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亲王国维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7.3
3.5折
¥
4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王东明|责编:郑叶琳//张焕强|整理:李秋月
出版社化学工业
ISBN9787122371713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0989967
上书时间2024-06-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东明 国学大师王国维之女,1913年出生于日本,1925年入清华园,由父亲亲授《孟子》《论语》。父亲自沉后曾中断学业。1928年就读小学五年级,高中毕业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全面抗战开始后辍学。1942年冬,任教于西安雍村小学。1948年赴台。1950年结婚,后与丈夫创办消费合作社,至70岁时退休。退休后出游美国及东南亚。丈夫过世后独居台北。心胸开阔,是人们称羡的“百岁老人”。
目录
上编 记忆中的父亲
第一章 追忆先父王国维先生
一、家世背景
二、父亲王国维先生
三、与罗振玉先生侨居日本
四、在日本的生活
五、在上海的工作
六、父亲与清华大学
七、记忆中的清华园
八、清华人物
九、辫子二三事
十、休闲生活
第二章 先父王国维投湖
一、投湖之前的日子
二、投湖当天
三、父亲的后事
四、对母亲造成的打击
五、父亲轻生之谜
六、父亲的影响
第三章 父亲的期望
一、父亲去世后的王家处境
二、对子女的期望
三、八个儿女与孙辈
四、四十年后的香江重聚
下编 王东明的百岁自述
第四章 一生回顾
一、我的童年
二、读书生涯
三、乱离八年
四、胜利归来
五、前往
六、成家创业
七、欢乐晚年
第五章 生活杂记
一、松江女中
二、忆孟师达成先生
三、浙光旧事
四、粽子“外交”
五、宗教
六、北京七日行
七、病房掠影
八、七十学涂鸦
九、掌厨记
十、节俭与吝啬
十一、闲话服饰
十二、“摔跤”专家
十三、高龄开刀
十四、痛失佳媳
十五、养生之道:活到一百岁的秘诀
十六、我的期望
内容摘要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
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
创者”。
王国维有8位子女,唯一
健在的女儿王东明多年来一
直默默收集王氏及其后人资料,并撰写文章回忆父亲王国维。本书为王东明撰写的首本王氏家族回忆录。书中对于童年王家旧事、大师清华轶事、大师自杀之谜以及大师后王氏后人的百年飘零均作了深度的记述。王东明本人也是一位百岁老人,在本书的后半部分,她对自己的生活经历也进行了回顾。
书中配有大量的照片,同时书后附有王氏家庭各分支谱系图。
主编推荐
王国维被誉为“博大精深,学贯中西”
已经去世九十多年
他的儿女也多已作古
长女王东明以百岁之龄出版本书
在本书中,她回顾了记忆中的父亲以及自己的百年人生
更有王氏后人对王国维自杀之谜盖棺定论的看法
王氏后裔各支系族谱及现今状况
精彩内容
一、家世背景我的家乡是浙江省海宁
县。提起海宁,人们会想起钱塘潮。海宁扼钱塘江口北岸,自古即是观潮胜地,享誉中外。
我的远祖王禀,宋靖康中,金兵攻太原,禀公当时任河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守太原两百五十日,城陷,率众巷战,壮烈牺牲。宋高宗南渡后,追封安化郡王。海宁城里有“安化王祠”,也有一条安化坊街,即是为纪念远祖王禀公所设。
王家传至我的祖父乃誉公,家道中落,于是他弃文从商。但在贸易之暇,攻书画、篆刻、诗、词、古文,文名扬于乡里。后恰逢有亲戚任溧阳县令,就去当了十
多年的幕僚。
1887年,我的曾祖父过世,祖父奔丧回里,守孝课子,并且在盐官镇西南隅建了新的住宅。新宅北依小河,南邻城墙,隔城相望,便是钱塘江,离钱塘江只有几百米,环境清幽。这所住宅,是木结构庭院式建筑,宽三间,共两进;前为平房,后为二层楼,两进房之间有天井和两厢;前有台门,围墙从四周卫护着。前进正厅,是待客、祭祀的公关场所
,卧室在后进楼上。这是一
个小康家庭的居住格局。
二、父亲王国维先生
我的父亲王国维先生,生于1877年农历十月二十
九日(阳历12月3日)。他的童年颇为孤独,四岁时,生
母凌氏不幸病故。当时他的姊姊蕴玉才九岁,本身还没有自主的能力,但已能照顾弟弟。
父亲十一岁前,祖父一
直在外地谋生,因此,他自幼依赖祖姑母范氏及叔祖母抚养,形成他“寡言笑”的个性。
父亲七岁人私塾读书,十一岁时,祖父奔丧归,遂
留在乡里,日夜课子就读。
家有藏书五六箧,除《十三经注疏》为父亲儿时所不喜外,其余时间,每晚自塾归,祖父必口授指画,深夜不辍,诗文时艺,皆能成诵。
祖父还教他骈文及古今体诗,为父亲日后研究金石、诗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父亲十六岁时考中秀才,与褚嘉猷、叶宜春、陈守谦三君,并称“海宁四才子”。陈守谦比父亲年长五岁。
他后来在给父亲的祭文中曾说:“余长君五岁,学问之事自愧弗如。时则有叶君宜春、褚君嘉猷者,皆朝夕过从,商量旧学,里人目为四才子,而推君为第一。余最
浅薄不足道,而君才之冠绝侪辈,叶褚二君亦迄无问言
。”足证父亲当时是他们公认的四才子之冠。
父亲喜好看书,可说是嗜书如命,因此他能博览群书,不受一家学说之牢笼限制。但他对于刻板的八股文却兴趣不大。当时考科举要
写八股文,考题从四书中出,考生须背熟四书及掌握写八股文所规定的格式。考取进士之后,就能做官。晚清时,科举制度在知识分子心中的重要性,已经急速下降。因此父亲在十八岁、二十
一岁时两次乡试不中后,也
就不再热衷于仕途了。
1898年,父亲二十二岁
那年,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同学许默斋掌书记,因事返乡,请父亲代理他的工作。父亲遂前往《时务报》工作,虽然薪水甚微,但此行却是他一生事业的开端。
到上海后,父亲自此学日文、英文,接触西方的哲学、科学,研究戏曲、诗文、金文、甲骨文。终其一生
,他不断地读书、研究、写作,直到过世,从没有停止过。
近期研究父亲思想的学者,认为他的生活和思想发展大概分成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77年至1898年):这是二十一岁以前的少年时代,接受传统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接受旧学的时期。
第二个时期(1898年至1911年):从家乡到上海。
追求新学的时期,他学习了康德、叔本华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努力用自己学到的新思想结合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文学创作,特别在美学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是研究文学和美学的时期。
第三个时期(1911年至1923年):辛亥革命后,退
避到日本,全力钻研中国古代文化,尤长于古代史、甲骨文、考古、音韵之学。前半段在日本研究;后半段回上海,在英籍犹太人哈同办的学校中教书,编杂志,取得学术上的丰收。这是学术研究成熟的时期。
第四个时期(1923年至1927年):从上海到北京。
当了退位的末代皇帝的文学侍从,但是他主要的工作是在清华大学国学院当导师。
在清华同的文化环境中,对学术做了多方面的开拓,这是学术研究的丰收时期,也
是他人生的顶峰。P3-5
媒体评论
王国维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不幸英年早逝,而他的长女王东明女士,正以百岁人瑞,撰写传奇,而这本书正是两个传奇的交会。
——台湾地区“清华大学”校长 陈力俊
王国维先生去世已经八十多年,不论环境如何变化,他一直都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仍然是一位饱学忧患之士。随着岁月的推移,随着他的著作的流传,让我们更加思念。
——台湾地区商务印书馆总编辑 方鹏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