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垄间击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垄间击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19 5.2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华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

ISBN9787530222928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202905520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董华,北京房山区坨里村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还是乡情》《草木知已》《十里不同乡》《大地知道你的童年》等多种散文集。荣*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琦君散文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一 ?齐民本纪

家山有传二十四节气 / 004

遥远的耧铃声 / 038

引耕道情 / 045

锄禾往事 / 052

刨收见春秋 / 062

经纬打谷场 / 069

金粪叉子银粪筐 / 099

富庄稼与穷庄稼 / 108

寻常的玉米,当家的粮 / 112

二 ?柳荫说坊

大车把式 / 123

冤家路窄 / 133

井拔凉水 / 146

过去的水井台 / 150

看青的 / 154

本村三队的 / 157

粒食者道来 / 162

吃相 / 166

三 ?辈人辈事

陈老爷儿和他的后代们 / 175

张三聊 / 183

哈忽人 / 187

秦玉岗 / 190

瓷瓦子 / 192

轱辘儿 / 198

老八爷 / 203

哑巴 / 208

郑六 / 212

马向伯 / 215

傻四婶 / 220

潘五先生 / 224

老娘婆儿 / 228

扎翻气 / 232

闲从旧妇话当今 / 238

大力王三 / 246

“秃儿”来啦 / 249

一个“等等儿”叫到今 / 253

巧嘴媳妇扳倒婆 / 255

对策 / 257

孙半仙儿 / 259

高山上耸起来的骨肉 / 263

有话就说 / 267

四 ?岁土尘心

推碾子 / 275

赶年集 / 278

祭祖 / 287

守岁 / 295

拜年 / 300

放鞭炮 / 303

饮酒 / 307

那年那人 / 312

后记 一生最爱是天然 / 318



内容摘要
《垄间击缶》是琦君散文奖得主董华的散文集。全书分为《齐民本纪》《柳荫说坊》《辈人辈事》《岁土尘心》四章,记述了京西乡里的传统农事、旧闻、故人、年俗。改革开放四十余年,过去干过的农活儿,使用过的工具,有些农村老人已记不全了,青年人更无法得知。作者从事写作五十年,深入京西的垄间乡里,将那些散发着文明气息和贯通祖先气质的农时推进、农田耕作、农民劳作等往事记录了下来。这些农具、农技、农艺如今虽然不一定用得上了,但它闪耀的中*华智慧和承袭的农田伦理,及其精美的雕刻、牢固的制作、深厚的蕴涵,却不能不使人敬而生畏。这是一部在汉字里触摸大地体温的散文精品。本书同时描写了一群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京西乡亲的生活流变,既有对往昔的怀恋,也有对新生活的歌咏,饱含着一位农民的儿子对于乡土、乡民的深情。

精彩内容

垄间击缶者

孙郁

前人谈到京西,感兴趣的多是旧时的遗迹,马致远当年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名气很大,所写的“古道西风”处,现在还有人常去寻觅。言及京西历史脉络,还可以上溯到很远的年代,像北京猿人遗址即是。这个地方有些神奇,掩藏着不少旧岁遗产,熟悉现代文化史的人,还记得民国读书人到妙峰山采风的旧事,京西的神秘性,在云雾般的文字里飘来飘去。但这里的人的日常生活如何,城里人未必熟悉,前些年作家凸凹先生的系列小说,写到房山的山山水水,才让我知道一点那里的情形。而对于这个地方的民风,四季劳作,岁土尘心的立体感受,是读到董华先生这本《垄间击缶》后才有的。

我最早接触京西人,在二十七八年前,那时女儿所在小学搞手拉手结对活动,家里住来房山乡下一个女孩儿。便感到郊区孩子,与我老家山地的孩子,过的是相近的日子。京西人讲话,有一点口音,燕赵的古风略含于此。后来认识凸凹先生,到他所在的地方走过一次,巧的是他与我女儿的小友是一个村子里的人,朴素而热情。房山、门头沟一带,风光特别,人也有趣,由此也吸引了许多艺术家。画家张仃晚年住于京西山里,大约是要沾沾山里的仙气。我与友人去造访他时,见舍前山林竞秀,草木葱茏的样子,好像明白了老人何以定居于此的缘由。

北方乡下,民风大抵相似,但地区间差异点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垄间击缶》所记农时、民谣、节气、人事,与我的故乡略有不同,杂糅了许多元素。我们过去读北京地区的风土志类的书,都是有点士大夫的趣味,《帝京景物略》《日下旧闻》《燕京岁时记》,有读书人自娱的惬意,不免超痛感地静视。董华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七十岁时完成了乡土小志,写出故土的百态,杂树野草,各类人物,都有可观赏之处,多了乡土人自审的目光。作者敏感于天地间风雨痕迹,触目处杂思种种,又能以镜子般的笔,映出时光深处的灵魂。这需要将自我对象化地打量,由回望过去,到凝视自身,乡土的画面里,也含着自己的影子吧。

京西人的口语,保持了古人的动感与活气。《垄间击缶》记录了许多片段,都很有意思。印象深的是农家的语汇,并不像一般方言那么土,有的显得文雅,说明燕赵之地的百姓,受古风的熏陶很深。比如谷雨节第一天下雨,房山人叫“天苍雨”。天阴久雨,百姓做笤帚小布人挂房上,名曰“扫天晴”,以求风来吹走湿气。犁是乡民必用的工具,老百姓将“犁刀”叫“犁镜”,形象而有诗意。有的词语,简约形象,比如将麻袋扛在单肩,谓“立肩”;横在脖子上一挂,叫“卧肩”,就有点像绘画语言了。京西古代出了不少名人,贾岛就是房山人,他的那个“推敲”的典故,今人还在传诵。汉字表达的音色感,是在此有着很久的传统的。京西也有许多土语比较特殊,味道不同于汉人特色,比如“哈忽人”,指人有点异样,智商较高。我疑心是北方游牧民族留下的痕迹,它是如何在这里形成的,大概需要求教于方言研究者。

乡间社会是一本大书,刘绍棠写京郊的运河,是风俗画的一种,每每有梦幻之色流出,似乎将诸多暗影遮蔽了。刘恒笔下的京西土地,民风种种也透出忧伤,撇开他的历史隐喻不谈,就民众与土地关系而言,是有另一种体认的。百姓对于土地与河流的感觉都有彻骨的地方,生命体验呢,就带出本原意味。我们现在许多乡土笔记,好像是绣出的花,样子很好,却没有味道的。好的乡土作家描绘阡陌之态,就有野草的气息,人物与土地关系,写得活而深。城里人要模仿此道,真的难矣。

大凡画出乡村世界风俗图的,多少有些慈悲之心。人在草木间所悟,未尝没有文人要寻的道理,得其妙者,文字也是有滋有味。乡土文学重在写民俗之风,村里的乡贤、半仙、郎中、媒婆、小贩、车把式等,都有不少难忘之事,有的甚至有传奇色彩。在土地里待久的人,对于草木的分辨与庄稼的认识,整理出来都是学问。土地里的人,保留着初民原生的内觉,这些都市里没有的根性,透出几许人间的真意。赵树理、柳青都涉猎了此点。村民在看似单一的世界,却刻出变化的风景,农民史,也是中国文化史的核心点之一,想起来并非没有道理。

法国学者伏尔泰有一本出名的书《风俗论》,谈及古中国的风俗时,说语言、风尚一直没有什么变化,是看到了现象的一部分。但洋人要了解中国乡下世界的原色调的遗存,也并不容易。中国乡下人看似远离城里的文气,但对于天人之际的感受力,是不亚于读书人的,有的溢出了儒道释的审美范畴。我在东北插队时,与目不识丁的村民一起劳动,他们的生死观,和应对尘世困境的态度,是饱含着别样的生命哲学的。《垄间击缶》所写车把式等行业人“有自己的暗语”,“行走江湖,博闻广录”,就智性而言,岂是一般城里人可及。许多中原作家对此体会很深,他们写村庄的七行八作,都各有哲学,其中江湖性与野性里的流韵,在京西的世界照例存在。中国民间的风水之迹与图腾里的神灵之气,细细品味其间的道理,都是难以道尽的。

“垄间击缶”是个很好的意象,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老者迎着山风,在田地中独自击缶而歌,那是怎样惊人的画面。面对苍天的时候,心是敞开的,此为别一类的声音,淡然之中,古风扑面而来。人到暮年,所思所想,已经可以绕过道学的旧路,留下纯然的东西。我们来到世间,与草木一般,都有周期。日月之下,无不转瞬即逝。但人是有性情之光存在的,能够记所由来,道其欲往,故常常有超然的灵思在。即便是旋律单一,不成体系,也是可念可感的。文人心念于台阁者多,乐于垄间者少,所以也往往听不见天籁。来自民间的人,劳其筋骨时,又能参天悟地,在声音里就有苍凉而辽远的隐含。由此也可以印证,带着草香味的乡间谣曲,总比市井里的靡靡之音,要有意思得多。

2022年9月4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