环空间复用预编码跨层安全传输方案6.4.4基于非码本预编码跨层安全传输方案6.4.5多比特控制一个预编码矩阵发射6.4.6 小姐结6.5OFDM加密跨层安全通信方案6.5.1 OFDM系统概述6.5.2 OFDM跨层加密安全传输方案6.5.3小结第七章未来无线通信中基于物理信道特征的安全增强技术7.1 未来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7.1.1安全需求7.1.2未来无线网络安全研究现状7.2 理论基础7.2.1 窃听信道与物理安全基础7.2.2 随机移动模型7.2.3小结7.3 无线通信中随机移动用户物理层安全7.3.1 系统模型与数学分析7.3.2 随机移动用户物理层安全分析7.3.3 数值结果和性能分析7.3.4 随机移动用户安全容量提醒策略7.3.5 小结7.4基于无线移动信道特征的身份攻击检测7.4.1系统模型预编码技术概述7.4.2 RCVI探测方法7.4.3 RSS构造变量和序列的相关性分析7.4.4 RCVI假设检验和最优判决7.4.5数值仿真与分析7.4.6 真实室内和室外环境测试7.4.7扩展讨论7.4.8小结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阐述了无线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可靠和安全通信的概念、框架与设计方法。在详细介绍先进信道编码——Turbo码、LDPC码和喷泉码的编、译码基本原理及各种译码算法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信道编码的无条件秘密通信系统的建立以及秘密安全编码设计标准;给出了基于交互反馈和软判决译码的第一类窃听信道构建方法和几类秘密编码的设计和性能;详细讲述了当前无线网络中MIMO-OFDM系统的跨层增强安全技术;最后介绍了未来无线通信中基于物理信道特征的安全增强技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