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文艺评论年选(202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广州文艺评论年选(2020)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32 3.7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责编:周思仪//王梦迪

出版社花城

ISBN9787536095397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402807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文学大家谈
论中国文艺批评标准的正偏结构  林岗
论当代中国的审美代沟及其形成原因  陶东风
通俗与通雅同样重要  谢有顺
广州都市女性写作进化论  江冰
诗歌是时代精神的自鸣钟  黄礼孩
粤派文艺批评如何发出时代新声  袁瑾
回旋书写的沈从文“自传”  李青果
文学的地域研究与地域文学的研究
——读陈桥生博士《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  周松芳
文学批评的路径
从媒介融合到文化融合:网络文艺的发展路径  郑焕钊
“城市文学”的五帧风景  王威廉
类型文学的位置、边界与意义
——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角度  李德南
共和国精神与中国当代小说70年  唐诗人
塞林格为什么隐居50年?  麦小麦
在认同与规避之间
——论茅盾《子夜》对左拉《卢贡·马加尔家族》的借鉴与改写  龙其林
王小波《万寿寺》中的“沙盘诗学”  陈崇正
重返小说的神秘性
——论格非长篇小说《月落荒寺》的叙事  林培源
华夫人的“双城记”
——《秋思》的时空坐标与精神滑坡  刘秀丽
生命旅途中的心灵呼唤
——评紫凌儿诗集《太白路1067号》  罗铭恩
双重视野的文化审视
——评欧阳昱的《翻译课》与《夜宿国王十字街》  彭贵昌
艺术评论的视野
彰显中华审美风范
——广东戏曲电影初步呈现繁荣景象  仲呈祥
革命叙事艺术的新创造
——观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  高小健
儿童片电影美学的新追求
——浅谈故事片《点点星光》的综合艺术构思  祁海
中国版《小鞋子》,以跳绳点亮孩子的生命
——评《点点星光》  周文萍
《掬水月在手》:诗意可以穿透唯美,栖居于生活  孔令顺
戏曲电影的机遇与挑战  罗丽
永放光芒的浩然
——观舞剧《浩然铁军》有感  肖苏华
江海苍茫一抹红
——评现代粤剧《红头巾》  刘思琪
从写经艺术看唐代早期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潘灏贤
陈年发:路子有点野,但胜在无拘无束  赵利平
战疫作品的凝视
文学对疾疫的书写与超越  申霞艳
《战疫英雄谱》的当代叙事性观照
——黄健生现实主义创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浅析  白岚
粤港澳大湾区抗疫歌曲的社会价值  温朝霞

内容摘要
 本书为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2020年度评论合集,一共分为四辑。第一、
二辑为文学评论,聚焦当代文学现象和文学现场。
第三辑是艺术评论,涉及戏曲、粤剧、电影、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第四辑是回应时代,围绕时代主题展开思考与写作。此次精选结集,力求擦亮“粤派批评”品牌,展现广州本土
文艺评论实绩。

精彩内容
 论中国文艺批评标准的正偏结构林岗如果将中国固有的批评传统视为一个整体,可以看到,在这个整体里用以衡量、批评作品的标准显然存在一个正偏结构。从古至今,批评的关注点都聚焦于分辨、考究何者为正、何者是偏,哪些是值得弘扬的主流趣味,哪些是可以给予存身之地的旁流趣味。文艺批评即立足于正与偏的分梳、辨别和判定。在这个批评传统里,正和偏之间通常不是对立的,而更多是不同、差异、主次的关系。每一个时代,被批评确立为主流“正者”的文艺作品都处于正面价值的位置,并因此得到弘扬,而次要的“偏者”当然就处在主流之外的偏旁。对于具体作品,批评者或有争议和龃龉,但要之批评作为整体,其孜孜不倦的努力、耿耿在怀的辨正识偏却是贯穿性的,超越具体的时代场景而成为恒久的传统。经过一
番分辨、考究确定下来的正者和偏者各自占据的位次不可更改。或许有的批评家过于执着个别趣味,将本来处于偏次位置的作品悄悄提升到正者的位置,但事后这种扶正的“偷袭”总被证明无效。正与偏不可相互代替,其位序不可淆乱,这个中国固有的批评传统值得我们一番解会。

最早体现这个批评传统的词是“雅”与“俗”。今天,我们有时过于执着雅俗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分意味,以文体和体裁定雅俗这个后起之义又另当别论。雅俗的本然意味是:雅者,正也;俗者,偏也。因为是正,故位居上等,衍为阳春白雪;因为是偏,故位居下流,衍为下里巴人。批评标准所论的“雅俗”包含了严肃的伦理意味,不是纯粹的文学艺术形式之分。《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了一
个故事,是古代文献确凿记载的第一个关于诗和音乐批评的故事。吴国公子季札往聘鲁国,顺便观周乐以及诸侯国乐。
鲁国当然尽力接待,“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季札观后评论道:“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观过周乐,鲁国又为季札演郑乐。“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季札的批评标准很清楚,他并未完全否定郑乐的艺术成就,无论对周乐还是郑乐,第一个评价都叹道“美哉”。但他认为“二南”是王化的始基,虽未尽善尽美,却灌注着勤而不怨的精神。
而细究下去,季札对郑乐“美哉”的评价,更多是对鲁国乐工精湛演出的褒扬,对其诗句则微词颇多。什么是“其细已甚”?为什么“细”就导致“民弗堪也”?季札的逻辑是什
么?杨伯峻的注释给我们提供了理解的线索。他说:“此论诗辞,所言多男女间琐碎之事,有关政治极少。……风化如
此,政情可见,故民不能忍受。”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三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61—1162页。以今天的眼光看,“男女间琐碎之事”同样可以谱写成不朽的文学,这几乎是常识。但是季札对之并不认可,中国固有的批评传统对之也不认可。这不认可又不是蛮说,而是自有它的一番道理。
“二南”雅正而郑风低俗,这个定评意味着“二南”的音乐文辞典雅而入于主流,郑风的文辞低俗而流于闾里曲巷。因为前者可以顺理成章地归入由文王、武王开创的教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