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自清传(清贫与执着)/历史传记小说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朱自清传(清贫与执着)/历史传记小说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52 3.4折 39.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汉昌

出版社中国文史

ISBN9787503485916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757379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汉昌,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共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戏剧等作品355万余字。出版长篇小说《旋涡》《戊戌追杀令》(与人合作),中短篇小说集《葛仙镇传奇》等作品,传记文学有《李鸿章家族百年纵横》《千年文化古村武城》。主编(执行)《葛店史话》《葛店村塆》《临江村垮》《段店村垮》。发表七场新编历史一剧《血溅龙凤剑》,小戏《荷花渡》获湖北省创作一等奖,并在湖北剧院向湖北省委省政府汇报演出。

目录
第一章  诗的呐喊
  向往光明
  ——愿望与追求的心曲
  寻找出路
  ——苦闷心灵的呼声
  毁灭自我
  ——思想奔突与升华
第二章  文朋诗友
  并肩战斗
  ——与战友邓中夏
  夜泛秦淮河
  ——与学友喻平伯
  同室对品茗
  ——与挚友叶圣陶
  结庐湖柳下
  ——与艺友丰子恺
  巧笔下的瀑布
  ——与好友马慕容兄弟
  同事加兄弟
  ——与师友闻一多
第三章  亲情追思
  泪洒火车站
  ——与父亲朱鸿钧同守清贫
  千里魂应忆旧俦
  ——与发妻武钟谦患难与共
  构筑“安全逃避所”
  ——与爱妻陈竹隐相濡以沫
  家贫成聚散
  ——与儿女至善至亲
第四章  家境见拙
  家的压力与牵挂
  相信自己
第五章  情倾文教
  辗转杭州、台州、温州
  情结白马湖
  初到清华园
  潜心文教
第六章  南度入滇
  北京沦陷
  讲学伤播迁
  细雨成都路
第七章  游历欧洲
  体味西伯利亚风光
  伦敦修课
  游历欧洲
第八章  抨击黑暗
  给“狼”的无情鞭挞
  反帝斗争的号歌
  电车上的愤怒
  喋血“三一八”
  生命价值的控诉
第九章  走出象牙塔
  到人民中间去
  新中国在望中
第十章  沉疴积重
  不倒的病躯
  最后的嘱咐
朱自清年表
后记
  戊子悲歌

内容摘要
 黄汉昌著的《朱自清传(清贫与执着)》从朱自清的出生、入学开始写起,描写了他从一个性格软弱的知识分子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又亲历“三一八”惨案的震撼后,毅然走出象牙塔,以笔为枪,先后写了《执政府前大屠杀记》《血歌》等诗文,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控诉和抨击,成为一个坚定的反压迫、反独裁、反内战的民族主义战士。1947年,他在抗议国民党当局任意逮捕人民书的宣言上签名,1948年6月,又拒领美援面粉,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本书以简洁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生动记述了朱自清清贫与执着的一生。

精彩内容
 第一章诗的呐喊向往光明——愿望与追求的心曲朱自华考入北京大学时,正好赶上民主教育家蔡元培出任校长。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原是在马神庙干隆四女和嘉公主府中的空闲府第开办的。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在京师设立大学堂
。1898年6月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在《明定国是诏》中,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办”。于是由梁
启超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还规定“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辖”。这样一来,京师大学堂
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为第一任校长。1915年,北大没有校长,由工科学长胡仁源兼代校长。文科学长是夏锡祺。当时的学系以下称为“门”。文科有四个门,即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英文。
蔡元培走马上任,没有开会发表演说,也没有发表什么文告来宣传自己的办学宗旨和方针,只发了一
个通告说:兹聘任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陈独秀任文科学长?师生们全明白了,聘任他,什么话也用不着解释了,新校长竭力倡导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走马上任后,把创办的刊物《青年》编辑部从上海迁到北京,并改为《新青年》,使刊物不仅成为团结新文化战士共同作战的阵地,而且也吹响了反对封建思想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和文学革命的号角,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热烈响应。
正当新文化运动在北京风起云涌的时候,朱自清来到这座到处是西式建筑群,且名人荟萃、“雄视一
方”的高等学府。他耳闻目睹了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这一切都让他感到非常新鲜,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也是一个非常陌生可又非常有吸引力的世界。
《新青年》连续几期,发表了陈独秀、胡适、刘半农、钱玄同等人撰写的,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文章和很多文学作品。这些作者多半是北大的教师,身边的人,写的是共同关注的事,使朱自清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在新文化的滋润下,朱自清对新文化的热情开
始释放,文学的种子在他年轻的心灵里开始萌芽。
也许是新文化有着很强的魅力,使他整天往图书馆跑。有时到了深夜,他全然不觉,直到工作人员向他提醒。
朱自华成长于一个传统家庭,从小接受的是传统
文化教育。现在,他耳濡目染这些陌生的新的词汇、
新的思想、新的人物,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强烈震撼。
他看到同学们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横幅,高呼“崇尚科学,发扬民主”的口号,虽说他对这些新名词见
所未见,闻所未闻,却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灵,点燃了他青春的激情,打破了家庭传统文化的禁锢,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有一天,他看到同房姓查的同学,翻阅伊文思书馆寄来的书目,一眼看到一张“睡吧,小小的人”的画片,朱自清感觉到这幅画“很可爱”,便向姓查的同学借过画片,捧在手中仔细读画。画片上是一个西洋女子,哼着《摇篮曲》送婴儿睡觉。窗外,一轮明月撒下温柔的光辉,微风掀动着她额前的一绺头发。
花园鲜花的幽香,随着轻风飘了进来,沁人肺腑。画中的寓意,激起了他强烈的冲动,仿佛胸中有很多话,不吐不快。在创作灵感的驱使下,于是他铺开稿纸,提笔挥毫,一首新诗《睡吧,小小的人》,在他的笔下一气呵成。
“睡吧.小小的人。”明明的月照着,微微的风吹着——一阵阵花香,睡魔和我们靠着。P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